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黏膜黑色黑色中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亚型,预后较差。在我国,黏膜黑色比例高达22.6%,是黑色诊断的主要亚型之一。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黏膜黑色基因变异谱的了解逐渐深入。本文总结了黏膜黑色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对黏膜黑色的主要驱动基因突变、结构变异及基因融合特征进行论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波市2011—2018年黑色发病情况、变化趋势,为该地区黑色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8年宁波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发病资料、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诊断资料和宁波市统计局的相关资料,计算黑色的粗发病率、标化率、累积发病率和截缩率,并对其类型分布、地区分布及就诊医院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8年,宁波市共1 047例黑色发病病例(其中男543例,女504例),粗发病率为1.657/10万,中标率为1.642/10万,世标率为1.454/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156%,35~64岁截缩率为1.681/10万。2011—2018年,宁波市黑色发病率上升显著,2018年世标率比2011年上升了519.8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03)。男女性黑色粗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中女性黑色更多发生在65~74岁组,而男性粗发病率最高为85岁以上组,不同性别粗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4)。宁波市各县市区的黑色发病率差异明显(χ2=124.38,P=0.003),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辖属县市。黑色大部分发生于患者皮肤和黏膜,分别有657例(62.75%)和172例(16.43%)。659例(62.94%)黑色患者就诊于市级医院,社区卫生院的就诊率由2011年的0提升至2018年的15.18%。结论宁波市黑色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市区比辖属县市高发。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基层医院诊治黑色的比例明显提高,从另一方说明该地区黑色发病率上升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提升相关。

  • 标签: 黑色素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时间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地区分布
  • 简介:背景:迄今尚无有关希腊皮肤黑色(CM)发病率的报道。本文提供了1999--2002年间希腊南部克利特岛人群发生CM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试图与意大利人群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对1999--2002年间首次被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黑色的102例克利特本土患者进行调查,由2名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对全部患者进行完整的皮肤科检查。统计克利特岛总体人群的CM原始发病率及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以及岛内4个辖区各自的CM发病率。结果:希腊人群的CM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4.6/10万人年,女性为4.7/10万人年。4个辖区的原始发病率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克利特岛CM患者和意大利CM患者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CM组织学类型,毛发颜色,日光照射后皮肤反应,15岁前日光晒伤史,是否存在晒斑,普通痣的总体数量等。结论:克利特岛CM的发病率高于希腊全国的估计发病率,但与欧洲南部其他国家CM的发病率相当。

  • 标签: 标准化发病率 皮肤黑色素瘤 希腊 统计学差异 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年龄
  • 简介:目的:分析眼部黑色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01-08/2011-08门诊及住院眼部黑色24例,复习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常规诊断困难的加做S-100蛋白和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24例均为单眼发病,男13例,女11例;左眼14例,右眼10例;3例眼睑恶性黑色,6例原发性结膜黑色;15例葡萄膜黑色。结论:黑色组织病理学变化多样,多数病例常规病理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黑色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眼部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患者男,69岁,因右眼视物模糊,视力骤降1周入院。左眼失明十余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眼眼轴长20,8mm,晶状体回声正常,玻璃体内靠右侧后上壁可见一1.9cm×1.2cm×1.7cm稍强回声区向腔内突起,基底较宽,形态不规则,呈蘑菇形,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近基底部可见不规则稍低回声区,玻璃体内另见弧形带状强回声,其一端与视乳头相连,球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肿块基底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其中一支动脉血流频谱测值:Vmax0.15m/s,Vmin0.07m/s,RI为0.53;左眼眼轴长22.3mm,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脉络膜黑色素瘤 超声表现 动脉血流频谱 左眼失明 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多发序贯性食管、鼻腔黑色。食管黏膜、鼻腔黏膜起源的黑色发病率均很低,前者更为罕见。本病例胃镜显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前壁可见一大小约3 cm×5 cm黏膜菜花样隆起。先后2次手术,第2次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外动脉阻断+右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鼻腔鼻窦恶性黑色。患者术后失访。

  • 标签: 黑色素瘤 食管 鼻腔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索黑色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2019年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内科收治的黑色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脑转移的局部治疗包括手术、立体定向放疗和全脑放疗。全身治疗手段则分为化疗、靶向治疗(BRAF抑制剂)及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共计271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其中男占55.4%,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范围16~82岁)。有50.2%患者发现脑转移时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正常,25.5%的患者颅外转移器官数≥3, 24.7%的患者并发肝转移。诊断时有50.2%的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随访至2020年4月,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9.1个月(95%CI为7.7~10.5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0%(95%CI为36.0%~44.0%)、11.0%(95%CI为9.0%~15.0%)。与脑转移生存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脑转移、乳酸脱氢酶大于正常上限以及并发肝转移(均P<0.05)。结论黑色脑转移预后差,发现脑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短。有症状的脑转移、乳酸脱氢酶大于正常上限以及并发肝转移是黑色脑转移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脑转移,黑色素瘤/化学疗法 脑转移,黑色素瘤/靶向疗法 脑转移,黑色素瘤/免疫疗法 预后
  • 简介: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临床少见,本文报告1例上下颌牙龈同时发生恶性黑色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的病因、各种冶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包括原发灶令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黏膜 治疗 上下颌牙龈恶性黑色素瘤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浸润性生长。组织学上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见少量黑色沉积,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细胞界清,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可见1~2个大的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HMB45(+),Malan-A(+),SMA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30%,S-100(+)及Vimentin(+),Actin(-),CD117(-),CD34(-),CK8/18(-),DES(-),EMA(-),SMA(-),及P-CK(-)。病理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均要与转移癌、淋巴等相鉴别,预后不良。

