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黎文

黎文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蹴而就。对此,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应用;教学反思

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中职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数学教学是在数学活动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的生动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在中职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上,教师可设置在理论或实践中的数学语言、符号,使学生能用语言准确地理解数学的概念,这种理解往往包括:1.解释性理解,即对数学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能理顺概念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产生的过程,揭示概念间的联系等。2.推断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对有关数学对象作出个人推断。3.创造性理解,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对数学概念提出创造性理解。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只有经过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数学方法为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数学方法是经济学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在经济学的理论更新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古典经济学的代数式的简单运算、数理经济学中的高深数学的大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方法的借鉴到现代数学与现代经济理论学的有机结合,无不体现了数学方法作为工具与方法论,并成为经济理论更新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方法为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使用数学方法能得出用语言文字无法得到证明的经济学理论。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中职数学课要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职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面向经济型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它属于客观世界,属于社会,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教育的本色。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近几年数学教改的热点,中职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中职数学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联系实际的内容。这就适应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应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在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应用问题的渗透和平时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题教学,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的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它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务本求实的工作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工作使命,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关注每一位同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财经学校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