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心脏设备植入手术的日益成熟,获益病人数量的急剧增多,加强术后随访,特别是选择科学合理的随访时间,对减少设备植入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42例心脏设备植入病人,包括81例永久起搏器和61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病人进行随访,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及发生时间谱。评估心脏设备植入病人术后护理及随访的重要时间点。结果随访的142例患者接受心脏设备植入手术。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伤口不良反应是所观察到的最常见的体征,多发生在术后两周内。稍严重的并发症如囊袋血肿、气胸及电极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有12例(8.4%),多出现在术后的一周内。结论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心脏设备植入术后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随访,根据不同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导,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心脏设备植入 术后随访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进行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相关其它相关护理措施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依照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主要包括术后当天的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方面的发生率)(P<0.05),两组进行对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但在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对大幅降低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后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4月~ 2017年 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病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满意率为 6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术后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心脏病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睡眠不良患者占81.5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正常人常模比,各维度因子分及PSQI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外科住院患者比较,PSQI总分高,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内、外科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心脏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并从影响因子入手,实行综合的治疗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睡眠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9例,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予以特殊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有效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重症监护室)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接受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应用ICU临床护理)和对照组(31例,应用常规护理)。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使用费用。结果实验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ICU使用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患者总满意度评分。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ICU监护 临床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原因,探索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有50人,且都被确诊为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估,本研究在进行评估时采用的是目前医学上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也就是意识状态评估法(CAM),术后根据病人精神状况的好坏将病例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精神状况良好的病例为对照组,总共有28例,精神状况不好的病例为观察组,总共有22例,之后文章介绍了精神状况较差的病人所面临的危险,然后试图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改善此类病人的精神状态。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30±4.84)、(51.26±8.73)分,高于对照组的(46.19±6.35)、(45.78±7.37)分(P<0.05或0.01)。结论被确诊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对手术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并且这些病人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病人在术后的精神状况较差,非常不利于身体康复,针对这些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精神障碍,改善病人的精神状况,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减轻术后不良精神反应。

  • 标签: 心脏手术 不良精神反应 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的42例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脏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术后进入ICU监护病房,严密地观察患儿病情状况,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24h监护患儿,记录处置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置过程。结果28例患儿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1例(3.6%),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1例(3.6%),肺不张1例(3.6%),经过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治疗,28例患儿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痊愈出院,无死亡患儿。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监护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监护。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实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护理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终末期心脏衰竭的最佳治疗手段是心脏移植,然而心脏移植手术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因此,预防和及时干预并发症是提高移植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对心脏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脏移植 并发症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治疗在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手术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2例,参照组(单号者)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双号者)术后则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心脏康复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LVEF、BNP、6min步行距离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QOF生活质量明显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也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心脏康复治疗 PCI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乳酸水平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51例心脏术后患者,根据住院期间28天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28例)和死亡组(23例),收集基本资料、乳酸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的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并有显著性差异(9.548±0.7220vs4.061±0.2793,p<0.0001。血乳酸与APACHEII具有正相关性(spearman系数0.845,p=0.000)。血乳酸水平对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1。结论本研究表明血乳酸水平与心脏术后病人预后有关,可能今后做为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血乳酸 心脏术后
  • 简介: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由心房收缩不协调而引起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主要特征。而心脏术后心房颤动(POAF)是指心脏手术术后发生的AF,且其发生多集中于术后2-3d。近年来尽管外科和麻醉技术不断的提高,但心脏术后仍常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其中PO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房颤动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导致病患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16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双腔起搏器和单腔起搏器,并且针对病患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将其分组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其中,有症状组包括72例病患,无症状组包括88例病患。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尽管无症状组中的12例病患未出现不适的现象,但是,心电图和起搏功能不正常。10例病患发生了电极脱位或者是轻微脱位起搏功能障碍(外院植入2例)。有症状组中有2例病患发生了单腔起搏器心室电极脱位,4例发生了双腔起搏器心室电极脱位,3例发生了心房电极脱位,6例发生了轻微脱位;无症状组中3例病患的单腔起搏器电池耗尽,3例发生了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脱位,2例发生了轻微脱位。结论引发病患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不仅包括起搏器系统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且还有未及时进行随访与优化起搏器参数,导致起搏器工作状态不佳的原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临床症状 起搏系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换瓣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心脏换瓣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并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且给予护理后,49.3%患者血钾浓度1h后恢复到3.5mmol/L,30.4%患者2h后恢复到3.5mmol/L,20.3%患者3h后恢复到3.5mmol/L。高血钾症并未发生,也无患者因一过性升高血钾造成心律失常。结论心脏换瓣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时,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后,可使患者血钾浓度尽早恢复,预防低血钾及高血钾的发生,使患者术后良好恢复。

  • 标签: 高浓度钾泵 心脏换瓣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