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

马珂丽

马珂丽中共乡城县委党校四川乡城62785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1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和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研究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并且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坚持和运用,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一、发展和创新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动力。现实表明,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根源,也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源,因而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二、发展和创新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反对私有化的倾向,又要反对单一公有制的倾向,而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如果仅以企业数量、就业人数、产值、利润和税收等为标准,可能公有制并不占主体地位了。但是,如果以基本生产资料的数量为标准,特别是以用于生产的土地和固定资产的数量来衡量,那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和动摇。这一问题直接涉及基本经济制度是否已经遭到破坏,以及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否遭到动摇,因而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做出科学的判断。

其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彼此消长的,而是能够同时壮大和协调发展的。有些人认为,现在非公经济的规模已经过大,只有通过限制和削弱非公经济,才能使公有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有的人则认为,公有制经济没有存在必要,应该取消。这样的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完全对立和此消彼长的,而是可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的。事实上,公有经济只有在与非公经济的平等竞争中才能真正发展和壮大起来。因此,我们要同时反对单纯发展公有经济或单纯发展非公经济这两种错误倾向,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使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三、发展和创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理论

马克思认为,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二者不仅是统一的,而且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然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必须使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它们共同发挥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在现实中,由于按劳分配没有找到好的实现途径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难以确定统一的标准,容易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并在实践中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形式。实际上,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劳动者已经成为企业的主人,以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为标准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既符合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又符合资本积累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因而不仅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创新,而且在实践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按要素分配中,由于各种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对它们的评价标准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容易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因此,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正确评价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它们应该得到的劳动价值即要素报酬。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要解决“两个偏低”的问题:一是居民总体收入偏低,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二是劳动报酬的比重偏低,核心是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关系失衡的倾向。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来加以解决。

四、发展和创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先是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现在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有些人担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否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其实,市场经济的本源是满足需要、劳动平等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从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来看,小商品经济过渡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变异,而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源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归。现实表明,市场经济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途径和可靠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部分,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和在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点,必须落在两重经济有机结合的规律性上。历史经验表明,在现阶段,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脱离现实的物质基A和人们的觉悟程度,不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完全的私有化则是历史的倒退,更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和多种调节机制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和健全多种经济规律有机结合的机制和体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