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理技术控制中常见的问题,并总结处理对策。方法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以及临床经验分析影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因素。结果提出实施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结论为了提高和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必须加强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组化技术作为研究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工具,其最大特点便是能够显示组织细胞中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以及临床病理诊断中。而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肿瘤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检查预防措施的认识。本文从免疫组化技术原理角度出发,分析讨论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病理组织大切片技术在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标本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制成病理组织大切片,常规HE染色,并检测其NSE、Syn、CgA等表达。观察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组织分型组织分型腺鳞癌20例(33.33%)、鳞癌18例(30.0%)、腺癌22例(36.67%);单一组织类型表现32例(53.33%)、2种及以上组织类型表现28例(46.67%);NE阳性者25例(41.67%)、CgA阳性14例(23.33%)、Syn阳性21例(35.0%)。60例标本中,异质性肿瘤比为63.33%(38/60)。结论在肺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异质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采用病理组织大切片技术进行检测,则能对其肿瘤组织类型进行全面观察,从而为病理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病理组织大切片 肺癌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胞块切片并免疫组化染色临床病理技术应用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的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并免疫组化染色两种方法的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理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检测诊断,对照组患者具有55.1%的阳性率,实验组患者具有100%的阳性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腺癌中特异性较为明显的抗体是CEA和CK7,而在间皮性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较为明显的抗体则是CR,在腺癌和间皮细胞中各种抗体的表达均出现交叉现象。结论采用细胞切片临床病理技术对胸腔积液进行诊断的效果非常显著,与免疫组化染色联用可以对肺腺癌与间皮癌进行有效的区分和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细胞块 临床病理技术 细胞块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02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按诊断技术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阳性率92.15%,对照组阳性率72.54%,数据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理诊断中,采取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制片的质量水平,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检验中合理应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接受病理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常规组53例接受常规切片方案,而研究组57例则以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进行检验,并对两种技术检验质量进行对照。结果常规组53例“固定”操作时间是(8.60±2.08)min,研究组57例是(1.69±0.18)min,(P<0.05),且两组“第一次浸蜡”、“透明脱水”以及“第二次浸蜡”等流程的操作时长相对照,(P<0.05)。结论临床病理检验工作中,选择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可行性高,可缩短各环节操作时长,同时还能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可推广。

  • 标签: 检验科 病理检验 快速石蜡切片 操作时间 常规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无醛固定液应用在病理技术中产生的影响,了解无醛固定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4月10日至2018年04月10日在本院进行检查的100例组织活体标本参与本次研究,每种组织均取2块,分别进行GS无醛固定液(实验组)及甲醛固定液(观察组)进行组织固定,之后展开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液面较为浑浊,组织出现上浮;实验组液面十分清亮,组织出现沉底,变硬和变白,切片连续性较好。HE染色实验组细胞形态完整,着色好,核浆对比分明;在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分析之中,实验组标本组织细胞抗原性比较佳,背景比较清晰,阳性结果定位更加准确。结论无醛固定液和甲醛固定液比较,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基本上一致甚至更优,在某些组织的病理分析之中更加倾向于应用无醛固定液,无醛固定液可替代甲醛固定液。

  • 标签: 无醛固定液 甲醛固定液 病理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病理信息系统将病理诊断的病理图像、报告数据采集、传输到网络上的数据库中,在网上进行病理报告的诊断,它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数据传输是系统成功应用的前提之一。本文详细描述了涉及病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的各方面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实现病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应用中的差错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方法 选取 800例病理学检验者作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40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给予研究组差错预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差错问题发生率、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差错问题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病理学检验者实施差错预防管理,可有效预防差错,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病理技术 差错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技术在小儿肾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肾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小儿肾病患儿65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经肾穿刺提取病理组织后均分为4份,行冰冻切片制备(传统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室石蜡切片制备(石蜡包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类切片经不同染色处理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石蜡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冰冻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所得小儿肾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较传统染色技术无差异性,且可有效提升染色处理效率,减少病理切片处理步骤,为患儿病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基础。

  • 标签: 小儿肾病 肾穿刺刺组织病理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院内常规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工作人员在相关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病理技术差错,影响病理诊断结果,导致疾病误诊情况增加,从而降低院内整体医疗质量及治疗安全,对医院的名誉造成损害。于是,本文就针对我院病理科室内常见的技术差错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整理总结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 标签: 病理技术差错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列举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针对常见问题及已有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常见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方法 于2019年0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口腔黏膜病患者,均接受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得出有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3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9名口腔黏膜白斑,25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结果为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00.0%),11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84.6%),9名口腔黏膜白斑(100.0%),23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92.0%)。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的准确率为93.2%(55/5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口腔黏膜病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冰冻切片技术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其分别实施冰冻切片诊断以及石蜡切片诊断,并将石蜡切片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冰冻切口诊断的结果。结果 60例肿瘤患者中石蜡切片诊断检查显示恶性肿瘤者27名,良性肿瘤者33名;冰冻切口检查显示恶性肿瘤肿瘤26名,良性肿瘤者34名,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漏诊率为3.70%(1/27),误诊率3.03%(1/33);检查用时,冰冻切片检查用时明显短于石蜡切片检查用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肿瘤病理诊断 冰冻切片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病理诊断中冰冻切片技术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于术中接收的送检肿瘤样本100份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0份,使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组(50份,使用冰冻切片技术)。对两组的确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确诊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病理诊断过程中,使用冰冻切片技术具有较好效果,可准确、快速进行诊断,为后续治疗提高有力依据。

  • 标签: 肿瘤病理诊断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