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手术是临床进行骨折治疗和康复的主要方法。水泥椎体强化术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临床实践证实该种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发存在一些明显的应用局限性,如水泥渗漏、再发邻椎骨折等。本文主要总结水泥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椎骨折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进展,旨在探索能够弥补水泥椎体强化术应用局限性的解决方案。

  • 标签: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 邻椎骨折 综合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修复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钉道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防腐成人颈椎标本(C3~7)共30个,分3组:正常骨密度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骨质疏松修复组(C组),各组10个标本,测试疲劳前后的最大轴向拔出力。A、B对照组椎体二侧钉孔均放置4mm的椎体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行即时最大拔出力实验,另一侧在疲劳实验(2Hz,20000次)后行最大拔出力实验。C组(实验前需进行螺钉拔松实验)注入PMMA0.6~1.0mL,并拧入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进行即时和疲劳后最大拔出力实验。结果A、B、C组即时拔出力明显高于疲劳后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疲劳后与A组即时拔出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即时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后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注射后未发现钉道渗漏。结论PMMA钉道修复能够明显增强椎体螺钉的即时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并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螺钉松动和拔出的修复固定。

  • 标签: 颈椎 聚甲基丙烯酸类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术预防水泥外渗的原理与效果。方法15例椎体肿瘤,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椎体血管瘤2例,4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例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共67例80个椎体采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注入造影剂,无造影剂外渗进人椎管的共52例61个椎体,显示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共15例19个椎体。将水泥(PMMA)搅拌至凝胶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缓慢逐渐注入,对有水泥渗入椎体后缘者暂停推注,并调整注射针的深度至椎体前份再逐渐注入造影剂。结果19个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椎体通过渐进性注入骨水泥,未发现渗入椎管内。结论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术预防水泥外渗进入椎管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脊椎肿瘤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水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院应用改良Hardinge入路水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0-100min,失血量(术中+术后引流量)150~250ml,双下肢长度差小于1厘米,平均下床时间8.3天。术后6月Harris功能评分92.5±6.8,12月Harris功能评分93.5±15.6。结论使用改良Hardinge入路结合水泥双动头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

  • 标签: 改良Hardinge 骨水泥 双动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南安市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100例,的治疗结果,进行疼痛和活动能力评分,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2d疼痛基本消失,术后3d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经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的情况下,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骨水泥 老年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周期抗屈试验方面证实磷酸钙水泥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一组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另一侧填入磷酸钙水泥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强化固定,12h后进行周期抗屈试验.然后用磷酸钙水泥固定松动后的椎弓根螺钉并进行周期抗屈试验.在另一组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重复以上试验步骤.结果第一组椎骨对照侧的螺钉松动率为91.3%,强化侧为33.3%,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75N和162.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对照侧的螺钉位移1.942mm,强化侧仅为0.403mm,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螺钉松动后重新固定,两侧的松动率均为41.7%,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150N和17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螺钉位移均为0.411mm,与对照侧初始固定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第二组椎骨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松动率均为100%.结论磷酸钙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在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上的周期抗屈能力,但在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无效果.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周期抗屈试验
  • 简介:摘要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骨质疏松性和病理性椎体骨折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水泥渗漏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邻椎再骨折、肺脑栓塞及截瘫等严重后果。水泥可沿不同的路径渗至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对水泥渗漏进行完善的分型对研究其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水泥渗漏分型,并阐明了其临床意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对各种水泥渗漏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其临床意义,可为进一步探索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水泥强化对正常骨密度和严重骨质疏松两种骨质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将48对符合本试验要求的成年股骨上段标本分成正常骨密度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每组各24对,均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固定。每对标本中,右侧水泥强化,左侧作为对照。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破坏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结果弯曲强度试验中正常骨密度组位移减少(0.3959±0.1311)mm,严重骨质疏松组位移减少(2.4134±0.1913)mm;破坏试验中2组负荷升高分别为(149.1935±105.1737)N和(910.5200±174.4108)N;扭转强度试验中标本顺时针方向扭转到8.8Nm,2组转角减少分别为(2.7189±0.1274)°和(4.4568±0.3816)°,3种实验数据显示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泥对骨质疏松骨折稳定性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的骨折。

