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数学交流的有效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说”是数学交流的有效方式

郭淑钧

〔摘要〕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说”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关键词〕有效方式数学交流课堂教学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表现欲大大加强,思维活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想、愿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树立“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观,归还学生的话语权。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说,即使学生说的话语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教师也要先进行鼓励,赞扬他敢说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在教师和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正确引导,让学生规范地“说”

2.1教给方法,完整地“说”。完整地说就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意思讲清楚、讲完整。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伴随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教师要循序渐进。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着去说完整的话,让学生在说完整话的初始阶段去套用,这对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再次,要利用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说公式的推导过程,说算理,说思考方法等;最后,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述的要求,不仅要完整,还要准确精当,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2.2动手操作,有条理地“说”。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的规律说给大家听。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手脑并用,通过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各自不同的推导方法都说一说。这样可以通过操作的顺序性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同时通过语言的交流,互相启发,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3概念表述,准确地“说”。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精确、简练、逻辑性强等特点。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表述的准确性。如乘法的概念如果定义为“求几个加数的运算”、“求几个加数的简便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则都因语言不够准确不完整而造成错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表述时决不能满足于学生说出大体意思,而应该加强学生对概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指导。

2.4思维过程,逻辑地“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按照从已知条件出发推想到问题的顺推思路,或从问题出发推想到已知条件的逆推思路说一说,以推理的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逻辑性。这样训练,不仅使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逐步达到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而且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3培养习惯,让学生会“说”

3.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欣赏、充分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了保证学生全员参与,人人都有话可“说”,教师要选取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全班汇报,恰当评价的形式调动学生“说”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问题、别人的发言要点、自己的发言提纲等,每小组成员要优、中、差合理搭配,并且按学困生先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的顺序,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

学数学有些内容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辨析。如教学“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时,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于是我把认为此话正确的同学当作正方,认为此话错的同学当作反方,双方各自先在一起充分讨论交流后,再分别推荐代表发表意见,展开辩论。反方同学在辩论中层层设问,环环相扣,从不同的方面分析研究,总结概括出这句话不正确的三个原因是:意义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名称不同,从而使正方同学心悦诚服,豁然开朗。如此的辩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生生互动达到了高潮,让精彩的课堂不断生成。

3.3在质疑问难中创造性地“说”。“异”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的最好途径,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时”,课本上讲的是先通分再相减。但是当计算像5/8-5/9,7/11-7/12,11/23-11/24……的题目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我发现以上这些题中被减数和减数的分子都相同,且被减数的分母比减数的分母小1,它们是不是有特殊的解法?一句话激起全体同学的探究欲望,大家纷纷讨论交流,有的还动笔计算,很快得出规律:解答这类计算题时不用通分,最后的结果直接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做分母,分子不变。多么新颖的说法,创新性的智慧由此生成。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县大屯学区东栾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