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分析其与视功能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颞侧BRVO-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平均年龄(58.0±8.3)岁。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支阻塞分别为13、8只眼。将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区。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按需治疗。治疗前后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其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整体、中心凹、受累区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以及CRT。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前后黄斑区血管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t检验;治疗后6个月BCVA、CRT与血管密度、FAZ面积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0.506±0.159,CRT为(375.4±81.3)μm;治疗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294±0.097,CRT为(266.3±46.7)μm。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03、9.84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SCP、DCP整体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0.320,P>0.05);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1、3.936,P<0.05);DCP受累区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眼FAZ面积、PERIM有增加趋势,AI、FD-300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71、-12.835、2.555、8.61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t=2.532,P=0.024)。结论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CRT降低,BCVA提高;SCP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DCP受累区血管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逐渐降低。患眼治疗后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黄斑微血管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激光 雷珠单抗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MF患者29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4只眼,女性26例28只眼;年龄(63.00±3.45)岁。患眼等效球镜度数(-14.16±2.54)D;眼轴长度(29.14±1.04)mm。合并黄斑板层裂孔3例3只眼。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行黄斑区微视野检查,记录患眼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黄斑中心凹2°和4°固视率(P1、P2)、63%和95%双向正态分布椭圆面积(BCEA)。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时间MS、P1、P2、63%BCEA、95%BCEA比较行配对t检验;固视稳定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3、6个月,患眼MS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8、-3.435、-4.919,P=0.038、0.002、0.000)。手术后不同时间两两比较,仅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与手术前P1、P2、63%BCEA、95%BCEA比较,患眼手术后P1、P2逐渐提高,63%BCEA、95%BCEA逐渐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t=-1.595、-1.698、-1.966,P=0.125、0.104、0.062;P2:t=-1.622、-1.654、-1.707,P=0.119、0.112、0.102;63%BCEA:t=1.410、1.409、1.553,P=0.172、0.173、0.135;95%BCEA:t=1.412、1.408、1.564,P=0.172、0.173、0.132)。手术后6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区解剖复位,未发现全层黄斑裂孔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MF安全、有效;手术后6个月内黄斑区MS内可显著提高。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 对比敏感度 视野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激光 雷珠单抗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及其对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患者,共计73例;将其中行雷珠单抗治疗的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优(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裸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及其对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患者,共计73例;将其中行雷珠单抗治疗的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优(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裸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围、BMI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4 P=0.013;F=14.319,P<0.001;F=6.725,P=0.004),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多余体重减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7,P<0.001;t=8.926,P<0.001)。单纯减重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P=0.507;t=0.629,P=0.298)。同期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39,P<0.001;t=5.066,P=0.038)。同期联合手术组术后发生1例胃漏。结论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行联合手术与单纯减重手术均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但前者的抗反流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疝,食管裂孔 肥胖症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4例接受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7例(采取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6(96.29%),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1(77.76%),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且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接受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病患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效果 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单侧神经根型疼痛患者,采用骶裂孔复合椎旁胶原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伴单侧神经根型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骶裂孔介入技术(60例,骶裂孔组)与椎旁介入技术相结合(60例,椎旁+骶裂孔组)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7.45±1.25)分及(1.89±1.73)分、(7.34±1.42)分及(3.17±2.00)分。两组治疗前后VAS之差分别为(5.56±2.01)分及(4.30±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年Maenab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5.00%及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分别为85.00%及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裂孔复合椎旁胶原酶介入治疗将胶原酶分别注射到脱出的髓核内外两侧,较单纯骶裂孔介入治疗单侧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骶裂孔 胶原酶类 椎间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60例作为对象,按意愿分成不同护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围术期护理),评定术后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2例,占比6.7%,少于对照组的26.7%,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总体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通过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影响,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4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按救治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性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实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对照组(2.6±0.7)h,观察组(1.9±0.3)h。术中出血量对照组为(112±5)ml,观察组为(35±5)ml,胃管留置时间对照组(15.2±2.3)h,观察组(19.2±3.5)h。