  • 标签: 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ARMM)术前诊断与肿瘤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9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并且于病理取材前1周内行TRUS的19例ARMM患者(22个病灶)的临床与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并根据病灶大小及生长方式不同进行超声分型,分析术前超声诊断与肿瘤分期的准确性。结果22个病灶中,63.64%(14/22)病灶下缘距肛缘≤3 cm,68.18%(15/22)病灶形态较规则,81.82%(18/22)边界较清晰,63.64%(14/22)Adler血流分级为Ⅱ~Ⅲ级。术前TRUS诊断符合率为73.68%(14/19),肿瘤T分期准确率为75%(12/16)。结论ARMM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TRUS术前诊断与T分期准确性较高,对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经直肠 肛管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瑞普利单抗(JS001)致转移性恶性黑色超进展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内科接受JS001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转移性恶性黑色患者,从中筛选出发生超进展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原发灶位置、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水平等按1∶4的比例匹配无超进展证据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对病例组的超进展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30例接受JS001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转移性恶性黑色患者,其中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1~68岁)发生肿瘤超进展(病例组),肿瘤超进展发生率为6.15%。根据病例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32例未发生肿瘤超进展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基线时肿瘤转移脏器超过2个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6/8比21.9%(7/32),P=0.014],LD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965±710)U/L比(264±64)U/L,P=0.025],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7(95%置信区间:1.4~2.0)个月比3.1(95%置信区间:2.7~3.5)个月,P<0.001;4.8(95%置信区间:0~11.2)个月比10.7(95%置信区间:10.4~10.9)个月,P=0.031]。结论转移性恶性黑色患者在JS001治疗初期可发生肿瘤超进展,治疗前转移脏器超过2个者更易发生;发生肿瘤超进展的患者预后较差。监测血清LDH水平可能有助于及早发现肿瘤超进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抗肿瘤药物,免疫性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超进展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配体(PD-L1)作为免疫检验点共抑制分子,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新型免疫治疗药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的上市,为恶性黑色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本文总结抗PD-1/PD-L1的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PD-1 PD-L1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18F-FDG 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对原发性恶性黑色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间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5~85岁)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黑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获取18F-FDG 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峰值(SUVpeak);以40%SUVmax阈值作为体素边界,测量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ROC曲线得出PET参数判断疾病进展的最佳阈值。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黑色特异性生存(MSS)和无进展生存(PFS)与PET代谢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15.4个月,20例病情进展,7例死亡。ROC曲线分析示,SUVmax、SUVmean、SUVpeak、MTV和TLG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95、2.45、2.65、3.60 cm3和14.85 g (AUCs:0.742、0.790、0.728、0.655、0.693;P值:0.016、0.004、0.022、0.121、0.053)。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表明,SUVmax、SUVmean、SUVpeak、MTV和TLG是原发性恶性黑色PFS的预后危险因素(χ2值:4.06~8.35,均P<0.05)。多因素分析示,MTV[风险比(HR)=3.09,95% CI: 1.08~8.86,P=0.036]和TLG(HR=3.36, 95% CI:1.11~10.14,P=0.031)是P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但不是MSS的预后危险因素(HR=5.14,P=0.080)。结论SUVmax、SUVmean、SUVpeak对原发性恶性黑色患者疾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TV和TLG是原发性黑色疾病进展的最佳预测因素。

  • 标签: 黑色素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黑色淋巴结清扫术对于Ⅲ期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四肢恶性黑色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其中上臂恶性黑色13例,前臂恶性黑色12例,手部恶性黑色15例,大腿恶性黑色8例,小腿恶性黑色9例,足部恶性黑色21例。术前通过查体以及B超、CT等检查方式证实四肢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初步定为Ⅲ期病人,给予实施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淋巴结病理加以明确,淋巴结阳性定为Ⅲ期,阴性者给予去除。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及腋窝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患者38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0例;阳性者54例,阴性者24例。极少病例发生淋巴漏、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78例中共有54例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共清扫454枚淋巴结,其中172枚(37%)为转移。54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随访,49例健在,5例死亡。结论四肢恶性黑色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及必要的,Ⅲ期病变淋巴结可切除,可治愈或延长生命。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阴道恶性黑色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阴道恶性黑色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此手术术中的配合,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协助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治疗。

  • 标签: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室护士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研究巢蛋白(Nestin)和SOX2在皮肤恶性黑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黑色21例患者(研究组),另选黑色痣患者21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和SOX2,并比较两组Nestin和SOX2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和转移的关系。结果:研究组Nestin和S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tin、SOX2阳性的恶性黑色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Nestin、SOX2阴性恶性黑色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tin、SOX2阳性的恶性黑色患者与Nestin、SOX2阴性的恶性黑色患者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stin和SOX2表达阳性与恶性黑色有关,且与恶性黑色的生存期有关。。

  • 标签: 巢蛋白 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1(PP1)对恶性黑色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检测PP1蛋白在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细胞系-HMCB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细胞系WM266-4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2例未转移恶性黑色及20例转移性恶性黑色标本中PP1的表达。结果:本研究证明非转移性恶性黑色细胞及组织中P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在转移性恶性黑色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1在转移及未转移恶性黑色细胞及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恶性黑色转移机制方面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 标签: 蛋白磷酸酶-1 蛋白 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早期皮肤恶性黑色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20年3月-2022年9月治疗的74例早期皮肤恶性黑色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抗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两组1年后的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D-L1、T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 干扰素-α2b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生存率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