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手术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76例,分别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观察组,46例)和传统经尿道电切术(对照组,30例)进行治疗。以手术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作为指标,评估两种术式的治疗价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1.5±12.9)ml,少于对照组的(41.7±18.4)ml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9±11.7)min、(4.1±0.9)d、(4.4±1.3)d,均短于对照组的(44.8±13.4)min、(4.7±0.7)d、(5.2±1.7)d,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道内口狭窄、膀胱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8.70%,4/46)低于对照组(26.67%,8/30),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6.52%,3/46)与对照组(13.33%,4/3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切除效果,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术后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经尿道电切术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不同的灌注化疗方案的临床效 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12 月至 2017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 例接受尿道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灌注 ,研究 组在手术后 24h 内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 膀胱癌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 组的膀胱癌复发率为 10.0 % ,对照组的复发率为 46.7%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 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3 % ,对照组的为 43.4%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 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在 24h 内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治疗效果优于 常规灌注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癌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尿道电切术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
  • 简介: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protein,Angptl)3和Angptl4在浸润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07—2009年手术切除浸润乳腺癌标本7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ngptl3和Angptl4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是否具有表达差异性,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种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ptl3和Angptl4两种蛋白在浸润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浸润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Angptl3在浸润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53/70)和46.7%(14/30)(χ^2=8.014,P=0.005),Angptl4在浸润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48/70)和36.7%(11/30)(χ^2=8.837,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gptl3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表达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5.598、9.714、8.753,P〈0.050)。在70例浸润乳腺癌中,Angptl4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6.526、5.701,P〈0.050)。Angptl3和Angptl4表达呈正相关(P=0.005,r=0.334)。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Angptl3和Angptl4阴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均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χ-2=9.376、7.628,P=0.002、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ER、P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79、0.033、66.678、0.014、0.094,P均〈0.050,95%CI:1.380-29.482、0.002-0.598、5.433-818.294、0.001-0.183、0.012-0.724),Angptl3和Angptl4蛋白表达不是影响浸润乳腺癌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素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于浸润膀胱癌患者提供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4.3月-2015.3月间收治的74例浸润膀胱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划分为普通组,为患者提供一般手术期间护理服务,于2015.4月-2016.5月间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干预组,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满意度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普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干预组为5.41%,干预组发生率较低,P<0.05。普通组患者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4.32%,干预组满意度为95.95%。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的膀胱癌患者提供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治疗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后,大部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且对于护理流程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球后放疗治疗浸润突眼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纳入病例资料的100名患者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到院进行诊治的患者,研究人员使用抽签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简单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结论对于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球后放疗治疗的浸润突眼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长,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可作为首选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大剂量激素 球后放疗 浸润性突眼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恶性病变与常见乳腺浸润导管癌的超声声像特征差异.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乳头状癌34例,乳腺黏液癌39例,同期诊断的乳腺浸润导管癌100例,对3组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乳腺乳头状癌、乳腺黏液癌与乳腺浸润导管癌的声像特征差异.结果乳腺乳头状癌的病灶直径≥2cm(76.47%)、边界清晰(52.94%)、边缘无毛刺(73.53%)、后方回声不衰减或增强(82.35%)、病灶内部等回声(35.29%)、无微小钙化灶(55.88%)的比例均高于乳腺浸润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黏液癌的病灶边缘无强回声晕(79.49%)、后方回声不衰减或增强(84.62%)、病灶内部混杂回声(64.10%)、病灶内部等回声(25.64%)、无微小钙化灶(74.36%)的比例均高于乳腺浸润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乳头状癌、乳腺黏液癌与乳腺浸润导管癌的声像特征存在差异,可以作为术前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

  • 标签: 特殊类型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对浸润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4例浸润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表达,将患者分为两组:激素受体阳性组(ER+、PR+、HER-2-),激素受体阴性组(ER-、PR-、HER-2-)。两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对乳腺癌肿块超声图像进行回顾特征分析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改变及钙化。然后,对同一个肿块利用基于相位信息的动态轮廓模型进行边缘分割。通过t检验,筛选出与激素受体相关最强的特征参数,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运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减少偏倚,采用留一法对分类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形态、边缘毛刺成角、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等二维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定量分析选出54个定量特征,对激素受体表达具有较高准确率(准确率67.7%,曲线下面积73.2%)。此外,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钙化等定量特征在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分析降低了传统超声影像的主观,在预测浸润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在提高超声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精准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方面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影像组学 定量超声特征 激素受体 浸润性乳腺癌
  •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灌注复发后行吉西他滨辅助灌注化疗,29例继续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辅助膀胱灌注后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辅助膀胱灌注患者的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达65.22%,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灌注组44.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发时间吉西他滨组[(15.87±3.36)月]明显长于表柔比星组[(10.06±3.04)月](P〈0.05)。两组患者进展率和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主要表现为尿频、血尿、尿痛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表柔比星辅助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辅助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显著,能降低NMIBC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安全较好。

