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及校正胎龄足月时头颅超声检查结果与神经发育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生后24 h内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重<1 500 g且存活出院并规律随访早产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早期头颅超声的检查时限为生后0~14 d,观察指标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PVH-IVH)(分为无、Ⅰ°、Ⅱ°、Ⅲ°、Ⅳ°)和脑室旁白质回声(分为正常、轻度增强/轻度病变、显著增强/病变)。校正胎龄足月头颅超声的检查时限为校正胎龄37~44周,观察指标为脑室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和脑室增宽。神经发育以随访期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应用SPSS 16.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00例早产儿符合入选标准,胎龄(30.1±1.9)周,出生体重(1 203±186)g。住院期间完成头颅超声检查的中位数是3次,完善Gesell发育筛查的月龄为(11.8±4.0)月,校正月龄为(9.7±4.0)月,大运动能区发育商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四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提示PVH-IVH Ⅲ°/Ⅳ°、脑室旁白质病变,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脑室增宽均与大运动落后相关(P<0.05),其中PVL与五个能区发育商低均相关(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以大运动落后最为突出。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提示Ⅲ°/Ⅳ° PVH-IVH、脑室旁白质病变,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脑室增宽均为校正中位年龄9.7个月大运动落后的危险因素。其中,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者神经发育全面预后不良。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超声检查,头颅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 HIE早产儿 40例为观察组,健康早产儿 40例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早产儿于出生后 24h行 TCCD检查,收集大脑中动脉 ( MCA)中央支收缩期峰值流速( Vs)、舒张末期流速( Vd)及阻力指数( RI),统计学分析 TCCD对早产儿 HIE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 Vs、 Vd较对照组减低, RI较对照组增高,以上比较 p值均小于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CD对早产儿 HIE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影响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早产儿4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n=20),参照组(n=20)。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环境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好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具有重要影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监护室 环境 早产儿影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实施脐静脉置管治疗的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早产儿 脐静脉置管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经络调理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 2017年 10月 -2018年 9月分娩早产儿 13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基础上进行早产儿体质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分别给予相应的中医经络调理,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 7天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早产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以及达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人数。结果:两组早产儿中,对照组体内胆红素水平以及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人数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中,给予中医经络调理,对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经络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于早产儿中早期训练与抚触护理对体格和智能发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早期训练、抚触护理为主,比较体格发育情况、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运动发育指数大于乙组(P<0.05);甲组精神发育指数大于乙组(P<0.05);甲组头围大于乙组(P<0.05);甲组身高高于乙组(P<0.05);甲组体重重于于乙组(P<0.05)。结论:于早产儿中,实施早期训练与抚触护理可促进其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训练 抚触护理 体格发育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母乳是所有新生儿的首选食物,具有许多近远期健康益处,对早产儿尤其重要。但母乳中普遍存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激活,早产儿采用新鲜亲母母乳喂养存在CMV感染风险,极不成熟的早产儿可以发生严重症状性感染。常规新鲜母乳喂养的益处总体上大于CMV感染的风险,早产儿母乳获得性CMV感染的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比较轻微,也无永久性听力损伤发生。但对极不成熟且伴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可能需要个体化处理,可以根据母乳中病毒载量采用不同方式的消毒处理,以使母乳喂养的利益风险比最大化。

  • 标签: 母乳喂养 巨细胞病毒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颅脑超声用以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及其预后评价。 方法: 回顾研究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某院出生且由 NICU 收治的 437 例胎龄 35 周的早产儿。 437 例患儿均行颅脑超声诊断,其中 126 例 合并行 行 MRI 检查, 28 例合并行 CT 检查。分析颅脑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和 MRI/CT 检查的对比。 结果: 263 例( 60.18% )检查出脑损伤, 229 例( 87.07% )为颅脑出血( PIVH )。 超声诊断结果和患儿住院期间出现颅脑损伤症状具有高度一致性( P < 0.05 )。 脑实质出血 3 例( 1.31% ),脑白质损伤 130 例( 56.77% ),合并不同程度脑颅内出血 55 例( 24.0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例( 1.31% ),硬膜下出血 38 例( 1.66% )。 颅脑超声检出率为 60.18% ,明显高于 MRI/CT 检出率 38.89% ( 49/126 ),差异有意义( P<0.05 ) 结论: 颅脑超声应用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效果明显,相较于 MRI 检查与 CT 检查更具优越性,可提升检出率,对及时治疗患儿,做好预后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颅脑超声 早产儿 脑损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为一例孕中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早产的报道,母儿结局良好。新生儿因"胎龄35周+4,生后30 min"于2020年3月21日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系第2胎第1产,胎龄35周+4,出生体重2 800 g,Apgar评分1 min 7分、5 min 9分,羊水正常。