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全年来我院就诊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血清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检验,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上的效果。结果 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42例为阳性,34例为阴性。通过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检验,发现灵敏度和精准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果,且P<0.05,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 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检验在早期冠心病诊断上具有潜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LDL-C 联合检验 冠心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治疗任何疾病,首先需要了解其起源、发展,以及如何可。以降低其风险。导致心脏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少已作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大多同生活方式有关,是完全可以控翮的。控制血压、戒烟、合理膳食、定期锻炼以及减轻体重均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控制 胆固醇 癌症 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心脏病
  • 简介: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是合成皮质激素、维生素D和细胞膜的重要原料。最近,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胆固醇还是一种抗御癌症发病的重要物质。因此,不能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心脑血管等疾病,就谈胆固醇而色变,人体不仅生理需要胆固醇,而且抗癌也需要胆固醇

  • 标签: 胆固醇 人体 抗癌 心脑血管 皮质激素 发病
  • 简介:茄子不仅味道好,营养丰富,还可以降胆固醇,是心血管病人的食疗佳品,特别是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非常有益,有辅助治疗作用。常吃茄子,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 标签: 胆固醇 茄子 心血管病人 辅助治疗作用 防高血压 视网膜出血
  • 简介:摘要 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是否胆固醇含量就是越低越好,经研究发现,胆固醇含量过低会使人体发生脑出血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升高。

  • 标签: 胆固醇 含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合并类固醇糖尿病应用肾炎康复片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的疗效及对β2-MG、CRP、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收治肾病综合征合并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中截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均分2组,1组为单一应用舒洛地特治疗的参照组(39例),1组为联合应用肾炎康复片与舒洛地特治疗的研究组(39例);对比两组治疗后β2-MG、CRP、HCY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在β2-MG、CRP、HCY水平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类固醇糖尿病应用肾炎康复片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疗效显著,可在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机体血清β2 -MG、CRP、HCY 水平。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舒洛地特 肾病综合征 类固醇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蛋白-1(DK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乘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近端胃癌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不同因素对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为70.21%(33/47),高于病灶组织、癌旁组织的21.28%(10/47)、21.28%(10/47)(χ2=31.985,P<0.01);胃癌组织DKK-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0%(18/47)、82.98%(39/4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8.51%(4/47)、8.51%(4/47)和正常组织的6.38%(3/47)、2.13%(1/47)(χ2=20.517、88.471,均P<0.01)。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浸润≥50%、淋巴未转移者GSK-3β阳性表达率高(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高分化、浸润不足50%者DKK-1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在胃癌患者病情发展、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糖蛋白类 纤连蛋白类 基因表达调控,肿瘤 肿瘤转移 细胞分化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 作者: 李强 李尧 宋京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医院普通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李强现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肝胆胰外科,北京医院普通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1-Fc(Tim-1-Fc)融合蛋白能否为Tim-1蛋白模拟品。方法大肠杆菌合成Tim-1-Fc融合蛋白,以体外蛋白质结合实验测定其能否与Tim-4蛋白结合。通过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FACS)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与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间的结合情况,间接探明该蛋白与PS的结合。结果体外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证实Tim-1-Fc融合蛋白可以结合Tim-4蛋白。FACS数据分析表明无论有无过氧化氢诱导,Tim-1-Fc组凋亡细胞FITC信号平均强度(231.16±8.27、263.45±7.91)均高于对照组(190.80±5.09、203.29±10.89,t=-7.200、7.7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核表达版本的Tim-1-Fc融合蛋白可能具备在体外模拟Tim-1蛋白的作用。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1-Fc 原核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总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和130例CHD患者(CHD组)血清中hs-CRP和h-FABP进行测定。结果总胆固醇正常、边缘性增高和升高的CHD患者血清中hs-CRP和h-FAB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hs-CRP和h-FABP两种标志物判别,对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诊断阳性率为90.0%,分别高于单独应用hs-CRP的75.0%和h-FABP的32.5%。结论联合检测hs-CRP和h-FABP,既能提高预测发生CHD的危险性,也可提高早期诊断CHD和心肌损伤的准确性。

