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曲倩劼

曲倩劼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066004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和分析目前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为稳定高职教师师资队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它的产生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的行列,尤其是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使之更好的完成社会职责,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在当前高职教育大发展、新老教师日益交替。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当前我国高职一项非常紧迫并且具有一定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我国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车道,各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有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亟需加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就目前来讲,有些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甚至本科刚刚毕业就走上教育教学岗位,而没有经过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青年教师没有很好地将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贯穿其中。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抱负虽高,却急功近利、情绪浮躁,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一些高职院校缺少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养成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所在。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首先应当在思想和行为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典范。具体地讲:一要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二要热爱和关心学生,这是中华教育界,乃至世界教育界提倡的光荣传统;三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上进心的无声力量;四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的劳动付出取得最佳的效果。但是,当前许多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失缺,而一些高校近几年来却又往往忽视了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养成教育。

第三,高职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的问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实现高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因此,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四,高职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些骨干教师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高职院校里比较突出的青年骨干教师有的去好一点的高校、有的下海、有的到环境和待遇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机制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比如:强调论资排辈,优秀青年教师很难脱颖而出;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相对低下等等。这都会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推进和高校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的光荣,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努力为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而孜孜不倦、勤奋工作。

第二,强化基础培训,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一是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学识水平。必须进一步完善措施,提高整个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三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各高校要对教书育人有一个规范的要求,给青年教师造成一种气氛和制约。每个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促进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取得实际的效果。

第三,加大高职青年教师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青年教师管理机制。一是要严格实行岗位聘任制,按岗位需要和择优原则聘任青年教师。二是要实行高津贴制,包括教学津贴和科研津贴,对优秀拔尖的青年教师加大津贴力度。三是要坚持公开、平等和竞争的原则,以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为依据,严格职称评定制度,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教师真正能脱颖而出。四是要实行青年教师定期进修制,包括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青年在岗教师的业务进修等。

第四,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后续培养工作,充分提供师资培养的资金保障。高职办学经费紧张,制约着发展,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经费有限。随着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培养费用会越来越高,要求培养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经费必将更加捉襟见时。为此,学校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养经费到位,经费使用上,力争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取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于那些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体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进修、培养,其培养费用可采取学校、所在单位或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

第五,进一步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青年教师资源配置。一是积极适应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的形势,因势利导,加大力度,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二是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改革、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合理科学配置,做到人尽其才。对于教辅、管理等岗位无需追求高学历。三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吸纳高层次的高校教师,形成人才储备、骨干遴选和人员流动的有效机制,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力量,使基础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活力。

第六,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学校建设。高学校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重视面向社会、面向专业的资质的获得,重视加强与专业有关的管理、生产部门的联系,取得这些部门的支持,以便为教师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同时给青年教师下达与教学有关的生产任务,使青年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为青年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职称提供机会和时间。二是多创造校内实践机会。高职院校除了为青年教师上好本门课程之外应多创造校内实践机会,如获取专业技术信息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教师参加课程实验室建设、积极参加用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等。三是聘请社会上专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一方面提高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了解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等等,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打下伏笔;另一方面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立交桥”,启发青年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56-58.

【2】鲁昕.履行政府职责完善国家制度大力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1(3):16-18.

【3】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18-20.

【4】周建松.以制度创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2(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