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接受PCI手术的患者进行标准化心脏康复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研究其临床可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为研究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78例接受PCI手术的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人,实验组39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标准化心脏康复临床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情绪状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情绪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进行PCI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行标准化心脏康复临床护理相比于只进行常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心脏康复临床护理 PCI手术 心脏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病人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安装PallLG-6动脉白细胞过滤器;对照组仅用体外循环常规动脉过滤器.术后观察心律、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辅助通气、动脉血气分析、循环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较对照组高;②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平均术后呼吸指数(respirationindex)和提高机械通气时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index);③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所有观察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④两组病人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情况无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改善病人术后的心肺功能,对术后炎症反应并无减轻作用.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心肺保护 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脏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一般临床研究资料,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心脏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该项工作的理想开展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个人看法。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 标签: 心脏移植 术后 严重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自行排尿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4小时自行排尿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降低,导尿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心脏介入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冠脉造影 射频消融术 尿潴留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外科术后正中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针对100名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切口感染防治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正中切口感染 综合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心脏移植是心脏疾病终末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全球心脏移植手术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手术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仍然伴随着运动能力减弱等问题。本文对心脏移植术现状、心脏康复内涵、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移植受者康复运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明确康复运动在心脏移植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制订心脏移植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心脏手术 心脏移植 康复运动
  • 简介:摘要非心脏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由心肌缺血导致,与患者术后30 d甚至长达2年内病死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是45岁以上非心脏手术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章回顾了目前可用的国际指南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围绕MINS的定义、诊断标准、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MINS的预防及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改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结局。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冠心病
  • 简介:摘要心脏术后房颤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炎症以及触发活动引起异位放电和折返所致心房重构等因素有关。建立适宜的术后房颤动物模型是深入探讨术后房颤发生机制,突破其预防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阐述了近年研究中心脏术后房颤动物模型的最新进展,如经典的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心房肌切开模型以及最新的模拟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发房颤模型,对比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并对常用的房颤实验动物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探讨术后房颤机制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模式动物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标签: 心脏手术 房颤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全麻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全麻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共有15例术后发生谵妄,占18.75%;其中13例(86.67%)发生于术后1~3 d,2例(13.33%)发生于3 d后,谵妄症状持续时间1~5 d;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术后疼痛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疼痛是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8.75%,合并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疼痛是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稳定其血压及血糖水平,同时应对骨科患者予以重点关注,术后采取有效镇痛措施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麻非心脏手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术中置放简易肺动脉导管(PACs,硬膜外留置管)进行肺动脉压和混合静脉压氧饱和度(SvO2)监测,观察其在术后监测的作用。方法对52例心脏直视术后,并行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PAP),12例患者肺动脉舒张压(DPAP)偏低,13例患者DPAP升高,9例患者SvO2低于50%。予以相应处理后.上述参数有所改善。结论心脏直视术后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处理,提高心脏直视术后的监测处理水平。

  • 标签: 肺动脉导管 心脏直视手术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了168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手术配合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术后的病情观察、患肢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论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护理是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桡动脉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术后保健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技术含量极高,有极大风险的手术,不管术前还是术后,都是对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因而心脏外科手术中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值得我们医护人员的注意。本文结合心脏外科手术临床病例探讨了术后患者心理异常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指导。

  • 标签: 心脏外科 心理异常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美国指南网、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网站、国际指南网、医脉通等指南网及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指南和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包括指南2篇、系统评价7篇、专家共识1篇。从随访团队构成及要求、随访频率、随访内容、病情监测、评估和提高治疗依从性、评估和改善心理状况、运动与康复、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8个主题汇总了2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意愿和临床具体情况,结合专业判断,形成有效、可行的护理策略,从而对患者实施科学随访管理。

