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落后儿童言语训练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智力落后儿童言语训练的思考

刘凌

刘凌吉林省通榆县培智学校1372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057-01

美国弱智学会1992年公布的新的智力落后定义为:现有的功能存在实质性的限制,其智力功能明显地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以下各项适应功能中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限制:沟通交际、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指示、健康安全、实用性学科技能、休闲娱乐和工作,并且智力落后发生在18岁之前。2010年,AAIDD组织称为智力障碍(intellectualdisability)是指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性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技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以前。在一项关于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特征美国加州大学艾雅坎(Jayvees)教授根据神经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是由脑的统整功能,无法把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触觉、肌肉关节和前庭)的刺激加以组合统整并做出适度的反应,而出现五种感觉统合失常现象”。这样学者们提出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感觉补偿教育训练学生语言。相当数量的智力落后儿童还存在着构音、声音和语流方面的障碍。卡罗(J∙Carrell)'调查过1174学生,发现语言有问题的学生的智商普遍比语言发展正常的学生低。科罗姆(R∙Cromer)认为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发展速度普遍缓慢,语言年龄低于心理年龄,他甚至认为智力落后儿童认知能力的低水平可以归因于语言发展缓慢。提高语言能力、矫正,语言缺陷是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智利落后儿童言语训练

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智力落后儿童,入学后,其言语的发展与正常儿童一样,表现为掌握书面语言,逐渐掌握语音的细微差异,词汇量慢慢增加,对词汇的理解逐渐精细化,语法知识逐渐完善,言语表达连贯、生动和多样化并能同时学习外语,但是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发展远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他们常常借助点头、摇头、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在书面言语的发展上,有研究指出: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字词再认的成绩较好,在发音和构音存在障碍,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有困难,词语贫乏、语法结构不完善和句子简单。了解智力落后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其特点开展个别化教育训练。智力落后儿童言语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言语发生晚,口头表达能力差

人们都知道智力落后儿童无论是语言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要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而且言语的发展速度也缓慢。这类儿童何时开始说话,这要取决与他们智力受损的性质和程度,当然也与家庭的早期教育的好坏有关。许多智力落后儿童往往到两三岁甚至更晚才开始说一些单词,用单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到了五六岁才会说简短的、内容贫乏的、往往不合语法的句子,并常常讲不清楚。到入学前,他们言语的发展仍然很落后。入学后,言语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有的长大成人后仍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不清楚,别人难以听懂。

(二)、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是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有的表现为发声和语音的产生有困难,发音时共鸣有障碍。如嘶哑声、假声、甚至失声等。有的在说话时,就像捏着鼻子在说话,丧失了鼻音。有的在音调方面出现缺陷,如音调过高或过低,音调平平,缺少变化等。有的在音量方面出现问题,如音量过大或过小等。还有的在说话时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口吃现象。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其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他们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是读得“四不象”。

(三)、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与正常儿童相比较,智力落后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词汇的积累和增加非常缓慢,使用的词类也不全面。即使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到入学年龄也只能掌握几百个词,而且他们所掌握和使用的词类,大都是一些表达事物和动作的名词以及动词,至于形容词、副词和连词等则很少见到。他们对词义的理解也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

智力落后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掌握也不完善。他们通常使用的语句过于简单,而且容易出现不合语法规则的现象。到入学时,还只能使用一些简单句,甚至只能讲些短语。

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所以得对他们进行言语上的矫正和训练。

第一,注意保护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器官

由于某些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它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他们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我们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

第二,为智力落后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儿童言语是在成人的肯定、赞扬和鼓励的气氛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如家庭生活的幸福、子女与母亲的亲昵关系、学校教师的关怀与真挚的爱等,都可以让儿童大胆的说话,从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相反,如果在情感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如幼年时代父母离异、亲人死亡、或在学校社会中遭受歧视和冷落,严重失去安全感等,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胆怯、孤僻,不愿交往,沉默寡言,甚至完全不会说话,给孩子言语发展造成不良后果。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训练绝非单纯的学校教育所能成功,必须有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方可收效。有的家长本身言语表达能力差,讲话词汇贫乏,语法简单,平时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值得模仿的言语典范。所以对于这些孩子,在学校,我们更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比如,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并不时伴有点头、微笑、表扬、鼓励等反应。只有这样智力落后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第三,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因为智力落后儿童的病因很复杂,所以我们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第四,采用生活实践活动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不积极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提高言语能力。只有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积极地与周围的人接触和交往,儿童才能将许多经验、想法、情感和愿望表达出来,才能激发出积极发展言语的欲望和行为。特别是智力落后儿童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对事情的新鲜感也只能一瞬间。所以必须得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实践来加以训练。比如,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儿歌、绕口令或拟声故事帮助儿童正音;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丰富说话的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智力落后儿童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既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智力的发展乃至整个心理的发展,也影响了他们与人的交往能力的提高。只要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他们的言语特点及缺陷,耐心运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言语训练,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缺陷是可以改善的,言语水平也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