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主要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率和总体有效率分别为4.44%和97.78%,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的17.78%和84.44%,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湿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黄斑病变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眼病,它是一种能够导致中心视力丧失的疾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治疗用生物制品Ⅰ类新药,系一种VEGF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能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并阻止VEGF家族受体的激活,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我科采用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顽固性黄斑病变,效果满意,对其进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是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老年黄斑病变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我科43例黄斑病变的患者进行护理,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老年性黄斑病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觉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湿性AMD135例(共135只眼)。均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视觉功能、血清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a波振幅、b波振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越明显(P〈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均较治疗前下降,内皮抑素(E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ES/VEGF、ES/PDG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越明显(P〈0.05)。本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0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视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康柏西普3+PRN和3+Q3M注射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确诊的湿性AMD患者106例(106眼),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病灶。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 mg,其中55只眼每个月注射1针,连续3针后,延长期按需给药(3+PRN);51只眼每个月注射1针,连续3针后,延长期每3个月注射1次(3+Q3M)。开始治疗后第1、2周以及每个月行常规视力、眼压和OCT检查,每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及CNV病灶渗漏面积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结果:治疗1、3、6、9、12个月后,3+PRN组和3+Q3M组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3+PRN组:t=7.202、11.178、9.914、9.869、10.587,均P<0.001;3+Q3M组:t=5.548、9.780、9.358、11.884、11.622,均P<0.001),平均CRT均较治疗前降低(3+PRN组:t=12.28、17.041、17.615、15.739、16.171,均P<0.001;3+Q3M组:t=10.221、15.598、16.297、16.984、17.275,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9、12个月后3+Q3M组患眼BCVA明显高于3+P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23;t=2.058,P=0.042);治疗9、12个月后3+Q3M组患眼平均CRT明显低于3+P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45;t=2.092,P=0.039)。治疗12个月时,FFA、ICGA检查发现3+PRN组31眼(56%)、3+Q3M组32眼(63%)渗漏完全消失,3+PRN组18眼(33%)、3+Q3M组15眼(29%)渗漏减轻,3+PRN组6眼(11%)、3+Q3M组4眼(8%)渗漏面积不变或扩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康柏西普3+PRN与3+Q3M治疗方案均为治疗湿性AMD的有效方法,但在视力提高、降低黄斑CRT厚度方面,3+Q3M治疗方案更为有效。

  • 标签: 康柏西普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最佳矫正视力 中心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疗法对白介素(IL)-1β、IL-2、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86例(102眼)湿性AM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雷珠单抗组(43例,50眼)和联合组(43例,52眼),雷珠单抗组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联合组在雷珠单抗组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值;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力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血清IL-1β、IL-2、IL-6、IL-8水平;对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275,P=0.496;F时间=1.810,P=0.211;F交互=1.772,P=0.335);治疗前2组CMT、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P=0.967;t=0.720,P=0.473);治疗后1、3、6个月,联合组CMT均低于雷珠单抗组(t=2.086,P=0.039;t=3.398,P=0.001;t=2.987,P=0.004),视力均高于雷珠单抗组(t=3.265,P=0.001;t=2.217,P=0.029;t=2.519,P=0.013);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CMT均呈降低趋势(t治疗前vs.治疗后1个月=6.210、4.218,P<0.001;t治疗后1个月vs.治疗后3个月=16.772、15.865,P<0.001;t治疗后3个月vs.治疗后6个月=4.472、4.848,P<0.001),视力呈升高趋势(t治疗前vs.治疗后1个月=4.527、8.395,P<0.001;t治疗后1个月vs.治疗后3个月=5.369、5.349,P<0.001;t治疗后3个月vs.治疗后6个月=3.335、3.730,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2组血清IL-1β、IL-6、IL-8水平均降低(t联合组=10.544、32.169、33.156,均P<0.001;t雷珠单抗组=8.996、25.687、30.754,均P<0.001),且联合组低于雷珠单抗组(t=2.894,P=0.005;t=5.997,P<0.001;t=3.934,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2组血清IL-2水平均升高(t=20.067、9.091,均P<0.001),且联合组高于雷珠单抗组(t=7.705,P<0.001);2组出血、眼内异物感、一过性眼压升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001,P=0.972;校正χ2=0.221,P=0.638;Fisher精确检验P=0.116;校正χ2=0.004,P=0.95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可有效改善湿性AMD视觉功能,降低CMT及血清IL-1β、IL-6、IL-8水平,增加血清IL-2水平,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 标签: 雷珠单抗 曲安奈德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白介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 观察本院在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组,各有40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开展,使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水平得到改善,减少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增加,效果显著。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0年6月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5例及开放组25例,微创组行MIS-TLIF,开放组行传统手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康复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皮肤切口、术后卧床时间与开放组比较,P<0.05。微创组术后2w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骨性椎间融合,两组未见内固定系统松动、断棒、断钉、融合器移位等现象。结论: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形腰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理想,在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康复速度、减轻疼痛及改善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开放手术。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疼痛
  • 简介:现代社会无奇不有:人可以变性,学校好像也能变性。当然,学校玩的“变性”不同……。归纳不同学校的各种“变性”案例,呈现出同一个取向,那就是——由“公”变“股”、由“公”变“民”,然后又由“股”变“私”,由“民”变“私”。并且,都有一段时间较长的的“性质混淆期”。

