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视网膜黄斑区富含黄斑色素(macular pigment,MP),MP对视网膜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且与人类视功能密切相关。MP水平可通过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来评估。研究表明,MP的减少或缺失对多种眼科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MPOD的测量在相关全身疾病(如Sjögren-Larsson综合征)的诊断、管理和治疗中同样发挥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61-66)

  • 标签: 黄斑色素 黄斑色素光学密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气体填充和抗VEGF药物治疗(多联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接受多联治疗的黄斑下浓厚出血患者24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9.05±8.86)岁。患眼平均黄斑下出血时间(17.15±10.30)d;平均出血面积(13.85± 8.63)DD。合并出血性RPE脱离1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测量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37±0.38;平均黄斑中心凹平均隆起高度(824.94±294.38)μm。所有患眼均行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黄斑下注射10 μg/0.1 ml t-PA 0.1~ 0.5 ml;气液交换后玻璃体腔填充15% C3F8 13只眼,消毒空气11只眼;手术完毕时注射抗VEGF药物11只眼,后续根据病灶活动情况行抗VEGF药物按需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7.90±22.21)个月。观察黄斑下出血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比较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下积血清除。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82±0.28,平均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253.88±71.7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27、-3.234,P<0.001、<0.001)。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平均为1.08次。手术中视网膜下注射t-PA时黄斑中心形成微小裂孔1只眼;手术后早期轻度玻璃体积血2只眼。随访期间出血复发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t-PA、气体填充、抗VEGF药物是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优化组合方式;可有效清除黄斑下出血,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视网膜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最常见的黄斑病变,其进展缓慢,黄斑区视网膜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脱离和黄斑裂孔是其主要表现。在各种牵引机制的综合作用下,MTM可能表现为解剖结构稳定、病情进展或自发好转。MTM自发好转可能性小且BCVA改善程度不一,而MTM的恶化风险随其程度发展而提高。临床上应注意患者的随访,适时手术治疗,以防病变进展至威胁患者视觉的严重阶段。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自然病程
  • 简介:全球约有2.85亿人视力受损,其中2.46亿人患有低视力(严重或中度视力障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水肿(AMD)是导致视力下降的第三主要原因,也是发达国家排名第一的未被治疗疾病。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年龄相关性 药物 发达国家 视力受损 视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胸心外科收治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2~97(17±4.17)个月。依据解剖分型标准,Ⅰ型46例,Ⅱ型7例,Ⅲ型4例。采用腹部五孔法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呕吐、反酸、腹胀、便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57例患儿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时间93~176(129±33)min,术中出血量8~15 mL,患儿住院时间9~14(11±2.3)d。手术后出现严重腹胀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复发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后痊愈。患儿贫血、上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54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8年,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患儿体重增加,术前消化道症状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手术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疝,食管裂孔 腹腔镜外科手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儿童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疝内容物疝入先天系膜缺损的裂孔导致的急腹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短时间内可发生肠绞窄、肠坏死、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临床特点的认识。

  • 标签: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 肠坏死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旁疝与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论食管旁疝引起的部分胃扭转和胃梗阻可以自行缓解,特别是在服钡检查时。也有用内镜使扭转复位成功的报道,但复位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如内镜不能进入扭转的胃内,复位即不可能。经胸或经腹两种切口均可处理食管旁疝。如果内镜和钡餐检查表明食管胃连接部位置较高,有短食管的可能,很显然以经胸切口为宜。

  • 标签: 食管旁疝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儿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确诊食管裂孔疝患儿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例;出生体重为(2 438.0±381.2)g,范围在1 750~3 060 g;出生孕周为(37.5±2.1)周,范围在33~40+6周。22例患儿中原发食管闭锁Ⅰ型7例,Ⅲ型15例,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食管裂孔疝。其中4例患儿临床症状不显著,于我科定期随访;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手术患儿中15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3例因胃与肝粘连严重行开放手术;采用Nissen术式10例,Toupet术式8例。18例患儿至今随访1~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4例。其中,2例行24 h pH监测提示夜间病理性反流,再次行Nissen手术修补;2例无病理性反流症状,暂未再次手术治疗。18例手术患儿术后反流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5例夜间偶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14例生长发育良好,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4例患儿身高体重暂处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以下。结论食管闭锁患儿应重视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定期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合并食管裂孔疝,尤其是Ⅰ型食管闭锁术后获得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腹腔镜Nissen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闭锁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 简介: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段平直下移1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误诊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4例,使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Dor胃底折叠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 Dor胃底折叠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应用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傲迪适植入治疗的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视力(BCVA,logMAR)为0.87±0.63,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34,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MT为(638.59±198. 46)μm,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24.79,P<0.05),而且大致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访期间有11眼(36.67%)黄斑水肿复发,复发时间为(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 标签: 前膜,黄斑,继发性 水肿,黄斑,继发性 阻塞,静脉,视网膜 玻璃体切除术 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
  • 简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近年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不同药物治疗等有关报道进行了综述。随着对各种药物不断深入地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得到及时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受到保护。

  • 标签: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鱼雷样黄斑病变(T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RPE损害,位于黄斑颞侧,沿水平缝走行,尖端指向中心凹,呈特征性的鱼雷样改变。该病以单眼发病为多见,不影响中心视力。根据其在OCT上的特点分为两型。Ⅰ型表现为轻微的外层视网膜紊乱不伴有外层视网膜腔隙;Ⅱ型为外层视网膜结构紊乱伴外层视网膜腔隙。与TM类似的RPE层色素改变的疾病包括先天性RPE肥大、Gardner综合征的RPE损害等,鉴别该病与其他疾病的要点是其独特的位置与形态。TM多数稳定,不需要特殊治疗;但由于其可合并神经上皮层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必要时需要对症治疗。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 黄斑变性 综述 鱼雷样黄斑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无损伤。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43例(86眼)近视者,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8~45(32.12±8.11)岁。屈光状态为球镜-0.50 D~-10.0 D,柱镜-1.0 D以内。按照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为-0.75 D~-3.00 D,21眼;中度近视组为-3.25 D~-6.00 D,43眼;高度近视组为-6.25 D~-10.00 D,22眼。分别统计各组术前及术后各参数。结果3组术后视力均逐渐恢复;术后1个月,全部术眼UCVA均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F=1.359,P=0.273)。比较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1°、3°及5°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63%及95%双曲线椭圆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6、3.178,P=0.001、0.026)。结论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均未造成黄斑功能损伤。高度近视SMILE术后黄斑注视稳定性增加。

  • 标签: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 近视 功能,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