  • 标签: 总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蛋白PDCD5在卵巢上皮性癌当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择2016月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卵巢癌组织100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为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当中的PDCD5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相关软件对PDCD5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当中表达光密度值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当中的PDCD5蛋白呈现出的为高表达,卵巢癌组织当中PDCD5蛋白呈现的是低表达,三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在不同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升高,PDCD5蛋白表达呈现出下降特点。结论PDCD5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存在密切的联系,对PDCD5蛋白进行研究,对治疗卵巢癌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PDCD5蛋白 卵巢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和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2006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年龄≥65岁的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根据HDL-C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低水平组(HDL-C<1.30 mmol/L),中水平组(1.30 mmol/L≤HDL-C≤1.54 mmol/L),中高水平组(1.55 mmol/L≤HDL-C≤1.80 mmol/L),高水平组(HDL-C≥1.81 mmol/L)。收集并比较各组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基线资料,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记录终点事件CVD、全因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以中高水平组为对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HDL-C对CVD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评估HDL-C水平与CVD及全因死亡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进行死亡竞争风险分析,分别去除随访1年内发生CVD或全因死亡事件的观察对象、去除女性观察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观察对象14 355例,年龄(71.5±5.5)岁,男性12 607例(87.8%),随访时间(10.9±3.3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中高水平组相比,低水平组发生CVD事件HR值(95%CI)为1.21(1.06~1.38)(P<0.05),全因死亡HR值(95%CI)为1.02(0.95~1.11)(P>0.05);高水平组发生CVD事件HR值(95%CI)为1.17(1.03~1.33)(P<0.05),全因死亡HR值(95%CI)为1.07(1.00~1.16),全因死亡风险有增高的趋势(0.05<P<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HDL-C与CVD为非线性相关(非线性关联P<0.1),呈U形曲线趋势,与全因死亡为线性相关(非线性关联P>0.1)。结论在老年人群中,HDL-C水平为1.55~1.80 mmol/L时CVD的风险最低,HDL-C过高或过低均是CVD的危险因素,HDL-C过高时全因死亡风险有增高的趋势,未见HDL-C过低致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老年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全因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该类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2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126例、女106例,年龄24~71岁。依据是否继发AKI,将患者分为非AKI组(158例)和AKI组(74例)。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温、心率、原发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及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确诊脓毒症时检测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酐、胱抑素C及HDL-C水平,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独立危险因素与联合预测模型预测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前述AUC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体温、心率、原发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以及CRP水平均相近(P>0.05);AKI组患者降钙素原、肌酐、胱抑素C、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t值分别为-3.21、-16.14、-12.75、-11.13、-12.88,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AKI组(t=6.3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胱抑素C、HDL-C是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5、1.68、2.1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8~15.35、1.06~3.86、0.86~2.56,P<0.01)。肌酐、胱抑素C、HDL-C、联合预测模型预测232例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ROC的AUC分别为0.69、0.79、0.89、0.93(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1~0.76、0.72~0.85、0.84~0.92、0.89~0.96,P值均<0.01),最佳阈值分别为389.53 μmol/L、1.56 mg/L、0.63 mmol/L、0.48,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76.6%、81.4%、89.7%、95.5%,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78.6%、86.7%、88.6%、96.6%。