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剂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榄香烯乳联合放疗组30例(治疗组)和单纯放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有效率为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53.3%,对照组为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结论榄香烯乳剂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关键词榄香烯乳剂;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ClinicalStudyofElemeneEmulsionCombinedwithRadiotherapyintheTreatmentof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BrainMetastasisPatientsChiHongliang(Departmentofoncology,People'sHospitalofJiaozhoucityinShandongProvince,Jiaozhou266300)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icacyofelemeneemulsioncombinedwithradiotherapyintreatmentof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brainmetastasispatients.MethodsSixty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brainmetastasisweredividedintoelemeneemulsioncombinedwithradiotherapygroup(30cases)andraGdiotherapygroup(30cases).Theefficiencyoftreatment,thequalityoflifeandadversereactions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Theefficacyinthetreatmentgroupwas63.3%and40%inthecontrolgroup,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intermsoftheirtreatmentresponse(P<0.05).andtheKPSinthetreatmentgroupwas53.3%and26.7%inthecontrolgroup,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intermsofthequaliGtyoflife(P<0.05).andthecasesofbonemarrowsuppressioninthetreatmentgroupwereless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effectofelemeneeGmulsioncombinedwithradiotherapy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brainmetastasispatientsissuperiortoradiotherapy,whichcanimprovethequalityoflifeandleskseeynwsoraddsversereactions.Elemeneemulsion;Radiotherapy;Non-smallcelllungcancer;Brainmetastasis中图分类号R1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1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既往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中,放疗介入的时间及放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9例合并转移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脑部放疗介入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放疗组(45例)即确诊转移后先行脑部放疗并接受TKI药物治疗,晚放疗组(24例)即先使用TKI药物至出现转移病灶进展后行放疗,早放疗组根据放疗方式可分为早放射治疗(WBRT)组(20例),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组(25例),比较患者的总生存(OS)、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入组69例患者的中位OS为31.2个月,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64%和80%、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早WBRT组、早SRS组及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96%、80%和42%、88%、35%(χ2=12.01,P<0.05)。早SRS组较晚放疗组有OS获益(HR:0.10, 95%CI:0.23~0.46,P=0.003),而早WBRT组较晚放疗组OS未见显著获益(HR:0.54, 95%CI:0.21~1.32,P=0.180)。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iPFS及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既往未接受TKI药物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转移患者,尽早脑部放疗介入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中使用SRS较使用WBRT获益明显。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脑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转移瘤的临场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的肺癌转移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药物配合放疗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00%,与参照组患者相对比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转移瘤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骨髓转移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吉非替尼 放射治疗 肺癌脑转移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瘤的疗效及影响评价。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瘤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瘤患者采用常规放疗,给予研究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瘤患者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并给予两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瘤患者持续跟踪随访三年;研究结束后比较分析放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6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10例进展,研究组有14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4例进展,研究组的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1年、2年、3年复发率及转移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瘤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 作者: 任建新 巩贯忠 马星民 姚鑫森 尹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430072(现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物理技术科,济南 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物理技术科,济南 250117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衡阳 421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CT值赋值法对转移瘤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为基于磁共振(MR)图像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提供基础。方法选取35例接受放疗转移瘤患者,每位患者在放疗前同一天分别进行CT和MR模拟定位,基于CT图像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为原计划Plan1。将CT图像和MR图像刚性配准,在CT和MR图像上勾画主要的组织和器官,计算各组织器官的群体化CT值。基于CT图像,采用3种CT值赋值法生成3组伪CT,分别为:全组织赋予140 HU;空腔、骨骼和软组织分别赋予-700、700和20 HU;不同组织器官分别赋予群体化的CT值。Plan1在3组伪CT上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别获得Plan2、Plan3、Plan4,然后比较这3组计划和Plan1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骨骼、空腔平均CT值分别为(735.3±68.0)、(-723.9±27.0)HU,软组织的平均CT值基本分布在-70~70 HU。Plan2、Plan3、Plan4相比Plan1的剂量差异依次减小,在剂量指标比较中,眼晶状体最大剂量差异最大,分别可达5.0%以上、1.5%~2.0%、1.0%~1.5%,其余剂量指标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上限基本不超过2.0%、1.2%、0.8%。在像素点剂量比较中,局部靶区病例中差异>1%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靠近射野的皮肤处,而靶区病例中主要分布在骨骼与空腔、软组织交界处,以及靠近射野的皮肤处。此外,CT值赋值法在3D-CRT的剂量学差异大于IMRT,在靶区病例大于局部靶区病例。结论不同CT值赋值法对转移瘤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显著,对骨骼、空腔和软组织赋予合适CT值,剂量计算偏差可基本控制于1.2%以内,而对各组织器官赋予群体化的CT值,可进一步将偏差控制于0.8%以内,满足临床要求。

