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物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张森

关键词:作业布置与评价;弊端;作业设计方式;评价方法

作者简介:张森,任教于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作业不仅是复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这些作业,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问题提出的单向性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

2.问题答案的绝对性

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4.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5.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如果我们观察学生拿到批改后发还的作业本的表现就会注意到,大多数人翻开看一下教师在本子上有没有打错的记号,然后就塞到书包里去。即使全对,反正大家都对,一个模式,学生也很少获得成就感。学生只管做作业,做对还是做错,全凭教师说了算,学生不需要,也没有机会对作业,乃至对自己的人格作自我评价。在学生毫无反省意识的基础上,很难想象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程标准下物理作业的设计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根据能力要求,主张分层递进。作业的量,作业的难度都应根据班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布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性、典型性的习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作业中有必做题,有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行选择作业。

2.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物理课堂的开放性,但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其开放的“度”必然是有限的。很多物理教学内容,因课堂受“时”、“空”限制,而导致无法“变活”。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教学内容巧妙地与物理作业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物理作业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把那些受“限”的教学内容延伸至开放的作业之中,从而大大拓宽物理课堂教学的空间,为物理课堂教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例如:笔者课后让学生经常收看诸如《走近科学》、《科学人生》等科普类电视节日,把看到的结合自己的体会讲述出来,遇到热点新闻时,还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如“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笔者设计一系列作业:

①收集有关神州飞船及嫦娥一号的资料,并将能与物理知识、原理相关的东西做一整理,列出不明白的问题;②收集嫦娥一号的研制、准备工作和发射、回收情况的资料(课外活动中师生一起畅谈)。

3.探究性作业的设计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多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和实践性的作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在作业的布置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精心设计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做”中得到乐趣,学会求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得到的才会长久,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多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如:学习“压强”一节时,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题目:同学们的家中都有高压锅,但同学们知道不,压力锅中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压力是不是可以无限的增大呢?如果不能无限的增大,那最大又能多大呢?请你参照你家压力锅的说明书自己动手测一下压力锅中的压力有多大?你通过自己动手测压力,想一想你用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让全班同学在自己组内先讨论,然后一个组内再推选出两个做的最好的同学的答案,在班内展评,以此达到了学生在“做”中得到乐趣的目的。

(2)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疑”中得到学习乐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让学生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雾、雨、雪、霜是怎样形成的?世界上真的有雷公吗?烧纸时纸灰为什么会飞上天,是神仙在作怪吗?等等一系列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关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解释问题中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新课标下作业的评价

评价的开放:从刻板简单走向激励感召——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后重要的心理需要。由于学生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价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1.自我评价作业:让学生通过对自我作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

具体做法是:教师先提供答案并给以一些的标准(如解答的格式和规范的步骤等),在教师还未对作业做出评定时让学生自评。作为自己作业的第一个欣赏者,如果作业写得既漂亮又正确,他自己的心情也会很好,对自己的作业产生满意的情绪。如果发现自己的作业写得潦草难看或错误频出,自己都觉得别扭。学生会觉得自己可以有所改进,从而就产生了修改的想法,而在修改后再次重新评价时,他们就该进行反思了。

2.小组互评作业:让学生相互评价作业,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具体做法是:各学习小组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教师先给以一定的参考答案,学生认真阅读其他组员的答题情况,并给以相应评价。遇有分歧时双方加以讨论解决,若无法解决则提交到教师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时,他们绝大多数是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的,接受起来更容易些。他们在评价别的同学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无形中会拔高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教师质评作业:教师要改变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增加质评方式

具休做法是: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有意义的评价。如坚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写上赞赏和鼓励、期望和教诲;坚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细致化评价,找出解题思路的漏洞,注明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坚持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及时进行讲解和点拨。通过这种发展性评价营造出的富有激励性的氛围,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和升华,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物理作业亟待转变,要树立新的物理作业观,扬弃传统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对初中物理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J].课外阅读•中旬刊,2011(1).

[2]赵新华,郁建石.物理作业改革思路[J].物理教师节,1998(9).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