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足部是人体负重的重要部位,足踝部严重创伤常导致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足踝骨折、关节脱位及神经、血管、肌腱、骨骼等组织外露,常继发感染,治疗上较为棘手,常发生致残。传统游离植皮,局部转移皮瓣治疗难以奏效,而小腿内、外侧皮瓣需牺牲下肢重要血管且供皮面积有限,手术操作较复杂。我们在应用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Ⅲ的基础上,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例,经过6个月~1.5年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筋膜皮瓣修复 足部 小腿 腓肠神经血管蒂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21例前臂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移植皮瓣坏死外,其余2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4-40个月,平均25个月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具有血供丰富及皮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前臂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出现血供障碍时改用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9年5月,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供障碍30例,将皮瓣内主干静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改成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6.2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随访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相近,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液循环欠佳后,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主干静脉与拇指末节创面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皮瓣能够顺利成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另一道保障。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拇指 筋膜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和环境护理等。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供区愈合情况、皮瓣成活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发生皮瓣远端皮肤边缘坏死渗出,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愈合;且6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色泽红润,皮瓣面积未发生回缩,此外,供皮区未发生瘢痕增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全面、有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瓣修复 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膜诱导(Masquelet)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ALTP修复小腿合并软组织缺损的骨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63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砸压伤3例,机器绞压伤2例。骨缺损长度5.0~15.0 cm,平均9.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4.2 cm×5.0 cm~25.0 cm×15.0 cm。急诊根据具体损伤情况予行清创、固定、血运重建等对症处理,待创面干洁无感染征象后予骨水泥占位填充骨缺损,同时取对侧ALTP覆盖创面。6~8周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取自体髂骨加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门诊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1例,经探查后成活。1例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渗出,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愈合。3例皮瓣臃肿,骨缺损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时行皮瓣整形术。10例均达到骨愈合标准,1例因术后过度负重再骨折,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后愈合。骨缺损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8个月。除2例因外踝及胫骨关节软骨缺损过多行关节融合外,其余8例均外形美观,功能满意。结论Masquelet技术联合ALTP是修复小腿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 标签: Masquelet技术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小腿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手部软组织缺损6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术后护理上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采用在采用常规身体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护理,运用手指总活动度评价法(TAM)与徒手肌力检测(MMT)对患者患肢活动功能和肌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MMT评价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差异开始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缺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0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8例,以随机电脑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植皮手术,研究组接受改良菱形皮瓣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采用改良菱形皮瓣手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改良菱形皮瓣手术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在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中对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设以下6组(36只SD大鼠,n=6):空白对照(A组);单纯e-PTFE膜(B组);BME+e-PTFE膜(C组);BMSCs+BME+e-PTFE膜(D组);空转BMSCs+BME+e-PTFE膜(E组);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BME+e-PTFE膜(F组).分别将转染hVEGF165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的BMSCs接种于胶原膜BME-10X后,按各分组植入人工牙周缺损内,并以空白胶原膜和空载体为对照.4周后取材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测量新生牙槽骨面积、新生牙骨质面积以及新生牙周膜宽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A组、B组和C组三组新生牙槽骨面积(NB)、新生牙骨质面积(NC)和新生牙周膜宽度(NP)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NB、NC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比,转染有hVEGF165基因组(F组)的NB、NC和NP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hVEGF165基因转染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

  • 标签: 人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牙周组织再生 胶原膜 急性牙周缺损
  • 简介:种植式修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带来的一个主要美学问题是修复体牙冠明显伸长。本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改良式外科手术修复方法,解决种植体周围出现水平和垂直向软组织缺损而美学要求高的患者的问题。术前1个月.拆除种植式修复体牙冠,调整之前的种植体基台,戴入与同一牙弓对侧切牙相对称的一个短的临时冠。这个改良式外科手术是由袋状冠向复位瓣术联合2个结缔组织瓣移植组成,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术后4个月,制取终印模前.利用新的种植体基台和临时冠进行软组织成型。术后9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边缘与治疗前相比.向冠方延长4mm.软组织边缘水平与右侧中切牙一致。从根方到软组织边缘.治疗完成后唇侧软组织厚度比测量的1.5mm增加了22mm。这个牙修复体如实地重现了同一牙弓健康的对侧中切牙的外形。术后2年.软组织边缘稳定.种植体周围美观的外形保持良好。此病例介绍了全面改善种植体周围严重的垂直和水平向软组织缺损的可能性,并通过联合膜龈和修复的治疗.患者满意度很高。

