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骨折病例30例(32足),骨折按Sanders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余骨折均愈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距下关节炎1例。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标准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骨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我们自2007.8~2009.12处理25例28足,男21例,女4例年龄18~42岁,平均31岁,开放骨折1例,合并腰椎骨折5例。均为钢板固定处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0~12个月,优17足,良7足,可4足,优良率85.7%。结论骨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效果优良。

  • 标签: 跟骨骨折 关节内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跟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皮撬拔复位固定联合小切口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撬拔复位后结合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然后进行小切口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长在40~90min,平均为53.6min,患者的中出血时间在25~135ml,平均为58.0ml,患者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同时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结合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恢复评估,显示其优良率87.5%。结论在跟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撬拔复位固定以及小切口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征,优化临床转归,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经皮撬拔复位 内固定 小切口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3例向后方移位,11例向上方移位。大结节移位距最后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移位距离平均16.5 mm。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5个月(16~118个月)随访。15例术后大结节解剖复位,顺利愈合;1例复位欠佳,随访发现大结节再次出现向上移位。1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分别为(37.0±11.7)、(91.0±9.9)分,前屈上举范围分别为33.0°±26.7°、144.0°±38.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1.0)、(0.7±1.3)分,术后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患者肩部功能评分欠佳,但尚能满意完成日常生活需要。结论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移位特征,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陈旧性骨折 肱骨大结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患者综合护理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另外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另外48例采取闭合复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愈合,并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锁骨骨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异形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治疗骨折SandersⅢ、Ⅳ型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75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SandersⅢ、Ⅳ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对上述选取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均得到5-2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骨折端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SandersⅢ、Ⅳ型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进行治疗,对恢复关节面平整度、根正常形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综合治疗方法术后优良率明显优于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代谢比较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与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 4月 -2018年 3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 5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 A组( n=28)、接受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的 B组( n=28),术后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3月成代谢指标 [Ι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INP)、钙素( OC)、术后 1年患肢功能分级、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少于 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 B组患者( P< 0.05)。 A、 B组患者的骨折在随访期结束时均获得性愈合,骨折线模糊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 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骨代谢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调查目标,统计出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钢丝固定,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其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切开复位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06月收治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6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2年3个月,最短6个月均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有满意疗效。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对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并随访12~18个月,全部患者均6-8个月性愈合。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本组32例患者中,优20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75%。本组创伤性关节炎4例,踝关节用力时有轻度疼痛3例,3例跖屈受限。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 踝关节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对照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可通过切开复位固定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骨关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骨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骨关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显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锁定钢板 跟骨粉碎性骨折
  • 作者: 张炯豪 尹华伟 邱彦群 王海鹏 沈云东 徐文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与手外科,福州 350005,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1例;年龄35~85岁[(62.5±12.9)岁]。骨折AO/OTA分型:B型7例,C型37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22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镜组),22例采用传统中透视治疗(透视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节镜组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及骨折移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3.3±1.1)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为(104.0±40.5)min,长于透视组的(71.3±32.1)min(P<0.05)。关节镜组中诊断TFCC损伤14例(64%),关节镜直视下见骨折移位间隙为0.8(0.3,0.8)mm,台阶为1.0(0.3,1.5)mm,关节镜辅助复位后分别为0.3(0.0,0.5)mm、0.5(0.0,0.5)mm(P均<0.05)。术后12个月关节镜组PRWE评分为(9.8±4.9)分,低于透视组的(13.4±5.8)分(P<0.05)。关节镜组DASH评分为(9.0±5.0)分,低于透视组的(13.0±6.1)分(P<0.05)。关节镜组腕关节背伸和旋后分别为(73.8±8.9)°和(82.5±8.0)°,高于透视组的(65.8±14.2)°和(76.3±10.4)°(P均<0.05)。两组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可增加关节复位的准确性,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同时中能明确诊断TFCC是否存在损伤。

  • 标签: 关节镜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术中复位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于经跗骨窦切口经皮插入式的微创钢板,探讨其在移位骨关节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经跗骨窦切口入路,采用经皮插入式钢板治疗骨关节骨折38例(40足),其中SandersⅡ型22足(Ⅱa型6足,Ⅱb型14足,Ⅱc型2足),Ⅲ型18足(Ⅲab型7足,mac型10足,Ⅲbc型1足)。根据X线片对手术前后跟高度、宽度、氏度及Btihlers角和Gissanes角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X线片示术后跟高度、宽度、长度及B6hlers角和Gissanes角均获得满意矫正,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2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5.0%。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插入式钢板治疗骨关节移位骨折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骨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骨关节骨折患者共4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于骨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