  • 标签: 股骨 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磷酸钙水泥(CPC)强化穿透单侧椎体皮质椎体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6个,实验组磷酸钙水泥强化后椎体钉穿透单侧椎体皮质固定;对照组为无水泥强化,螺钉穿透双侧椎体皮质固定。应用螺钉拔出实验,记录螺钉最大拔出力并观察椎体破坏形态。结果拉力值CPC组(1393.33±189.37)、对照组(957.42±71.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椎体中螺钉抽出占75%(6/8),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25%(2/8)。CPC强化椎体中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87.5%(7/8),螺钉抽出占12.5%(1/8)。.结论CPC强化椎体钉后固定效果更好,增加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骨螺钉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病患 90例,共 165个椎体,所有病患均采用水泥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病患术前术后的 VAS评分及 ECOG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 90例病患的术后 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病患未见死亡病例,本组病患的 ECOG分级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有 65个病患出现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减少椎体前路开放或者是置换手术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同时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Frankel分级 ECOG分级
  • 简介:用共沉淀反应法制备硅酸三钙(C3S),将所制备的硅酸三钙(C3S)加入到磷酸钙系水泥(CPC)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硅磷酸钙水泥(CPSC).研究了该复合水泥的理化性质和体外细胞毒性.与CPC水泥相比,硅磷酸钙水泥(CPSC)的固化时间延长,添加适量的C3S可提高CPC的抗压强度;在模拟体液(SBF)浸泡设定时间后,硅磷酸钙水泥(CPSC)降解率增加,并且在浸泡初期,SBF的pH增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复合C3S水泥浸提液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明硅磷酸钙水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含C3S的磷酸钙水泥可作为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使用.

  • 标签: 硅酸三钙 磷酸钙骨水泥 自固化 体外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随机抽选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实验组在VAS评分方面小于对照组,在椎体前缘高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在ODI评分方面,术后3d、术后30d、术后90d,实验组的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水泥渗漏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17.30%,对照组总发生率34.61%,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应用水泥椎体成形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优,能有效减少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的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56岁[(41.5±12.1)岁]。清创后缺损长度(8.1±2.6)cm,软组织缺损面积(16.2±4.7)cm2。首先行骨感染灶清除、缺损区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填充,然后行Ilizarov搬运治疗与软组织缺损。记录软组织对合时间、断端会师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7个月[(17.9±4.5)个月]。软组织对合时间为48~155 d[(101.7±29.0)d],断端会师时间为55~167 d[(111.6±29.5)d],外固定时间为154~450 d[(322.9±86.3)d],外固定指数为31.1~61.5 cm/d[(40.8±7.5)cm/d]。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评定效果:优2例,良4例,中5例。AOFAS踝-后足评分为61~94分[(76.6±12.7)分],其中优3例,良2例,可6例。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会师端愈合不良,经Ⅱ期植后骨折愈合。患者均未因软组织缺损行游离或局部转位皮瓣修复。随访过程中无发热、创面流脓、软组织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少,在延长的同时可同时实现软组织的闭合。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髓炎 胫骨 骨粘合剂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测量液体粘度是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测量的方法很多,有代表性的传统方法是落球法.该实验装置盛装待测液体的容器主要是由有机玻璃柱与底板经粘合而成.针对待测液体对粘合剂的腐蚀导致待测液体渗漏,本文提出了三种简单而叉经济的改进方案.经过两年多不断的观测、分析和实验运行,这些改进方案都能圆满地解决渗油问题,并再现原装置的功能.

  • 标签: 液体粘度 实验装置 落球法 渗油
  • 简介:高质量的YBCO前驱液是化学溶液沉积制备涂层导体的基础.详细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溶剂的YBCO前驱液的粘度和折光率的变化规律.前驱液的粘度和折光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剂的性质改变也会造成前驱液的粘度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水含量的增加,前驱液的粘度增加;随着丙酸含量的增加,前驱液的粘度轻微减小.

  • 标签: 钇钡铜氧 前驱液 粘度 折光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血液透析的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跟HD组,每组44例。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D前后其他项目都没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的全血粘度在HD前后透析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跟正常人相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HD患者在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来说,血液透析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值得推广跟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粘度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