  • 标签: 周围软组织缺损 美学修复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改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近组织瓣同期修复老年患者侧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侧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面积均≥3.0 cm×3.0 cm。以耳轮最高点至外眦连线为解剖标记线,标记线下为Ⅰ型缺损,标记线以上为Ⅱ型缺损。将Ⅰ型缺损分为2个亚型:Ⅰa型,缺损主要位于颊区美学单位区,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SMAIF)修复,恢复其厚度以及外形凸度;Ⅰb型,缺损直接延及耳屏前,耳屏与缺损之间无皮肤及组织保留,位于侧区以及颧区美学单位区,缺损组织较薄弱,采用颈胸旋转皮瓣或侧面颈旋转皮瓣修复。Ⅱ型缺损采用颈胸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进行修复。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3个月时患者对切口设计及美观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男15例,女9例,发病时的平均年龄为68.6岁(57~86岁),其中男性69.7岁,女性66.8岁。肿瘤切除后缺损面积平均37.1 cm2(5.0 cm×4.5 cm~8.5 cm×7.0 cm)。Ⅰa型缺损6例,采用SMAIF修复;Ⅰb型缺损6例,采用颈胸旋转皮瓣修复3例、侧面颈旋转皮瓣修复3例;Ⅱ型缺损12例,采用颈胸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修复。随访10~43个月,平均27.1个月,VAS评分平均为9.3分(8.9~9.7分),患者对切口设计及手术整体效果均表示非常满意,无肿瘤复发。结论以耳轮最高点至外眦连线作为解剖标记,将侧面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依据分区以及解剖特点分别设计SMAIF、颈胸旋转皮瓣、侧面颈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中1种或多种邻近组织瓣进行即刻修复,可考虑作为老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诊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皮肤肿瘤 面部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应用旋髂浅动脉髂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掌、指骨与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掌骨缺损2例,指骨缺损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和关节缺损。皮瓣切取大小为5.0 cm×2.0 cm~8.0 cm×5.0 cm,髂骨切取大小3.0 cm×1.0 cm×0.6 cm~5.0 cm×2.0 cm×1.0 cm。全部患者获门诊和微信定期随访。结果11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观满意,X线片示移植髂骨块成活良好,未见明显吸收萎缩。供区仅存留线形瘢痕,无明显疼痛、瘙痒。结论旋髂浅动脉髂骨复合组织瓣切取方便,供区损伤较小,能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案。

  • 标签: 旋髂浅动脉 髂骨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炎膏外敷治疗新鲜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只昆明种CL小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骨炎膏组30只,九华膏组30只,空白对照组30只。观察各组伤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创面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炎膏有显著的促进小鼠新鲜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愈合的作用,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及抑制瘢痕组织形成的作用。

  • 标签: 骨炎膏 软组织缺损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虎口背侧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缺损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麻醉患者的臂丛神经后开始实施修复术,保证受区血管神经与供区相吻合,以便确保皮瓣感觉功能尽快得以恢复,随后缝合缺损部位。结果40例住院时间最短为6d,最长为20d,平均(12.4±2.1)d。35例为Ⅰ期愈合,占比87.5%。结论应用虎口皮瓣修复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手部 背侧皮瓣 虎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对进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和胸大肌转移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组织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注意保护供区皮肤,术中配合手术,术后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预防皮瓣感染坏死的护理。

  • 标签: 皮瓣转移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地探讨鼻唇沟带SMAS筋膜皮瓣在鼻部分皮肤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带SMAS筋膜皮瓣修复鼻部分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0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移植成活,无坏死,肤色及质地正常,瘢痕较隐蔽。随访6个月以上,鼻外形满意,疤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带SMAS筋膜皮瓣在鼻部分皮肤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术后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鼻唇沟皮瓣 SMAS筋膜 组织缺损与重建
  • 简介:摘要人体的骨骼由206块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当组成骨骼的一个或多个骨块发生损伤后,会导致机体部分运动功能受损或全部运动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骨骼损伤可一定程度修复,其过程主要是骨骼干细胞的募集、激活、增殖、积聚和分化分泌等。骨骼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膜等局部骨组织。近年来有研究学者发现肌肉组织也可作为骨修复细胞和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本文主要分析肌肉组织在骨修复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旨在为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肌肉组织 骨修复 作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富血小板血浆对急性新鲜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肌腱病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等方面的治疗及相关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成分在经过一系列刺激后可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并且相互作用,而促进急、慢性创面快速愈合;在肌腱病治疗中对急性损伤修复近期效果显著,但对慢性肌腱、韧带损伤及周围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其疗效缺乏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支持,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软组织损伤 肌腱病 创面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跨中线肩胛游离皮瓣修复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肩胛区皮肤及微血管解剖特点设计跨中线肩胛区双叶游离皮瓣,采用该皮瓣修复手、足热压伤及脱套伤患者9例。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血供、色泽、弹性,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手术中旋肩胛血管水平支和降支形成的皮瓣最大面积各为31cm×14cm、22cm×16cm,皮瓣超越脊柱中线达10cm。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修复后弹性好。随访2~14个月,患者手、足皮瓣修复区皮肤色泽及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跨中线肩胛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采取注射微整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源自2017年期间本院需接受颌面部软组织修复且制定注射微整形技术治疗方案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根据患者接受注射物差异将其以每组30例分为A组与B组,其对应治疗方案为注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治疗。比较不同注射微整形治疗措施对患者病情干预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效果满意程度。结果以患者软组织修复情况作为病情评价标准,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调查问卷后A组与B组对修复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6.7%、86.7%,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软组织需美容修复治疗患者用注射微整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时患者对整容效果有较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注射微整形 颌面部软组织 美容修复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