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wAMD)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吸烟不仅增加wAMD患者CNV发生率,还加重wAMD患者病情,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尼古丁作为烟草中的重要有害物质,是一种易成瘾且高毒性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尼古丁可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骨髓原始细胞、炎症、补体系统等介导血管生成,加重wAMD。积极探讨尼古丁加重wAMD CNV形成的确切机制,有助于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延缓其发展。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病因学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尼古丁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黄斑变性的常见病因及经瞳孔温热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病人56例,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8例(42只眼),对照组28例(42只眼),治疗组应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具体方法为应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红外激光照射病变区,使局部温度升高,TTT治疗可使照射区温度升高5~10℃,以封闭CNV。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每次50mg。维生素E丸0.lg,每日2次;维生素C片0.2g,每日3次,15天为l疗程,以上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42只眼,显效29只,有效8只,无效5只,显效率为69.05%,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42只眼,显效11只,有效14只,无效17只,显效率为26.19%,总有效率59.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剂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的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特征性改变是脂质在Bruch膜形成基底沉积物和玻璃膜疣,因而AMD病变的形成被认为与脂质代谢相关。膳食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mega-3 LC-PUFA)摄入量减少、循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升高与AMD风险增加有关。一些脂质代谢基因变异与AMD风险相关,但不是所有增加循环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基因变异均增加AMD的风险。视网膜脂质通过循环摄取、自噬降解、局部合成及分泌、外流等维持稳态,当稳态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局部脂质积累及过氧化,最终形成AMD特征性炎性病灶。但血脂颗粒在AMD中的作用以及究竟是局部还是全身HDL-C或两者均参与了AMD的发病尚不明确。且膳食中添加omega-3 LC-PUFA及现有的调脂药物治疗AMD的结果也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46-350)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膳食脂质 循环脂蛋白 视网膜脂质 遗传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协同护理模式用于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黄斑变性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时间的吸纳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普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结果: 通过对两组黄斑变性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协同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方面提升在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比结果协同护理模式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黄斑变性是困扰患者的视力疾病,为患者提供协同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黄斑变性 护理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豹纹状眼底与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诊治的61例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改变患者为对象。进行常规检查、眼底检查、光学断层扫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豹纹状眼底与黄斑变性的关系。结果:1)在黄斑中心凹区域,浅层血管密度、深层血管密度、黄斑区厚度各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黄斑旁中心凹区域和黄斑中心凹周围区域,浅层血管密度、深层血管密度、黄斑区厚度各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性。结论:随着豹纹状眼底级别提高,黄斑旁中心凹区域和中心凹周围区域的微血管密度改变,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OCT检查是病变评估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近视性黄斑变性 豹纹状眼底 相关性 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黄斑变性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纳入时段,取150例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组,75例/组。参照组(一般护理)、研究组(针对性护理)。比对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结果:将参照组数据做基础,研究组生活质量较高、负性情绪较低(p<0.05)。结论:对黄斑变性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消除负性情绪,使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黄斑变性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眼底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多模式影像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生血管性老年黄斑变性(nAMD)新命名系统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由视网膜专家、眼底读片专家以及眼病理学家组成的nAMD研究组经过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在原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病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新型影像和当前的病理认识,建立了nAMD亚型和相关病变的新命名,以帮助眼底病医师对各种不同表现nAMD患者进行分组和研究。该共识提出术语"黄斑新生血管",并将其分为1型、2型、3型;同时针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出血、纤维化、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黄斑新生血管相关病变进行了命名。这一新命名有助于改善不同研究之间、临床诊疗上的沟通,在读片中心和研究者之间建立标准定义和术语,将进一步推动眼底病医师对nAMD的认识和交流。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多数赞同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42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对照组(视网膜光凝),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CMT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FFA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率分别为52.38%、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效果显著。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眼科经检测确诊的患者46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分期分为三组,A组渗出前期,B组渗出期,C组修复期。结果注药后第1d患者的平均BCVA有明显提高,1周后CFT也开始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治疗湿性AMD的三个病变阶段中均有显著效果,安全性明确、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 标签: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在我院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围术期采取整体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AMD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干预在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黄斑变性患者50例,基础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阶组25例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心理状态评分相比较,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而进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在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其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全方位护理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诊断中,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的70例疑似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均给予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分析两种方式的应用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阳性检出率为74.29%,光学断层成像阳性检出率为71.43%,荧光素眼底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0.00%。光学断层成像、荧光素眼底造影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诊断中,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各有优势,互相补充,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断层成像 荧光素眼底造影 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厚薄改变及黄斑部图片特点。方法:选取2014-09/2016-09在本院门诊确诊的RP患者74例148眼,同时选取50例10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进行OCT检测和眼底拍照,观察患者视网膜黄斑部位的图像特征,并对患者眼底拍照的结果进行对比,测量黄斑中心凹颞侧面4mm位置、乳头黄斑束中点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测量视网膜厚度显示,RP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中心凹颞侧部4mm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乳头黄斑束中点厚度变薄,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黄斑区OCT检测图像表征有5种类型:视网膜黄斑区域水肿者19例38眼;视网膜色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上皮层变薄者18例36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萎缩者12例24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正常者12例24眼;色素上皮层厚薄表现不一者13例26眼。结论:OCT能在前期及时地发现RP患者黄斑部位的病变,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病情发展,为患者早期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视网膜黄斑区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及其对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患者,共计73例;将其中行雷珠单抗治疗的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优(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裸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及其对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作用。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患者,共计73例;将其中行雷珠单抗治疗的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优(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可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裸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