其母孕26周+6时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娩前血清新型冠状病毒IgM阴性,IgG滴度20.77 AU/ml(正常参考值<10 AU/ml)。患儿入院时存在低血糖,迅速纠正后血糖稳定;生后早期存在喂养不耐受,于生后第8天达到全肠道喂养;住院期间一般情况良好。出生后第2、3和8天3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RNA检测均阴性,出生后第2和8天血清新型冠状病毒IgM均阴性,IgG分别为30.2 AU/ml和25.3 AU/ml,考虑抗体来源于母亲。本例报道显示孕中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未发生母婴宫内垂直传播,但仍需更长时间随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婴儿,早产 妊娠中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系统化喂养管理对早产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本院早产儿123例,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n=62)、对照组(n=6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腔运动干预+系统化喂养管理。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进程(胃管留置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家属满意度和出生当天、出院时经口母乳喂养状况(喂养效率、吸吮效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出院时,两组喂养效率、吸吮效率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9.68%(6/62),对照组24.59%(15/61)(P<0.05);观察组出院时家属满意度95.16%(59/62),对照组81.97%(50/61)(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系统化喂养管理能缩短喂养进程,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早产儿经口母乳喂养状况,提高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口腔运动干预 系统化喂养管理 早产儿 经口母乳喂养状况 喂养不耐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亲母母乳喂养对极/超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母亲是否愿意进行新鲜母乳喂养(母乳挤出后3 h内使用,不进行冷藏、冷冻、巴氏消毒及温热),分为新鲜母乳组和巴氏消毒组。评价新鲜母乳喂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比较两组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喂养指标和生长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0例极/超早产儿,其中新鲜母乳组63例,巴氏消毒组57例。与巴氏消毒组比较,新鲜母乳组平均加奶速度快[(8.3±1.0) ml/(kg·d)比(7.8±0.9) ml/(kg·d)],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小[(6.4±1.8)d比(7.4±2.3) d],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和肠外营养时间均缩短[(21.5±3.8) d比(30.0±10.4)d,(21.0±4.9) d比(27.2±9.7) d],晚发型败血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4.8%(3/63)比15.8%(9/57),17.5%(11/63)比35.1%(20/57)],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高[60.3%(38/63)比35.1%(2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头围、身长和体重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与新鲜母乳喂养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极/超早产儿每日至少1次新鲜母乳喂养是可行、安全的,可缩短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减少肠外营养时间,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婴儿,早产 极早产儿 超早产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存在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婴儿施行口腔按摩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一年之内接诊的40例分娩的早产婴儿,将患儿按相同人数和不同治疗措施重新归类,施行普通护理诸如生命体征检测的患儿归为对照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接受口腔按摩护理的患儿归为实验组,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实验组的患儿在实施有效的经口喂养时间和完全的经口喂养时间都要比对照组的患儿少,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对照组的患儿发生喂养不良反应的几率是26.5%,实验组的患儿发生喂养不良反应的几率是7.5%,实验组的患儿发生喂养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比对照组的患儿低,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针对存在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婴儿,应用口腔按摩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喂养困难的情况,提高经口喂养的安全度和有效性。

  • 标签: 早产婴儿 经口喂养困难 口腔按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微创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和传统插管-给药-拔管(intubate surfactant extubate,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胎龄≤32周、需应用PS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对比两组应用呼吸机或鼻导管吸氧的时间、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首次PS治疗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67例,LISA组34例,INSURE组33例,两组患儿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吸氧时间、肺出血或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4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室旁白质软化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时间长于INSURE组[(10.5±8.7) d比(7.1±2.6)d], PS反流率高于INSURE组[41.2%(14/34)比18.2%(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胎龄≤32周RDS早产儿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LISA技术发生PS反流的风险相对较高,撤离呼吸机时间相对较晚。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LISA技术 INSURE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oy适应引导护理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Roy 适应引导护理;观察开始经口喂养时PMA、完全经口喂养时PMA;记录从开始经口喂养转变为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采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估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观察喂养表现,记录经口喂养期间喂养不良的发生率,统计早产儿每日体质量情况,并计算体质量增长速度。结果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PMA、过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分别为(34.71±1.01)周、(9.90±3.20)d、(20.10±10.1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68±1.52)周、(13.15±6.15)d、(25.48±12.