  • 标签: 中国 教育行业 民办学校 公办学校 教育乱收费问题
  • 简介:变性不只发生在鱼类当中,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也会变性。怪了,它们变来变去不嫌烦吗?没法子,要生存和繁殖后代嘛。一些低等动物,一旦种群中男女比例失衡,就出现变性。如雌性红绸鱼变成雄鱼,这些“新”雄鱼会将更多的基因遗传给后代。

  • 标签: 甲壳动物 棘皮动物 基因遗传 种群 鱼类 雌性
  • 简介:1995年6月17日《经济参考》载文,说一大学的女生寝室出榜征召六位男生作“护花使者”同赴张家界探险。文章戏称此举是“开‘凤求凰’之先河”。《报刊文摘》摘编时,照录了“凤求凰”的说法。曹金兴先生在1995年11期《咬文嚼字》上发表《阴阳错位“凤求凰”》的文章,批评把女大学生征召男生作伴去探险比

  • 标签: 古代诗文 应用语言 辞书 女大学生 词序 对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与术后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对黄斑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术前3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B组术前3d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C组术后开始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D组术前术后不使用任何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后A、B、C三组均给予典必殊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D组仅给予典必殊滴眼液。分别于术后3d,1、2、4、6、10周随访,观察各组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发生率和黄斑中央区厚度。结果术后3d、1、2周各组间黄斑水肿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10周,A、B、C、D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期,四组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前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可更好减少黄斑水肿的发生,且口服的效果比局部用滴眼液的效果要好。

  • 标签: 非甾体类药物 白内障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黄斑微血管结构和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变化,初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单眼RVO继发ME (RVO-ME)患者62例6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例33只眼,女性29例29只眼;年龄(58.30±12.15 )岁。其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12.29±7.65)d。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以及MPOD检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双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流密度(VD)、血管骨架密度(S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测量MPOD。双眼通过检测37例;患眼未通过检测25例。对比观察患眼、对侧眼之间黄斑VD、SD、FAZ面积、CMT、MPOD变化。患眼、对侧眼MPOD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FAZ面积、CMT、VD、SD、logMAR BCVA采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黄斑VD、SD及FAZ面积、CMT与logMAR BCVA、MPOD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与对侧眼比较,患眼黄斑VD (Z=-5.981)、SD (Z=-6.021)降低,FAZ面积增大(Z=-2.598),CMT增厚(Z=-6.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均通过MPOD检测的37例患者,患眼MPOD值较对侧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 )。与未通过MPOD检测的患眼比较,通过MPOD检测的患眼黄斑VD (Z=-2.807)、SD (Z=-2.460)升高,FAZ面积减小(Z=-4.297),CMT降低(Z=-3.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眼logMAR BCVA与黄斑VD、SD呈负相关(r=-0.298、-0.461,P<0.05 ),与FAZ面积、CMT呈正相关(r=0.487、0.789,P<0.05 );患眼MPOD与logMAR BCVA呈负相关(r=-0.344,P<0.05 );对侧眼MPOD与CMT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RVO-ME患眼黄斑SCP的VD、SD降低,FAZ面积扩大,CMT增厚,MPOD降低;MPOD与logMAR BCVA呈负相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黄斑色素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32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程度;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确切、安全。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治疗作用
  • 简介:黄斑水肿是眼底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以及白内障等多种眼前后段疾病和内眼手术后。因其损害中心视功能造成严重视力障碍,且尚无好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黄斑水肿的病因各异,其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此外,针对黄斑水肿,除了传统的激光光凝等方法外,

  • 标签: 黄斑水肿 治疗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底疾病 常见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黄斑进行检查分析,并且动态监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的结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收集有98例(152眼),分别用OCT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筛选黄斑病变,并使用OCT定位检测不同时间段黄斑结构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并进行分析。结果OCT结果显示各种黄斑病变如下黄斑水肿(19.57%)、玻璃膜疣(13.11%)、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萎缩(10.93%)、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0.80%)、黄斑前膜(8.76%)、硬性渗出(8.70%)、黄斑盘状瘢痕(6.51%)、软性渗出(5.44%)、脉络膜新生血管(4.35%)、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脱离/劈裂和裂孔(4.35%)、黄斑裂孔(2.17%)、视网膜下出血(2.17%)、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1.09%)。结论OCT检查能够更准确发现白内障患者术前的黄斑部病变,并对初步预估术后视力、选择人工晶体和诊断黄斑病变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黄斑病变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经典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除、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去除黄斑前玻璃体皮质、内界膜剥除以及眼内气体填塞,在此基础上有一些细微的操作变化,包括不剥除内界膜或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采用或不采用气体填充、硅油长期填充等。各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疗效,手术后可实现黄斑劈裂全部或部分缓解,视力得以不同程度提高。但值得重视的是,此类手术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手术后发生全层黄斑裂孔甚至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针对此类并发症风险,通过采用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可使多数患者取得安全有效的结局,对于手术者有顾虑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高危病例,可采用硅油长期填充不剥除内界膜的术式,以防范手术相关黄斑裂孔形成的风险。未来应继续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黄斑劈裂术式,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更少的并发症。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硅油填充 黄斑裂孔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