刍议舞蹈基本功与形体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刍议舞蹈基本功与形体训练

程四琅

程四琅(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94-01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境的展现、情感的抒发,都要求舞蹈演员具有高水准的舞台表现力。而目前的舞蹈教学多是以解决舞蹈的技术和风格为主,缺乏舞蹈表演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表演往往只能通过排练节目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舞蹈表演的艺术质量。

关键词:舞蹈艺术;舞蹈基本功;舞蹈情感;内心情感;舞蹈形象

舞蹈艺术以人体为媒质、以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特性决定了其艺术表演规律的特殊性:一是强调运用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是情感的表达要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甚至呼吸等紧密联系,舞蹈动作的情感表达具有音乐性;三是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态抽象、升华为肢体语言,并以富于抒情的手段予以表达,它与自然状态的情感表达有明显区别,它往往超越生活的常态,采用人体动作的线条、力度、幅度,以及独特、夸张的风格特征来塑造形象,传递思想,表达情感。

一、提高形体素质,加强形体可塑性

舞蹈艺术特殊的表演规律决定了形体表达的重要性,它也是培养舞蹈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人体的各部位都是舞蹈表现的工具,每个部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相互协调中形成完整统一的表现力。因此,训练的重点是发挥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综合表现力,使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肉、骨骼运动以及呼吸、表情等,以妙曼多姿的动作语言传达出美的内容。

(一)形体训练是舞蹈的基础训练。形体训练是舞蹈的基础训练,其最终目标是改造自然状态的形体,使之趋于艺术的和理想的状态,因此它有助于提高形体素质,改善形体条件,规范形体动作。

(二)从认识上来讲,人体美的形成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其一,人的体形、体态、容貌等。其二,通过体形、体态、容貌反映出“人”所具有的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理想的形体必然是这两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只有通过形体训练才能真正理解正确、优雅、合理的形体语言,并将之融入艺术表演中去,最终在表演上形成内、外部的完美统一。可以说,舞蹈形体训练是舞台表演所必须具有的身体素质。

(三)从其重要性来看,理想化的形体是艺术表演的基础,人们在欣赏艺术表演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表演者的风度气质、形体姿态及外部造型,这些因素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的演出效果。因此,舞蹈形体训练应该是展示和充分表达“美”的内容的一个最好途径。

二、形体训练中各要素的功用

形体训练具有打基础的性质,舞蹈的形体训练主要是通过舞姿和技巧,通过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彼此配合来体现人的情感和本质的形象。它讲求形体的规范性,具体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头、肩、手臂、腿部、腰部、躯干)之间的动作以及呼吸等的协调性、灵活性等。

(一)呼吸。呼吸是舞蹈的生命。想象和情感主宰呼吸和动作,它左右着舞蹈的节律、速度及力度,使舞蹈造型随着情感起伏而变化。丰富、微妙、细腻的情感通过呼吸的调节传递出各种不同的气质,如喜悦、欢快、狂喜,从容、安详、沉思,忧郁、悲伤、愤怒等等。

(二)头部动作:更多涉及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是情感表达最重要和直接的窗口。舞蹈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无一不通过面部表露出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面部特别是眼睛的表情而得到集中表达。激情是发自内心的闪电,从闪烁的目光中,它的光辉强烈地照亮面部的一切线条,让舞台人物刹那间变得神采奕奕,把所有的情感和激情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三)肩部动作:舞蹈中的大量舞姿、舞步、技巧都离不开肩的积极配合。常见的以肩部为主的动作包括柔肩、拱肩、碎抖肩等。在某些民族的风格性舞蹈中,智能建站,肩部动作的运用更显突出。比如我们熟悉的蒙古族舞蹈,其肩部动作的形态、动律、风格等,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活跃情绪和激动情感的手段,不仅体现了蒙古族舞蹈的独有特征,而且传达出这个马背民族的豪迈与高傲。

(四)手臂动作: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可以说最为丰富多姿,这与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着大量劳动(广义的)有关。它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手臂活动为基础,提炼、升华而来的,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和劳动状态中的手臂动作,而具有舞蹈艺术上的严格要求和自身的运动规律。它在各种各样的节奏中,用丰富多彩的动作及变化,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态。手最富有细腻感,东方舞蹈中手的动作尤其重要。

(五)腿部动作:舞蹈艺术中的一切优美舞姿、舞步、全身性的造型以及跳跃、旋转等,都离不开下肢的参与配合。它往往构成舞蹈动作语汇的主干,也是大量肢体动作的基础,只有准确、优美、轻盈而富有弹性的腿部动作,才能使整个肢体动作呈现出和谐之美。芭蕾的基础训练主要是培养正确的腿部动作和控制能力,纠正肩、胸、下肢的不良体态,改善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使身体端正、挺拔,富有美感。

(六)腰部动作:腰是上身与下身的连接点,是整个身体的“轴心”。在舞蹈中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线条、造型及曲线,其支点往往是经由腰部去实现的。舞蹈中腰部不仅有协同配合整个身体完成舞姿技巧的作用,还有它特殊的功能。腰部必须具有相当的柔韧度和力量,它是舞蹈动律的核心部位。

(七)躯干动作:躯干是人体的支柱,承上启下,连接着头及四肢。躯干动作的多变性可加大身体运动的幅度,提高身体动作的表现力。颈椎支撑头部的重量,脊柱支撑整个躯干的重量,在脊柱的各个部位有大量韧带和坚强有力的肌肉群,它们相互配合形成前腰、胸腰、旁腰及后腰等肢体的表达。躯干在舞蹈中还起着稳固各种姿态、技巧的功能和作用。

要想熟练地完成舞蹈动作,不仅要有理想化的形体和仪态,还需要有良好的肌肉能力以具备舞蹈动作所要求的协调、灵活、柔韧与节奏感。只有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恰到好处地协调用力,才能把舞蹈表现得富有流动感,充满活力和激情。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平心.论舞蹈及移情——兼谈舞蹈艺术的表情说、表现说和体现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4

[3]梅兰芳.《看戏观摩转益多师》载邓九平主编《谈治学》.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页

[4]唐满成,金浩.《中国古典舞神韵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