  • 标签: 膀胱灌注 膀胱癌 吉西他滨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奥希替尼联合地舒单抗治疗浸润肺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接收治疗的浸润肺腺癌伴骨转移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规范使用奥希替尼+地舒单抗进行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中治疗的有效、安全。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CEA 以及 VEGF 的含量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骨转移肿瘤数目较对照组减小,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地舒单抗对于浸润肺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预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奥希替尼 地舒单抗 浸润性肺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经尿道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膀眺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后尿道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造影(CEUS)与空心针穿刺活检联合评估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研究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105例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根治术前接受常规超声、CEUS检查,对超声造影发现SLN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于根治术中行SLN活检。以术中SLN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的效能。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中,术前CEUS共检出SLN 137枚,其中手术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出现转移50枚,无转移87枚。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83枚,不均匀增强50枚,微增强或无增强4枚。CEUS诊断腋窝SLN转移54枚,无转移83枚。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42枚,无转移95枚。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CESU诊断腋窝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0%、82.76%、72.22%、86.75%、81.02%,CESU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分别为84.00%、100%、100%、91.58%、9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对浸润乳腺癌患者腋窝SLN转移评估有重要价值,相比单一CEUS检查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超声造影 空心针活检 浸润性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浸润膀胱癌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1年2月本科接诊浸润膀胱癌腹腔镜手术病患9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PSQI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PSQI评分,干预前:研究组(14.62±2.31)分,对照组(14.97±2.56)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t=0.2459,P>0.05;干预后:研究组(6.51±1.34)分,对照组(9.54±1.07)分,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结论:于浸润膀胱癌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用围术期护理,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疼痛感的减轻,及住院时间的缩短。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浸润性膀胱癌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造影(CEUS)与空心针穿刺活检联合评估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研究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105例原发性浸润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根治术前接受常规超声、CEUS检查,对超声造影发现SLN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于根治术中行SLN活检。以术中SLN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的效能。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中,术前CEUS共检出SLN 137枚,其中手术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出现转移50枚,无转移87枚。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83枚,不均匀增强50枚,微增强或无增强4枚。CEUS诊断腋窝SLN转移54枚,无转移83枚。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腋窝SLN转移42枚,无转移95枚。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CESU诊断腋窝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0%、82.76%、72.22%、86.75%、81.02%,CESU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分别为84.00%、100%、100%、91.58%、9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空心针穿刺活检对浸润乳腺癌患者腋窝SLN转移评估有重要价值,相比单一CEUS检查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超声造影 空心针活检 浸润性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激光与传统电切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安全及疗效。方法选用并详细搜索PubMed、Scopus、Webof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的所有比较经尿道激光与传统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临床文章,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回顾研究及前瞻队列研究。结果共9篇文章,包括4篇随机对照实验、4篇回顾研究及1篇前瞻队列研究纳入该次分析中。总纳入病例数为1396例,包括694例经尿道激光病例及702例传统电切术病例。从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经尿道激光在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电切术无明显差别(WMD=1.63,95%CI=-1.44-4.70,P=0.30),但其平均住院时间(WMD=-1.11,95%CI=-1.71--0.50,P=0.0004)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电切术,且术后1年(OR=0.87,95%CI=0.59-1.27,P=0.47)及2年复发率(OR=0.70,95%CI=0.46-1.09,P=0.11)无明显区别。结论经尿道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术式较传统电切术安全,且效能不低于传统电切术,应作为微创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重要方案之一。

  • 标签: 激光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方法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短期复发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方式对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而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 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结直肠炎性病变相关息肉比较常见,由于形态多样容易误诊,从而造成临床过度治疗或不必要的干预;也有些少见病变如内翻憩室则易漏诊而延误治疗。错构瘤息肉如多发者或出现少数特殊形态常提示患者可能有相关综合征,具较高的癌症发生危险,需要及时治疗和规范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3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43例(钬激光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40例(TURB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1、2年的复发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均低于TURB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穿孔发生例数和术后1、2年膀胱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效果佳,安全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