  • 标签: 脑转移瘤 CT值 伪CT 剂量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化疗对放疗治疗的转移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间我院收治的 64例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31例,观察组 33例,对照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理想,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同时,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转移瘤患者相较于单一放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替莫唑胺化疗 放疗 脑转移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转移,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寡转移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SRS对于体积较大的转移病灶并不适宜。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转移瘤的技术手段,能在给予转移病灶较高照射剂量的同时尽可能保护照射野之外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且治疗后脑转移病灶局部控制率良好。文章对不同分割方案FSRT的剂量效应关系、不良反应以及FSRT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放射治疗,而联合组患者采取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分析比较两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1.11%;而联合组总缓解率为88.89%,可知,联合组中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采取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疾病,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放疗 替莫唑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口服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2例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替莫唑胺口服同步适形放疗,对照组单纯适形放疗,通过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时间、卡氏评分变化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口服同步适形放疗治疗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适形放疗,且毒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替莫唑胺 适形放疗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36例恶性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治疗1个余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随访1~2年,比较两组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在血液毒性、急性脑损伤及远期脑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不明显(P>0.05);随访1~2年,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2%、2年生存率为44.4%,较对照组的44.4%、11.1%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恶性胶质瘤患者,临床采用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相对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替莫唑胺 放疗 恶性脑胶质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转移瘤治疗中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0年12月-2022年8月择取80例转移瘤病例,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予以分组,40例实施分次立体定向放疗病例纳入放疗组,40例实施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病例纳入同步放化疗组,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放化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统计放化疗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以及1年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治疗有效率: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放疗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放化疗之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改善,评分提高,组间比较发现同步放化疗组评分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替莫唑胺化疗 脑转移瘤 复发 生存率 安全性
  • 简介:多年来,学生一直比较重视外语的学习,但是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学习效果与学习方法有关,究竟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学习效果不理想,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知道从何处下手去解决问题。在调研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验。

  • 标签: 记忆方法 右脑功能 教学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颅内肿瘤病变的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的105例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CT灌注成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相符,诊出脑膜瘤59例,胶质瘤46例,图像清晰,满足评价要求,对比两组患者的CTP及CTA图像表现,发现两组的CBF、CBV、PS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MTT上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灌注成像进行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可清晰反映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基本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全脑CT灌注成像 颅内肿瘤 诊断 邻近大血管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国民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不断增加,使得国民更加重视疾病诊断工作的开展。尤其是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等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提升国民疾病诊断的效果,及时采取治疗的措施,保证国民的身心健康。本文以CT灌注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进展研究为例,具体分析CT灌注成像的原因,研究CT灌注成像的具体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全脑CT灌注成像 诊断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胶质瘤治疗中应用显微镜下切或次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胶质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行显微镜下切或次切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1年,观察组MMSE评分为(26.21±3.3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7.12±2.41)分高,观察组复发率为5%,明显较对照组的22.5%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显微镜下切或次切术临床效果显著,可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胶质瘤 微创手术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单纯区域复发(RR)患者的预后,探讨放疗的价值和靶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8年间144例乳房切除术后无辅助放疗、首次孤立性RR的乳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远处转移(DM)、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RR后中位随访82.5个月,全组患者5年sLRR、DM、PFS和OS分别为42.1%、71.9%、22.9%和62.6%。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sLRR (P<0.001)和PFS (P=0.013)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部治疗时手术+放疗组的sLRR率最低(P<0.001)。手术+放疗组的5年原RR部位再次复发率最低(P<0.001)。做和不做胸壁放疗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2.1%和14.8%(P=0.873)。非锁骨上复发者,做和不做锁骨上放疗的5年锁骨上复发率分别为9.9%和23.8%(P=0.206)。非腋窝或内乳复发者,无论放疗与否,腋窝或内乳的5年复发率均<10%。结论单纯RR患者有较高的5年OS,推荐对复发部位行手术+放疗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不建议常规对所有患者行胸壁、腋窝或内乳的预防放疗。锁骨上预防性放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肿瘤复发,乳腺/放射疗法 再次局部区域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放疗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分割已成为乳照射的首选剂量分割模式。瘤床补量可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推荐高危患者行瘤床序贯补量。随着适形调强放疗的广泛应用,瘤床同步补量提供了剂量学优势和实践便利。本文就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指征及瘤床同步补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关注乳常规分割瘤床同步补量和乳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的安全性及疗效,并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乳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保乳手术 瘤床序贯补量 瘤床同步补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中枢放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中,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予以艾曲泊帕乙胺片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八珍汤加减+用艾曲泊帕乙胺片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中枢放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中,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疗效好,还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八珍汤加减 全中枢放疗 骨髓抑制 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