胱抑素C的AUC质量明显优于肌酐(z=2.34,P<0.05),HDL-C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胱抑素C(z=3.33,χ2值分别为6.43、7.87,P<0.01)与肌酐(z=5.34,χ2值分别为6.32、6.41,P<0.01),联合预测模型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肌酐、胱抑素C、HDL-C(z值分别6.18、4.50、2.06,χ2值分别5.31、7.23、3.99,6.56、7.34、4.00,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继发AKI患者HDL-C水平较未继发AKI患者明显降低,该指标是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价值优于肌酐和胱抑素C,前述3个指标联合对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急性肾损伤 预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肌酐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发生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SSNHL患者和8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血浆浓度对SSNHL发生率和疗效的影响。结果右侧单侧SSNHL占50%,左侧单侧SSNHL占42.2%,双侧同时发病占7.8%,白细胞计数升高占34.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升高占20.3%。在SSNHL发生率的比较中,诊疗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357±68)mg/dl vs(239±109)mg/dl,P=0.001],诊疗组患者平均HDL血浆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1.47±0.41)mmol/L vs(1.80±0.43)mmol/L,P=0.01]。在SSNHL疗效的比较中,显效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9)。结论低HDL胆固醇血浆浓度可能是SSNHL的危险因素之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炎症指标的升高可能表明SSNHL的危险性增加。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SSNHL预后不良有关,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使用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疗法的有用标志物。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听觉丧失,突发性 胆固醇 脂蛋白类,HDL 脂蛋白类,LDL
  • 作者: 徐晓慧 杨静 王黎君 殷鹏 刘江美 董文兰 王薇 王璇 秦莉 周脉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控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与国际合作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危险因素监测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肥胖与代谢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研究中国人群高血清LDL-C归因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中国及各省数据,由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数及DALY,描述2017年高血清LDL-C对中国分性别、年龄别、疾病和不同省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做标化后比较各组死亡率及DALY率。结果2017年中国人群全死因死亡中归因于高血清LDL-C的人数为862 759人,占8.25%。归因死亡人数中有705 355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占81.76%,其余18.24%死于缺血性卒中(IS)。高LDL-C对IHD死亡的PAF为40.30%,对IS死亡的PAF为18.49%。女性归因死亡比例高于男性,吉林省最高为13.70%,浙江省最低为4.65%。中国人群高LDL-C归因死亡率为61.08/10万,男性标化归因死亡率高于女性。高LDL-C造成的DALY为1 816.21万人年,其中归因IHD的DALY为1 394.15万人年,占76.76%。DALY率为1 285.83/10万,标化DALY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最低为浙江省。人群死亡归因分值、归因死亡人数、归因死亡率及归因DALY率均在>70岁人群较高,DALY在50~69岁年龄组最高,为856.18万人年。结论血清高LDL-C对中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影响较大,且具有性别、年龄及省间差异。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人群归因分值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应用于高血压并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轻度升高的患者,将其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83.82%,且治疗后LDL-C及三酰甘油水平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LDL-C轻度升高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疗效较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合成多肽方法,寻找SARS-CoVS蛋白的抗原表位,为抗SARS多肽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网络共享软件对与S蛋白抗原性相关的参数进行预测分析,从而设计S蛋白的抗原表位多肽;将合成的抗原表位多肽免疫家兔,用ELISA法检测产生的抗体.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设计合成的2个抗原表位多肽片段(残基348-380,434-470)在家兔体内均能诱导抗体产生.结论设计合成的2个抗原表位多肽片段中包含SARS-CoVS蛋白的抗原表位,免疫家兔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 标签: 抗原表位 S蛋白 SARS-COV 合成多肽 免疫反应 家兔
  • 简介:以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甲醛为磺甲基化试剂,对苯酚进行磺甲基化改性,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2O2的催化体系下,磺甲基化苯酚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了磺甲基苯酚聚合物鞣剂。分别讨论了苯酚磺甲基化反应和酶催化聚合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GPC检测结果显示该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0000左右。应用结果表明,应用革的收缩温度从46℃(鞣制前)提高至76℃(鞣制后),聚合物复鞣剂的用量为7%时产物具有良好的复鞣和匀染性能。

  • 标签: 辣根过氧化物酶 苯酚 磺甲基化 酶催化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