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外阴肌上皮,患者女,37岁,以近半年会阴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MRI示会阴部形态不规则肿物,边缘光整,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均匀,与阴蒂分界欠清,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晚期轻度流出。术后随访24个月肿瘤无复发。

  • 标签: 外阴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肌上皮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淋巴上皮瘤样(LELC)是一种罕见的肝癌亚型,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征,特点是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可分为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LEL-CC),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肝LELC预后良好,可能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关于LELC的资料非常有限,仅有少量的病例报道和小型回顾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已有67例LEL-HCC和34例LEL-CC在文献中报道。文章总结了肝LELC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病理学特点以及研究前景。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瘤样(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肺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巢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63、p40,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8、CD20。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6/21)阳性。结论LELC是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部分与EB病毒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绝大多数上皮性卵巢(OC)患者在一线治疗后会复发,迄今复发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仍不明确。最近报道的3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GOG213、DESKTOP Ⅲ和SOC1)比较了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加铂类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OC。DESKTOP Ⅲ和SOC1的结果均显示手术可使复发患者生存受益,其中关键在于患者选择需符合肿瘤可能完全切除。虽然PARP抑制剂在铂敏感复发OC患者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铂耐药患者中却无突破。本文介绍近年来有关新药、治疗策略、药物组合在复发OC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 标签: 复发性卵巢癌 细胞减灭术 靶向治疗
  • 简介:患者女,55岁,农民,因进食梗噎感1年余于2006年7月3日入院。既往有胃溃疡史12年。人院查体无明显异常,鼻咽部及其它部位未发现肿瘤。6月27日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6~28cm处可见2个卵圆形隆起病灶,大小0.7cm×0.6cm及2cm×1.5cm,有蒂样组织,表面糜烂坏死不明显,组织弹性存在,食管下端未检及明显异常改变,HP(++)。胃镜诊断考虑:食管平滑肌瘤伴异形增生?灶性癌变?超声内镜示侵犯粘膜下层。病理诊断:鳞状细胞可能。

  • 标签: 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 组织病理学 淋巴基质 EB病毒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患者,女,43岁。因“右侧腰痛4个月”于2008年2月26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外院行B超检查示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并右肾积水,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未见结石排出,且右侧腰痛渐加重。近1个月来出现尿痛,无脓血尿,无发热。在外院行KUB+IVU示右肾不显影,左肾轻度积水(图1),初步诊断为右肾结核。复查B超示右肾重度积水并肾周积液。

  • 标签: 宫颈癌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输尿管下段结石 误诊 尿路 右肾重度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于宫颈患者术后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50例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3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行宫颈术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少尿道感染,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卵巢是女性特有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癌症,尽管通过积极的手术以及化疗可使其大部分得到临床缓解,但80%患有晚期上皮性卵巢的妇女将经历疾病复发。为了推迟首次复发的时间,出现了维持治疗的概念。目前用于卵巢维持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等。维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维持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妊娠期卵巢肿瘤的发生率<5%,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其中约5%为恶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晚期卵巢上皮(卵巢)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孕妇37岁,因停经29周+4,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余,下腹胀6 d入院。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考虑卵巢恶性肿瘤可能,经多学科团队会诊后行剖宫产+腹腔探查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低分化,遂行广泛性腹膜切除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诊断:高级别卵巢浆液性Ⅲc期。术后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化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全腹CT未见异常。妊娠合并晚期卵巢较罕见,治疗策略需兼顾孕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孕妇及家属的期望值,给予高度个体化的处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卵巢上皮(卵巢)类器官的建立方法及初步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卵巢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通过组织酶解、消化、基质凝胶包埋等流程建立卵巢类器官。采用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卵巢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分子标志物的表达,3D类器官细胞活性染色法检测卵巢类器官细胞的活性状态。在卵巢类器官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80 μmol/L)的卡铂,计算卵巢类器官对卡铂的50%抑制浓度(IC50)。结果(1)32份卵巢组织标本中,18份在体外产生可稳定传代的类器官,体外稳定扩增时间均>3个月,最长者达9个月;14份可短期传代的类器官,连续扩增时间均<2个月。(2)HE染色显示,卵巢类器官的细胞核呈明显的异型性,且局部可形成微乳头状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卵巢类器官表达与原代卵巢相似的分子标志物,如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p53、配对盒基因8(PAX8)、Wilms瘤基因1(WT1)。(3)3D类器官细胞活性染色法检测显示,卵巢类器官内部及类器官的周围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在体外可稳定扩增的18份类器官对卡铂的IC50为(29.5±15.8)μmol/L;其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后生成的4份类器官对卡铂的IC50为(48.7±11.3)μmol/L,高于14份未接收新辅助化疗者[(24.0±12.1)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9,P=0.022)。结论卵巢类器官能够在体外模拟卵巢的特征,并且能够稳定传代,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组织产生的类器官对卡铂具有更高的耐药性。

  • 标签: 卵巢肿瘤 类器官 放化疗,辅助 抗药性,肿瘤 卡铂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2005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例肝脏淋巴上皮瘤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45岁(27~68岁)。其中肝内胆管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8例,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4例,混合肝细胞性和胆管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1例。所有患者都接受肝部分切除术和术后的综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上皮瘤样为肝脏少见的恶性肿瘤,经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肝肿瘤 肝叶切除术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最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

  • 标签: 输尿管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卵巢上皮(卵巢)的维持治疗备受世界瞩目。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卵巢的维持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凭借其卓越的疗效,逐渐占据了卵巢维持治疗的舞台。PARPi从根本上改变了卵巢的既往治疗模式和策略,为改善卵巢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然而,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卵巢初始治疗欠规范,临床医师对所用的药物不熟悉,临床用药缺乏有效管理,严重阻碍了卵巢维持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维持治疗中的全程管理,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需求,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远端输尿管电切等多镜联合治疗上尿路合并膀胱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院19例肾盂或输尿管尿路合并膀胱患者,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远端输尿管电切术,其中肾盂11例,输尿管8例。术中先行膀胱肿瘤汽化电切,吡柔吡星30mg保留灌注后,再行膀胱镜下远端输尿管电切,改侧卧位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结果手术时间150~200min,平均170min;出血量50~150ml,平均70ml;平均住院11.5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1例肾盂患者术后12个月膀胱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加经尿道膀胱电切镜等多镜联合治疗上尿路合并膀胱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节约手术时间,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疗效可靠。

  • 标签: 上尿路癌 膀胱癌 多镜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中鳞状上皮细胞对妇女尿路感染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120例产科和妇科患者尿液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对120例尿液标本按照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分组,分为0~25/ul组,25~50/ul组,50~100/ul组,>100/ul组。结果120例尿液标本中,经尿液分析后发现,白细胞阳性率为33.33%,0~25/ul组FPR为5.56%、TNR为94.00%,25~50/ul组FPR为40.00%、TNR为60.00%,50~100/ul组FPR为62.50%、TNR为37.50%,>100/ul组FPR为75.00%、TNR为25.00%。结论在分析女性尿液标本时,应重视鳞状上皮细胞的干扰,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发生假阳性率。

  • 标签: 尿液 中鳞状上皮细胞 妇女尿路感染 诊断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