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症状。进食状况对比,观察组患儿进食无异常现象,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食管狭窄症状,两组数据组间可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进行适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小儿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治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各种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8年12月对7例小儿食管裂孔疝施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Nissen法)。1例因术前上消化道造影发现合并胃排空延迟,联合实施了腹腔镜幽门成形术。1例合并右腹股沟斜疝同时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例术中发现合并副脾,未给予处理。结果7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Nissen法),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平均94.2min(75~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ml(2~10ml),无术中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h进奶或进食。术后住院3~7d,平均4.5d。7例患儿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6月。1例术后第10天出现呕吐,给予食管扩张和胃动力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愈;其余5例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可以联合治疗其他疾病,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础医院运用普通X机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以来的1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为可恢复性食管裂孔疝(滑动疝),其主要X线影像表现为膈上疝囊征、胃粘膜征、食管下括约肌上升和收缩(A环征)、食管胃环(B环)征。但并不是每例患者均具有上述典型的X线影像表现,伴食管炎性改变11例。结论熟练掌握普通X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和充分认知食管裂孔疝的影像表现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必备条件,检查中,细致辨认、多运用检查技巧,在最佳的视角进行点片确诊,才能减少误诊、漏诊的几率。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X线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食管裂孔疝病患进行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食管裂孔疝病患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食管裂孔疝病患选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40例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食管裂孔疝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食管裂孔疝病患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裂孔疝 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落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体位护理的开展价值。方法  选取5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体位护理。对比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位护理可促进裂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患者视力恢复,能促进功能复位的成功率。

  • 标签: 视网膜 体位护理 裂孔源性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实验对象58例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入院后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n=29)、分析组(n=29)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结果:分析组较对照组的手术并发症更低,肛门通气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优质护理,可缩短肛门通气、疼痛持续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围术期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食管裂孔疝病患进行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食管裂孔疝病患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食管裂孔疝病患选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40例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食管裂孔疝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食管裂孔疝病患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裂孔疝 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方法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患者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A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期间,至少每个月检查1次,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OCT结果,并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一个月,曲安奈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P<0.01,治疗后三个月对比,曲安奈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P<0.05,治疗后六个月对比,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曲安奈德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P<0.01,OCT结果比较,中药治疗组治疗后(p=0.045)疗效明显优于TA治疗组(p=0.645)。治疗后1个月内TA治疗组仅3例(15.15%)发生眼压一过性增高,未见其他明显眼不良事件。结论益气补肾方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长期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抗复发效应,但短期疗效低于TA治疗组。

  • 标签: 益气补肾方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沧州市地区正常成人及青少年黄斑及视盘.方法用OCT对沧州地区50例100眼正常成人(18~65岁),50例100眼正常青少年(8~15岁),进行经黄斑及视盘扫描.根据公式x±1.96s计算出沧州地区正常成人及青少年黄斑及视盘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正常人黄斑区中心子区平均厚度为248.2μm,内颞子区平均厚度为310.3μm,外颞子区平均厚度为267.4μm;鼻内部平均厚度为320.4μm;鼻外部平均厚度为294.0μm;内上方平均厚度为320.2μm;外上方平均厚度为280.9μm;内下方平均厚度为317.8μm;外下方平均厚度为266.7μm;平均立方体厚度平均为279.3μm,平均立方体体积平均为9.97;结论OCT能精确测量沧州地区正常成人及青少年黄斑视网膜厚度,为沧州地区医院临床黄斑、视盘疾病的诊治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盘PiAcbksttroactObjectiveapplicationof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imaging(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checkthecangzhouareanormaladultsandt(eenagersmacularandopticdisk.MethodsusingOCTofcangzhouarea50casesof100eyesofnormaladults(18~65years),50casesof100normaladolescents8~15yearsold),macularandopticdiskscan.Accordingtotheformulacalculatedx+/-1.96sincangzhounormaladultsandadolescentsmacularandopticdiskasthenormalreferencevaluesofvariousparameters.Resultsthemacularareacenterareaaveragethicknessof248.2microns,medialtemporalareaaveragethicknessof310.3microns,temporalareaoutsidetheaveragethicknessof267.4microns;Nasalinternalaveragethicknessof320.4microns;Externalnasalaveragethicknessof294.0microns;Withintheaboveaveragethicknessof320.2microns;Outsidetheaboveaveragethicknessof280.9microns;Interiorlyaveragethicknessof317.8microns;Outsidetheaveragethicknessof266.7microns;Theaveragethicknessofthecubewithanaverageof279.3mum,averagecubevolumewithanaverageof9.97;ConclusionOCTcanaccuratelymeasureincangzhounormaladultsandadolescentsmacularretinalthickness,forcangzhoudistricthospitalclinicdiagnoKsiesyawnodrtdrseatmentofmacular,DVDtoprovideobjectiveandquantitativeindicators.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imaging;Retinalthickness;Themacula;DVD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61-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