  • 标签: 心脏移植 循证护理 出院后医疗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心脏病相关并发症概率与护理措施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 300例患者实施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 在本次手术治疗过程中,支架植入成功率为 98.33%;护理措施满意 84.33%,一般 8%,不满意 7.67%;手术并发症为 10.67%。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心脏支架植入术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及其广泛。    【关键词】心脏支架植入术;心脏病;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护理条件的改善,心脏病治疗也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局面,特别是心脏支架植入术的发展更是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中心脏支架植入术主要以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和和心脏动脉阻塞为基本治疗和研究方向。简单而言心脏支架植入术就是通过对血管实施穿刺手术,将相应的特殊传送装置被放置在患病处,然后撤出运行导管,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 30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收治,其中男性 213例,女性 87例,男性年龄 32~ 75岁,平均年龄( 35.45±4.32)岁;女性年龄 31~ 73岁,平均年龄( 37.23±3.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心脏支架植入术标准,且所有患者常规临床数据比较上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步骤: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与身体状况制定和设计不同材料的支架设备,如网状、管状、环状和缠绕型支架;采用不同的输送方式,将相应的支架植入患者血管内部。其基本步骤如下所述:①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的基本病症,然后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使之了解并支持心脏支架植入治疗,湿患者与家属正确掌握心脏支架植入术基本操作步骤与临床知识,告知心脏支架植入术手术风险性;②实施手术,将支架植入患者心脏血管内部,将毒素或即将堵塞的血管进行疏通,进而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环;③当手术实施完成后,在对患者心脏中的狭窄处进行手术治疗与疏通工作;④然后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降低病情和清除病情危险因素。     1.2.2 护理方法    从患者入院开始,医护人员就必须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①跟患者及家属积极统购与交流,准确掌握患者的发病症状,对患者进行较全面的心脏支架植入或相关心脏病知识宣教,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积极配合和接受手术治疗;②术中护理: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与身体状况进行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随时随地观察患者的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与整理;③术后护理:监督和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注意饮食习惯、卫生清洁;并给予患者良好的康复环境,随手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与良好的空气流通,并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配置不同的数量和种类的药物,而如果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做好相应的检查与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 n),百分数( %)表示,采用 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支架比例    在本次手术治疗过程中,支架植入成功 295( 98.33%)例;支架类型包括网状支架患者 145( 48.33%)例,管状支架患者 43( 14.33%)例,环状支架患者 76( 25.33%)例,缠绕型支架患者 31( 10.33)例。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措施满意 253( 84.33%)例,一般 24( 8%)例,不满意 23( 7.67%)例。     2.3 并发症情况    手术并发症共计 32例;其中动脉型化感染 6( 18.75%)例;高血压 12( 37.5%)例,病毒感染 3( 9.38%)例,呼吸道感染 4( 12.5%)例;支架植入不良反应 5( 15.63)例,心绞痛 2( 6.25%)例。     3 讨 论    心脏病的发病率极高,其发病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症状。而就常见症状而言,主要包括心悸、心绞痛、咳嗽吐血和呼吸困难等。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脏病的发生率也日趋明显。    心脏支架植入术是心脏病临床治疗中极其常见的方法,虽在当下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由于医疗技术与环境的限制,使得该技术的发展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相关的調查与研究报道表明,心脏支架植入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心脏治疗术,但由于其微创介入条件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治疗依旧存在瑕疵,特别是心脏支架并发症的发生,显得极其严重 [1]。首先,在心脏实施支架植入后,由于血管内部受痉挛作用的影响,使得支架植入的近端与远端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现象,这与李敏在浅谈心脏支架植入术中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2]。而在本次手术治疗后,这类病症发生率高达 11例,其中有 7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得到好转, 4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胶囊治疗后病情等到好转;而根据本研研究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总是人数的 10.67%,其中动脉型化感染 18.75%;高血压 37.5%,病毒感染 9.38%,呼吸道感染 12.5%;支架植入不良反应 15.63%;心绞痛 6.25%。在本次研究的 300例患者中,护理满意总满意度为 10.67%;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护理干预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心脏支架直入术临床效果,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和提升康复疗效,这与孔令娟在心脏支架植入中的观点相似 [3]。与此同时,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支架植入时,由于受到血管弯曲的影响,在尝试将支架向前推进时,支架两侧的血管均有轻微的撕裂情况,这是应引起注意的 [4-6 ]。    综上所述,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措施的选择,对治疗心脏性疾病极其重要,且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但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方案制定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磊磊 .心脏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3): 75-76.     [2] 李 敏 .浅谈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 [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 .2015.     [3] 孔令娟 .心脏支架植入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 [J].医药: 00197-00197.    [4] 马 芳,白阳娟 .罗伊适应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J].护理与康复, 2018( 3): 55-56.     [5] 李桂香,沙丽曼,王雅慧,等 .针药结合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疗养医学, 2018( 1): 27-30.     [6] 胡丹华 .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心脏功能复常产生的影响研究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10): 60. 

  • 标签:
  • 简介:我科从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共对170例心脏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后未拔管回ICU的患者进行观察,其中15例发生氧分压快速下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脏直视手术 氧分压 临床资料 吸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