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喂养成效、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分别为(98.2±3.5)%、(53.75±13.44)%、(97.1±3.3)%、(26.70±8.80)ml/min、(28.35±7.55)ml/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3.2)%、(44.00±10.12)%、(91.5±2.5)%、(19.02±9.80)ml/min、(20.10±6.8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各项体质量增长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y适应引导护理利于发挥各运动护理行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促进中的积极效应,能有效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明显降低其静脉营养时间、喂养过渡时间,继而显著推动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进程,促进体质量增长,提升经口喂养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其获得更科学优质的喂养。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早产儿 经口喂养 口腔运动 多感官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中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内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 16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80 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剩余 80 例作为实验组给予患者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变化以及生存质量。 结果: 不同护理工作实施之后,实验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重、睡眠时间、饮食质量、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对照组恢复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新生儿病房中早产儿使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嫩能够明显改善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增加体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饮食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临床效果好,使用价值高。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预防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 12例早产患儿为观察对象 ,本组 12例患儿均接受腋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总结护理方法及有无输液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 ,无一例患儿出现输液不良事件。 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身心痛苦,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明显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改善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 标签: [ ]腋静脉 留置针 早产儿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早产儿护理中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早产儿摄入量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早产儿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 ,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奶摄入量、体质量、住院时间、母乳喂养率和早产儿母亲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 10 d奶摄入量、体质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 73.33 %,对照组为 46.67 %, P<0.05;观察组早产儿母亲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早产儿奶摄入量和母乳喂养率,对于提高早产儿的体质和母亲的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奶摄入量 袋鼠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早产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和C组,每组50例,A组出生24 h内给予全静脉营养策略,B组出生48 h内给予全静脉营养策略,C组出生72 h内给予全静脉营养策略,三组均在医院观察至出院,观察三组肝功能、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体质量增加速度、头围增加速度和身长增加速度高于B组和C组[(22.73 ± 2.02) g/(kg·d)比(19.90 ± 1.89)和(17.60 ± 2.01) g/(kg·d)、(0.76 ± 0.17) cm/周比(0.69 ± 0.18)和(0.60 ± 0.15) cm/周、(1.21 ± 0.20) cm/周比(1.02 ± 0.24)和(0.89 ± 0.22) c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总白蛋白和白蛋白高于B组和C组[(49.92 ± 3.30) g/L比(45.03 ± 2.94)和(42.03 ± 3.00) g/L、(33.10 ± 2.02) g/L比(29.89 ± 1.95)和(25.59 ± 2.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CD3+和CD4+高于B组和C组[(68.80 ± 4.01)%比(59.02 ± 3.20)%和(55.03 ± 3.10)%、(43.31 ± 2.09)%比(38.82 ± 2.06)%  和(34.40 ± 2.11)%],而CD8+明显低于B组和C组[(23.30 ± 2.80)%比(28.89 ± 2.91)%、 (34.40 ± 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能明显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有助于其生长发育。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婴儿,早产 儿童发育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妊娠期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发表的关于评价或探讨妊娠期孕妇SCH与早产风险的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SCH定义、孕妇孕周、出生胎龄、研究类型等信息,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队列研究和12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10篇,涵盖7个国家和地区,共100 016例孕妇,其中SCH孕妇7 5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孕妇SCH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OR=1.46,95%CI 1.25~1.71,P<0.001)。按照出生胎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孕妇妊娠期SCH增加了胎龄<37周(OR=1.43,95%CI 1.16~1.76,P=0.001)、<34周(OR=1.84,95%CI 1.41~2.39,P<0.001)及<32周早产(OR=1.65,95%CI 1.08~2.52,P=0.020)的发病风险。进一步按照研究类型和SCH定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妊娠期孕妇SCH会增加早产风险。结论SCH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质量更高、样本量更大的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孕妇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婴儿,早产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