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为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不同地区间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我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有益的

  • 标签: 肌层浸润 灌注化疗 灌注治疗 尿路上皮癌 治疗指南 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NMIBC)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自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62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2例行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5.7±6.6)岁,高级别癌7例,低级别癌25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6.2±7.1)岁,高级别癌6例,低级别癌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等。同时利用抑郁焦虑自评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评分,进行心理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均证实为膀胱癌,均未在短期内行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4±3.2)min和(30.9±3.3)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1.0)d和(3.5±1.2)d,住院费用分别为(12 695.6±2 156.2)元和(11 879.3±1 801.9)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如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术后膀胱刺激症方面发生率分别为0、0、3.1%,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3.3%、16.7%、2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分别为(37.7±5.1)分、(39.8±5.2)分和(41.1±4.6)分、(43.4±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理状态稳定、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开展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钬激光 肿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磨玻璃结节早期浸润肺腺癌患者使用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数值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中选择30例研究,根据患者的病例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组以及浸润组,各15例。对比两组检查数值。结果:结果显示,非浸润组肺腺癌患者的病变最大径为(9.89±2.45)mm,浸润组肺腺癌患者的病变最大径为(13.23±2.54)mm;非浸润组肺腺癌患者的病变T2W1信号强度为(92.43±8.22),浸润组肺腺癌患者的病变T2W1信号强度为(113.43±21.43);非浸润组肺腺癌患者的病变ADC数值为(0.99±0.21)·10-3mm2/s,浸润组肺腺癌患者的病变ADC数值为(1.32±0.29)·10-3mm2/s;对比发现,t为3.6655、3.5435、3.5696,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ADC以及T2W1信号病变,可以及时鉴别患者是否出现早期浸润肺腺癌病变,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MRI 鉴别诊断表现 磨玻璃结节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磨玻璃结节的早期浸润肺腺癌病患诊断中应用MRI分析其诊断鉴别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MRI资料,依托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0例为非浸润,乙组20例为浸润,比较二组病患诊断鉴别效果。结果 诊断后,乙组优于甲组(P

  • 标签: [] MRI 肺腺癌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系统红斑狼疮合并双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法采取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健康指导、术前及术后护理等有针对的护理措施为病员进行个体化护理。结果病员积极配合按时完成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系统红斑狼疮合并双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法。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肉芽肿乳腺炎(GLM)与乳腺浸润导管癌(IDC)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GLM与28例IDC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GLM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血流信号中等或较丰富,与IDC较相似。GLM病灶L/T值明显高于IDC,53.85%(14/26)的GLM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而35.71%(10/28)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且IDC患者PSV、阻力指数值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LM。本组26例GLM中,术前超声仅诊断4例为炎症,28例IDC术前超声检查均诊断为恶性肿瘤。结论GLM与IDC的声像学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亦各具特征,详细检查、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肉芽肿性乳腺炎 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执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方案的有效,及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样本时间范围是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样本总计60例,均在我院采取手术疗法,通过随机抽签法行对比讨论研究,随机抽取30例组成对比组,行根治膀胱全切除术式,余30例构成讨论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讨论评价不同术式的临床有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表明,讨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临床有效高于对比组,P<0.05,统计学研究意义存在。结论:相比根治膀胱全切除手术方案,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运用该术式之后可以获得理想疗效,预后效果佳。

  • 标签: 并发症 膀胱癌 有效性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CIS、DCIS-MI与IDC间的超声特征差异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07例,依据病理诊断分为DCIS、DCIS-MI和IDC三组。对比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除存在微小钙化外,其他超声影像特征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乳腺癌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CIS、DCIS-MI与IDC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依此诊断和鉴别。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及2年累积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患者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URBT组(P均<0.05);HOLRB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TURBT组(P<0.05);HOLRBT组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能有效控制病情,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中糖尿病(DM)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9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0例)和非糖尿病组(109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制作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与NMIBC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的肿瘤分期、高血压、复发率更高,而肿瘤分级更低(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1、糖尿病、化疗、吸烟、肿瘤单发与NMIBC患者的RFS相关(P<0.05),而性别、饮酒史、肿瘤分级对NMIBC患者的RFS无相关(P>0.05)。性别、抽烟史、饮酒史、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肿瘤单发、化疗、高血压、糖尿病对NMINC患者的PFS无明显影响。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吸烟、性别(男性)和糖尿病与增加复发风险相关(P<0.05),而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而高级别与PFS增加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是NMIBC患者RFS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膀胱肿瘤 糖尿病 肿瘤复发,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纹理分析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乳腺浸润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75例女性患者(乳腺浸润导管癌48例,乳腺纤维腺瘤27例)的MRI图像,分别绘制TIC及使用纹理分析软件中的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共生矩阵和自回归模型共5种分析方法,对增强图像上的乳腺病灶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共获得306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Fisher相关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最小分类误判率+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及互信系数(mutu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三种统计学方法,分别筛选出区别乳腺浸润导管癌与纤维腺瘤的10个最佳纹理特征参数。使用B11程序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鉴别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非线性鉴别分析法(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对这10个最佳纹理参数进行降维和分类,计算最佳纹理特征参数下病灶的最小误判率。统计TIC方法、纹理分析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纹理分析方法以Fisher+NDA或POE+ACC+NDA组合的最小误判率最低(4%),其筛选出用于建模的10个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Fisher+NDA为GeoW1、熵S (5,-5)、相关S (5,5)、熵S (4,-4)、熵S (5,0)、熵S (5,5)、Teta2、熵S (4,0)、Teta3、熵S (3,-3)。POE+ACC+NDA为GeoYo、Vertl_Fraction、GeoW5b、GeoW4、相关S (5,5)、Teta1、Vertl_ShrtREmp、GeoNx、GeoAox、GeoX。TIC方法、纹理分析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87.5%、93.8%、97.9%;特异度为29.6%、11.1%、14.8%;准确度为66.7%、64.0%、68.0%。结论常规MRI平扫与增强的基础上,采用TIC与MRI纹理参数分析可以提高乳腺浸润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其对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导管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 作者: 冯国伟 宋鸽 张振庭 王坤 姚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能够消除微转移灶,为肌层浸润膀胱癌(MIBC)患者提供生存获益。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IBC新辅助治疗中的安全和应答可持续。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免疫单药治疗,新辅助"双免"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应答率(如病理完全缓解率)和同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回顾近年的突破进展,我们认为免疫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改变MIBC新辅助治疗的格局。

