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

谢永君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乔善乡初级中学广西河池546499

摘要:在我国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极力提倡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进行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研究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使之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接受。大量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了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给教师启发,让教师创设适合初中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情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巧设情境主动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这些方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各种栏目、各种手段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极其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有生活性、趣味性

数学概念、定理较多,逻辑性强,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没有启发性、诱导性,学生势必会感到乏味、厌倦。学生懒于深入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调动不起来,这样课堂气氛就沉闷,其课堂教学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老师能贴近生活实际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学生往往能眼前一亮,提升学习的兴趣,带着想揭开谜底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例如,我在讲授二次函数和抛物线时,我就讲炮弹发射后的轨迹是什么,学生很感兴趣。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讲授新课,巧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更敢学

1.动手参与,亲身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教师的演示之外,更应该有学生的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例如,在“旋转”第一节课中,对于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特征等知识点,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安排进行教学,势必比较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我是这样巧设探究情境的: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旋转,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旋转吧!请大家伸直右手臂,你可以绕着肘关节或肩关节顺时针旋转90度。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得动作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师:问题出在哪里?生:旋转中心。师:那我们现在绕着肩关节旋转一定角度。再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的动作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师:问题出在哪里?生: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师:旋转缺不了这三个元素,所以我们把这三个元素称为旋转的三要素。请大家再来一次:绕着肩关节逆时针旋转90度(结果每位学生都高高举着手)。师:很好,以后上课就要这样积极回答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通过观察主动探求知识,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角色扮演,兴趣大增

角色扮演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后,让学生不论是亲身体验或是从旁观察,都务必将注意力专注于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常规内容采取非常规性的教学方式。如针对“余角与补角”这一节课,讲授新课互余概念之后的例题,常规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写几个角度,分别求出它们的余角。而我做了这样的处理:在课前预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写有一个角度的纸,也就是每位同学扮演一个角度,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又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时,可设计如下的角色扮演:让班级中的某一位同学扮演坐标原点,所在排为x轴,所在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这位同学的右边和正前方为正方向,设计以下问题:(1)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标;(2)请学生任意说几个适合的坐标,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3)请在坐标轴上的同学站起来;(4)请在第一(二或三或四)象限的同学站起来;(5)请在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同学站起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兴趣大增,使原本不活跃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进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学,也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设置适宜、有趣、巧妙、实用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诱导学生主动深层思考、提出质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数学课上得更有活力,更加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1]左敏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02)。

[2]俞华整合数学资源,创设精彩数学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