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龄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低血糖的防治方法。方法总结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1—24月龄儿童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416例术后血糖监测及殆疗情况。结果发现低血糖24例,经治疗1例死亡、2例遗留脑损害、其余痊愈。结论低龄儿心脏术后加强血糖监测和合理、适时、适量补充葡萄糖可减少低血糖所致意外发生。

  • 标签: 低龄儿 心脏手术 术后并发症 低血糖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探寻最佳的护理方式以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方法以2011年1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收住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不同时段的血糖浓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睡前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凌晨、凌晨2h、凌晨4h以及清晨空腹时的血糖浓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7.5%(3/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8/4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5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血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低血糖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药物控制结合护理干预后,50例患者的低血糖均得到纠正,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患者能够自我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均未发生外伤,护理满意度达92%(46/50)。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低血糖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预防,避免或减少外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血糖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其治愈率极低。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量过高,而多种疾病的病因形成了血糖下降的状况,使得中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91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于2004年3月17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高血压2级、稳定性心绞痛和持续性房颤、心功能4级。患者入院后的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入院后应用5一单硝酸异山梨酯10mg,2次/d口服、苯那普利5mg,1次/d口服、地高辛0.125mg,1次/d口服、胸腺肽1.6mg,2次/周皮下注射、盐酸氨溴索45mg静脉输注、头孢吡肟2g,2次/d静脉滴注、法莫替丁20mg,1次/d静脉注射,因感染控制不佳,于4月27日16:30给予加替沙星0.4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 标签: 加替沙星 低血糖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单硝酸异山梨酯 慢性支气管炎 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家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采用过或正在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近千万,其中大多数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应。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是疗效与风险并存的“双刃剑”,因而,安全用药不能仅停留在宣传上,患者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

  • 标签: 低血糖反应 注射胰岛素 数据显示 胰岛素治疗 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病因,提高低血糖脑病的认识,防止低血糖不可逆的脑损害。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40例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资料,明确诊断要点,及时地抓住治疗时机,防止不可逆脑损害。结果4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低血糖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以抽搐、偏瘫、精神异常等脑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就诊患者,需注意发生低血糖脑病的可能,常规检查血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低血糖造成的不可逆脑损害。

  • 标签: 低血糖症 低血糖脑病 急性脑功能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58例糖尿病并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常见原因为降糖药物选择不当或剂量不当、进食、运动不合理;预后与年龄、低血糖持续时间、纠正速度、是否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密切相关。结论: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减少低血糖脑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 标签: 低血糖脑病 原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心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结果显示,在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后,患者因低血糖而导致的不良事件较参照组具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社区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新生儿低血糖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如果长期持续低血糖可造成广泛的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因而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极为重要。现对本院双胎新生儿之一反复低血糖1例进行报道,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患儿男36h足月双胎剖宫产。出生体重2000g,脐带绕颈2周,羊水Ⅲ度污染,Apgar评分:1min8分、5min10分、10min10分。

  • 标签: 低血糖 新生儿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血糖昏迷诱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例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低血糖昏迷当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被误珍为癫痫、脑血管意外、癔症、酒精中毒和肝性脑病等疾病。结论重视昏迷病人,在诊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是否是低血糖昏迷,便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低血糖昏迷 病因及发病机制 误诊 鉴别。
  • 简介:1概述1.1发病情况低血糖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代谢性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当把低血糖定义为≤2.2mmol·L-1时,早产儿低血糖整体发病率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低血糖发病率可达45%~50%,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发病率约为45%,糖尿病母亲早产儿发病率约为40%,明显高于足月儿[1]。早产儿出生后12h内是出现低血糖的高峰期,1周内需监测血糖,整个新生儿期都有可能发病,尤其伴有高危因素时[2~4]。1.2定义新生儿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至今没有得到合适的确定,对于安全血糖浓度仍存在争议[5,6]。WHO目前指定血浆血糖2.6mmol·L-1(47mg·dL-1)是早产儿及足月儿血糖水平的一个阈值,当血浆血糖浓度≤2.6mmol·L-1时即为低血糖,可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均需要进行临床处理[2,5]。其临床症状可通过迅速重建正常血糖而得以改善。反复、严重或持续低血糖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既往至少有4种不同的低血糖定义方法,分别为:①临床表现;②血糖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代谢及内分泌反应;③神经系统功能的急剧改变;④长期预后。然而,随后的研究证实没有一种血糖定义方法能完全令人满意[...

  • 标签: 低血糖研究进展 早产儿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