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疾控中心合作医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每组各100例,给予对照常规采集,给予观察规范化采集流程,对比两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液等标本检出率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集微生标本的方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采集标本和检验流程进行规范,能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规范化采集流程 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微生检验的240例患者。将其1:1随机划入对照与试验:对照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试验微生标本采集过程进行规范控制。对比两患者的采样和检验结果。结果:1)相较于对照,试验伤口分泌物标本(93.33%vs70.00%)、痰液标本(96.67%vs83.33%)采集合格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较于对照,试验伤口分泌物标本(53.33%vs13.33%)、血液标本(63.33%vs26.67%)、尿液标本(46.67%vs20.00%)、痰液标本(43.33%vs16.67%)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98.33%vs92.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规范采集才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阳性检出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300例行微生检验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采取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法,观察则采取强化质量管理下微生标本采集法。比较两微生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微生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P<0.05)。结论:强化质量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微生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微生检验的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微生检验的240例患者。将其1:1随机划入对照与试验:对照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试验微生标本采集过程进行规范控制。对比两患者的采样和检验结果。结果:1)相较于对照,试验伤口分泌物标本(93.33%vs70.00%)、痰液标本(96.67%vs83.33%)采集合格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较于对照,试验伤口分泌物标本(53.33%vs13.33%)、血液标本(63.33%vs26.67%)、尿液标本(46.67%vs20.00%)、痰液标本(43.33%vs16.67%)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98.33%vs92.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规范采集才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阳性检出率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橡皮障技术降低管内厌氧菌数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牙体牙髓科需要对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管预备的患者40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治疗中同一患者使用橡皮障的患牙(n=40)作为实验,将未使用橡皮障的对侧患牙(n=40)作为对照管预备前后进行管内菌落采样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的牙齿经管治疗后患牙内厌氧菌数目明显减少(P〈0.001)。实验术后菌落计数大大低于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橡皮障能有效降低管内微生污染效果,对口腔感染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橡皮障 根管预备 厌氧菌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和顺产。剖宫产包含9例剖宫产继发不孕患者,顺产包含同期5例顺产后继发不孕患者,并分别对患者的宫颈和内膜进行采样分析。提取两宫颈外口和内膜表面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剖宫产宫颈、剖宫产内膜、顺产宫颈和顺产内膜进行测序,共检测到12种微生群,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菌门厚壁菌,在四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顺产内膜、剖宫产宫颈和剖宫产内膜。拟杆菌门丰度在顺产表达较高,而变形菌门在剖宫产表达较高。菌科水平发现14个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菌科为乳杆菌科,在四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顺产内膜、剖宫产宫颈和剖宫产内膜。进一步分析发现13个优势菌属,含量最高的菌属为乳杆菌,在四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顺产内膜、剖宫产宫颈和剖宫产内膜。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分娩妇女的生殖道微生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剖宫产妇女的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相比顺产妇女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剖宫产后妇女不孕状态与子宫腔内乳杆菌等群落丰度的差异相关,提示从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改善角度出发,是寻求改善不孕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新治疗策略。

  • 标签: 生殖道微生物组 不孕症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瘢痕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菌群特征,找出相关细菌种类,通过功能预测探索细菌与胎膜早破交联的相关功能通路,并建立以阴道菌群特征为基础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孕妇队列,纳入3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180例足月胎膜早破和255例胎膜未早破足月分娩(对照)孕妇。使用16S rRNA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在妊娠16~28周时的阴道样本V3~V4高变区序列。分析并比较3孕妇之间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识别物种属性和代谢功能预测的差异。随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纳入阴道菌群物种以及危险因素,建立胎膜早破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对照相比,Alpha多样性更高(Observed features, P=0.022;Faith_pd指数,P=0.024),Beta多样性也有显著差异(Unweighted-UniFrac,P=0.010;Jaccard指数,P=0.008)。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巨型球菌Ⅰ型转化菌种显著增多(P=0.017),穆氏乳杆菌显著减少(P=0.003)。而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巨型球菌属显著增多(P=0.009),穆氏乳杆菌显著减少(P=0.002)。功能预测方面,嗜酸菌的硫氧化途径(P=0.021)、乙酸产甲烷途径(P=0.036)、L-组氨酸合成途径(P=0.009)、腺苷钴胺素合成途径(P=0.041)和海藻糖代谢途径(P=0.001)这5种功能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显著增加,而L-组氨酸合成途径(P<0.001)和海藻糖代谢途径(P=0.030)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显著增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纳入阴道菌群物种以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未足月胎膜早破预测模型的表现较好[AUC值为0.739(95%CI:0.609~0.869),灵敏度0.928,特异度0.659,阳性预测值0.750,阴性预测值0.906],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阴道菌群特征可能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发展有关,阴道细菌差异的研究可能成为防治胎膜早破的新思路,功能预测为胎膜早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借鉴,预测模型可以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阴道菌群 胎膜早破 微生物组学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学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的功能差异及其调控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视角。方法: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集110例不同健康状态的受试者微生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组成及功能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微生与宿主健康状态的关联及其潜在调控路径。结果:研究发现,健康与疾病状态下微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特定微生类群的丰度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某些功能基因的活跃程度在疾病状态下呈现明显异常。结论:微生学在健康维持与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组成和功能的变化可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微生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为未来的医疗健康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 标签: 微生物组学 健康与疾病 功能差异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生干预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300名3至12岁儿童,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每组150人。实验组接受益生素和益生元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持续六个月。结果:实验在过敏症状评分、IgE水平、生活质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上均优于对照。结论:微生干预有效降低了过敏症状和IgE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并增强了肠道菌群多样性,显示其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潜力。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并进行多中心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推动个性化医疗策略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组干预 儿童过敏性疾病 个性化医疗
  • 简介:通过对我国18个省市地区的农作物土壤进行采样,使用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TS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对采样土壤中的木霉菌(Trichodermaspp.)进行分离和纯化,再与同一地区的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测试,筛选和保存了1300余株有拮抗功能的木霉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Tef1-α)鉴定,这些菌株分属9个木霉菌种。其中哈茨木霉(T.harzianum)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为优势菌种,分别占29.07%和29.91%(总数:393和382株);其次是绿色木霉(T.viride),占筛选总数的14%(总数:185株);而渐绿木霉(T.viridescens)和康宁木霉(T.koningii)分别占7.53%和7.00%(总数:99和92株);深绿木霉(T.atroviride)和钩状木霉(T.harmatum)分别只占5%以上(总数:69和67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橘绿木霉(T.citrinoviride)的群落在我国农作物土壤中的分布最少,分别只占1.5%和0.5%以上(总数:21和7株)。同时,为了解不同地区的木霉菌株对上海地区的草莓灰霉菌(Botrytiscinerea)的拮抗作用的差异性,选用14个不同地区的木霉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拮抗测定,筛选出6个木霉菌株,进一步做了抑制草莓灰霉病的室内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华东地区的木霉菌株TR78和TR85,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对草莓灰霉菌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5.49%和82.90%,室内生测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9%和80.02%,显著高于(P〈0.05)其他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 标签: 木霉菌 根际土壤 种质资源 多样性
  • 简介:以不同连作年限草莓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连作年限草莓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数量及优势真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草莓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及碱解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细菌、放线菌量呈先下降(0~5a)后上升(5~10a)趋势,真菌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以连作5a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而上升;从连作土壤中分离鉴定出5种优势真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微紫青霉(Penicilliumjanthinellum)、产紫青霉(Penicilliumpurpurogenum).

  • 标签: 草莓 连作 土壤微生物 优势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