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小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63%,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通过小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同时,手术和住院时间较短。

  • 标签: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间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本院就诊的 102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溶栓前后的护理措施和溶栓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 102例患者顺利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颅内出血, 13例患者溶栓后发生系统性出血。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预防系统性出血并发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小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行小骨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9例,据患者病发至手术时间间隔的长短分为超早期组(6h内)、早期组(6~24h)和晚期组(24h以上),三组患者均行小骨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并发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死亡和植物生存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其他两组,而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恢复至Ⅰ级和Ⅱ级的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恢复至Ⅳ级和Ⅴ级的人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发病后6h内)是行小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

  • 标签: 手术时机 小骨窗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神经内镜与小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例,对照组行小骨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神经内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或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小骨开颅手术。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手术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开颅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骨开颅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ADL分级为II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V、V级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骨开颅显微手术能够显著提高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大骨瓣开颅术 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采取经外侧裂入路小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例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3.8%,存活25例。26例患者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小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有效地清除血肿和止血,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骨窗 外侧裂 脑出血
  • 简介:突变选择(MSW),是指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浓度范围。当血清或组织液药物浓度低于MIC时,治疗无效但也不会导致细菌耐药突变体的富集;超过MPC时细菌要生长需同时具备两种或以上突变,因而不仅治疗成功并且也很难出现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扩增;处于内时将选择出耐药突变菌,尽管临床治疗成功率很高,但会促使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 标签: 突变选择窗 防耐药突变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小骨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4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骨开颅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患者(75.00%)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17%)与对照组患者(25.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小骨开颅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治疗。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经头颅CT证实、血肿定位后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在24~48h内采用小骨开颅血肿清除加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骨开颅术后血肿复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急诊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患者413例(一般发病4 h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仔细止血,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积极监控血压,维持血压在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术后复查显示原血肿腔血肿复发22例,血肿量30~50 ml。血肿复发患者分别行再次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经皮定位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并做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所有血肿复发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半年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情况。结果微创穿刺患者术区脑组织密度情况明显较再次开颅者相应图像密度更接近正常。术后1个月时GCS评分情况: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6例患者中GCS评分为7分者1例,8分者1例,9分及以上4例;再次行血肿经额部定位穿刺术的16例患者中GCS评分为7分者1例,8分者2例,9分及以上者13例。随访半年后,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6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4例,Ⅲ级1例,Ⅳ~Ⅴ级1例;行血肿经额部定位穿刺术的16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2例,Ⅳ~Ⅴ级2例。结论经额定位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技术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骨开颅术后原术腔血肿复发治疗的有益补充。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经额定位血肿微创穿刺引流 血肿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骨开颅显微手术对Ⅲ-Ⅳ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Ⅲ-Ⅳ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小骨开颅显微手术方式(22例),另一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方式(20例),术后均予以规范化综合治疗,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情况、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术后30d的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30d的GOS评分,术后一周内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开颅显微手术除具有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止血确切,减压有效外,更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脑组织,颅骨缺损范围小,术后无需二次修补等优势,对Ⅲ-Ⅳ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确切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小骨窗显微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小骨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86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患者43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小骨开颅血肿清除术予以治疗,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0.7%)明显比对照组(81.4%)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小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同时,采用优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手术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显微镜下小骨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存活111例,死亡9例成活率为92.5%。存活患者3月后ADL分级ADLⅠ级46例,ADLⅡ级23例,ADLⅢ级30例,ADLⅣ级16例,ADLⅤ级5例。结论显微镜下小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满意,能有效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神经机能恢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骨窗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将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B、C、D和E组(n=10)。A、B、C、D组分别于造模后0.5h、1h、1.5h、2h通过尾静脉给予3mg/kg的依达拉奉,E组于造模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梗死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A、B、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低于E组(P〈0.05,P〈0.01),其中B组与E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B组低于A、C、D组(P〈0.05,P〈0.01),B组与D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对大鼠MCAO模型,依达拉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其神经保护作用有治疗时间

  • 标签: 大鼠 Sprague-Dawley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药 治疗时间窗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常引起不可逆转的心肌细胞坏死,随着心肌梗死区域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发生左室重构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如何修复坏死心肌方面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难点,干细胞具有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和组织替代的能力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移植治疗 时间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组.手术I组患者以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手术II组患者以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NHISS评分、ADL评分、手术并发症差异.结果手术II组患者手术效果优于手术I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II组NHISS评分明显低于手术I组,ADL评分明显高于手术I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II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明显比手术I组少,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能力水平,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键词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不同时间和疗程的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分为7组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采用NIHSS和ADL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高压氧治疗的组得分高于未经高压氧治疗的组,对比不同疗程治疗的同一时间点治疗的患者,组与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12h内治疗效果最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 标签: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50例,观察组(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照组(大骨瓣开颅术),与术后3个月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级别,分析高血压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P<0.05)。结果本次观察组公49例有效,仅1例效果不佳;对照组45例有效,5例效果不佳;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明显。结论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手术,疗效优越、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 分组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按照小骨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观察,选入70例患者为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患者,结合随机抽选的方式,取其中35例以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以小骨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远期疗效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