  • 标签: 膀胱肿瘤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可行和安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到24 Gy的局部照射和11分次44 Gy的全膀胱照射。碳离子照射剂量均为相对生物学有效(RBE)为3.0时的剂量。膀胱肿瘤总剂量为56~68 Gy,分14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肿瘤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局部控制率(LC)。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中各剂量段CIRT,剂量递增至68 Gy。未发生DLT和≥3级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期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肿瘤剂量达到68 Gy时,出现2例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反应,1例急性下消化道症状;62 Gy以上剂量组观察到3例1级晚期放射膀胱反应,表现为尿频和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治疗结束时血尿均消失,排尿不畅缓解,尿红细胞值显著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8.9%,客观缓解率均为88.9%。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采用挽救手术治疗。结论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初步疗效观察,未见剂量限制毒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明显,患者耐受好。

  • 标签: 碳离子放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研究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膀胱灌注卡介苗(BCG)免疫治疗是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的一线治疗选择。然而,膀胱癌的高复发率仍无法有效控制。免疫治疗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普遍应用,尤其PD-1/PD-L1抑制剂被批准应用于晚期肌层浸润膀胱癌(MIBC)的治疗,为新型免疫治疗NMIBC提供了基础。本文就免疫治疗在NMIBC治疗领域的发展和局限性进行综述,包括BCG、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肿瘤疫苗、溶瘤病毒、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疗法等治疗手段,为NMIBC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

  • 标签: 膀胱肿瘤 免疫疗法 卡介苗 癌症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3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均在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30例患者开腹下实施部分膀胱切除术,对照组13例患者实施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9例复发,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0%;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9.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8.5%;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8.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24例和1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保留膀胱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表柔比星(EPI)+诱导灌注+维持灌注、EPI+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3种方案对中高危非肌层浸润膀咣癌(NMIBC)电切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18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确诊为NMIBC患者的资料,依据术后灌注药物和灌注方法分为A组(EPI+诱导灌注+维持灌注)、B组(EPI+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C组(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各组按照肿瘤复发风险进一步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随访2年,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泌尿系超声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膀胱癌复发情况以及膀胱灌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H、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6%(2d/56)、38.24%(26/768)、18.97%(11/58);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18)。A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0.00%(10/20)、27.78%(10/36),B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83%(11/24)、25.00%(11/41),C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7.62%(10/21)、8.11%(3/37)。A、B两组高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与C组高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9、P=0.905);A、B两组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与C组中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45)。结论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辅助治疗NMIBC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于高危NMIBC,3种灌注方式的疗效无差别;对于中危NMIBC,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效果最佳。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 表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HER2表达用于评估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复发及进展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301例NMIBC患者肿瘤HER2的表达情况,并且对所有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肿瘤数目(单发、数目>1;[HR]:1.91,P=0.001)〗、肿瘤大小(<3cm、≥3cm;[HR]:2.20,P<0.0001)、肿瘤分期(Ta、T1;[HR]:2.08,P=0.001)、肿瘤分级(G1、G2、G3;[HR]:1.71,P=0.041)与膀胱癌复发相关;而肿瘤大小(<3cm、≥3cm;[HR]:2.50,P=0.015)、肿瘤分期(Ta、T1;[HR]:3.68,P=0.007)、肿瘤分级(G1、G2、G3;[HR]:2.72,P=0.018)、是否伴发原位癌([HR]:3.33,P=0.008)、HER2(阴性、阳性;[HR]:2.36,P=0.030)均可影响膀胱癌进展。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与HER2表达阳性患者相比,膀胱癌进展至肌层浸润的风险明显降低。结论HER2表达可作为预测NMIBC进展的指标,HER2阳性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大。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7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术中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比较两种组织中TIDC密度及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Ⅱ(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TIDC的MHC-Ⅱ和CD54表型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细胞类型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明显低于高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4,P﹤0.01);TNM分期为Ⅲ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TNM分期为Ⅱ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5、3.278、5.750,P﹤0.01)。结论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密度下降,不成熟的调节树突状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有关。

  • 标签: 结肠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133在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承德市肿瘤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02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D133蛋白表达,并用χ^2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D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不同程度地表达CD133.不同肿瘤直径组间CD13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6,P=0.024),其中肿瘤直径〉2~5cm组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cm组[56.72%(38/67)比26.09%(6/23),χ^26.429,P&lt;0.012].不同组织学分级间相比,CD13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43).并且,有淋巴结转移者CD133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转移者高[64.71%(22/34)比39.71%(27/68),χ^25.675,P=0.017)].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4;χ^22.874,P=0.242).结论CD133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浸润导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抗原 CD 导管 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