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课堂”,促学生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妈妈课堂”,促学生健康成长

陈美霞

陈美霞(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四小学浙江长兴313100)

摘要:在多元信息时代,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需求,开展“妈妈课堂”实践活动,从调查情况,梳理归类,建立“妈妈”团队,;整合资源,优化内容,探索“妈妈课堂”实施途径和策略;拓宽平台多元评价,发展“妈妈课堂”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旨在整合资源,拓宽育人的平台,改变教师、家长的育人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整合资源探索途径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37-01

当今社会,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青少年获得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学校老师传授这样的单一渠道,迅速发展和普及的各种媒体正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正在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很多教学改革实践已经充分说明,要改变传统教育滞后与信息多元化的矛盾,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伙伴”式的有效合作。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的教育一方面要“视家长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家长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另一方面,让家长走进课堂,丰富课程,能提高学生受教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拓展教育资源,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这里所讲的“妈妈”:不是狭义的母亲,而是指引领孩子成长的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教育群体,以爱和智慧的名义,走进课堂,牵手孩子走向美好明天的象征。

一、建立“妈妈”团队,提高“妈妈”团队素养

“妈妈课堂”可以说是一条双轨线,一头牵着学生的成长,一头推动教师和家长素养的同步提高。因此首先要建立好“妈妈”团队,提高整个“妈妈团队”的素养,由点到面推动“妈妈课堂”走向深入。

1.梳理归类,建立“妈妈”资源库

在开展“妈妈进课堂”活动前,重点定位在了解身边的各种职业、适合学生体验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收集有利于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源,并逐项进行归类整理,盘清“家底”,为“妈妈课堂”的开发实践奠定基础。

通过调查,家长的职业、爱好、特长进行了整理归类,建立“妈妈”资源库。同时,将相同职业的家长编为一个组,由教师带领,合作设计编排教学内容,让每一次的“妈妈课堂”富有成效。同时,鼓励其他家长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活动中来,让少部分家长影响更多家长素养的提高。

2.专题培训,提高“妈妈”团队素养

定期开设“妈妈”辅导班,根据“妈妈”团队的需求,确定不同主题,分层设置分批组织,聘请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给“妈妈”团队做专题辅导,全方位提高妈妈团队的素养,切实改变育人观念。确定的主题有:亲子陪伴、良好家风、亲子阅读、家校沟通、青春期孩子教育、隔代教育、“惩罚”孩子的好方法等。

二、整合“妈妈”资源,探索“妈妈课堂”途径

有效纳入家长丰富的资源,并以家长为主轴,激活家长教育资源,家校合作,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多途径、多策略实施“妈妈课堂”,全方位服务于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化成长。

1.全力动员,激发课程开发动力

通过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带动全体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中,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同时在全体教师当中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并从教师中选拔出一专多能的教师,给家长开设讲堂;在教师中举行大讨论、问卷调查,了解教师需要家长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提高;课题负责人给教师讲读课题方案,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理念引领,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利用多种方法、开辟途径向家长渗透新教育理念,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推进家庭和谐发展。

由学校一专多能的老师开设讲堂,让家长网上自主选课,让家长学习新机遇理念,讲座后,收集家长的反馈,对下一堂课进行调整;通过微信等方式,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老师、班主任或其他老师联系,随时为家长答疑解惑,并随时在群里发布家校沟通、家生沟通的方法;扩大宣传,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扩大影响力,让其他家长都能看到,增加了解,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3.走进课堂,提高家长育人能力

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共同成为拓展课程的开发者、促进者,实现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

各年级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课堂向家长开放,让家长通过观摩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并学以致用,在家长进课堂上课时能有的放矢;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妈妈课堂”涉及邮政、环保、安全、医疗保健、急救自救、科普、艺术、法制、民俗等多个领域;组织优秀的家长经验分享,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

三、开展多元评价,发展“妈妈课堂”内涵

“妈妈课堂”评价目的除了了解“妈妈课堂”的效果外,更为重要的是改进“妈妈课堂”的设置,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拓宽平台,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妈妈课堂”内涵发展。

1.内容纲要的评价

通过对家长、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来评价,具体的项目有:参加过哪些课、对你的帮助或收获如何、还需要哪些改进或建议、还需要哪些课程设置、家校合作还可以怎么做?一系列的问题,以调查及访谈的结果来实施评价。

2.课堂成效的评价

通过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学生才艺成果展示等来评价“妈妈”课堂取得的成效,促进教师课程观的理念转变、课程开发能力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妈妈课堂”的实施,在家校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家长更乐意更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更关注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同时提高了家长育人意识,提升了育人能力;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密切了,学生能力发展了,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德育效果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更新了教育理念,锻炼了课程开发能力,和“妈妈”团队共同引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

[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2015

[3]何非.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4]陆惠萍.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12月

[5]杨在英.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43-44.

[6]王涛,马亮.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J].小学教育论文.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