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低碳水化合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体重和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在3个月内对16例成年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予以低碳水化合饮食指导进行减重干预(碳水化合占总供能比20%~40%,蛋白质占30%~60%,脂肪占20%~30%)。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16例参与者体重、体成分、血压等,空腹抽血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肌酐、尿酸和血糖等。结果16例患者采用3个月内的低碳水化合减重干预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等,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骨骼肌含量也呈现一定程度地下降。患者减重干预后舒张压、空腹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而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其是尿素和肌酐的改善并不显著(P>0.05),说明减重过程中采用的特殊饮食模式未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结论低碳水化合饮食可以在短期内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的体重并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

  • 标签: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 减重
  • 简介:化合209是一个新合成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它在体外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化合209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并不明确。本文探究了化合209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相关机制。体外研究表明,化合209可以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化合209可以显著抑制裸鼠HT-29移植瘤的生长,但是对裸鼠体重和白细胞无影响。流式细胞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化合209可将HT-29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同时,化合209能上调体外培养HT-29细胞中p27,cyclinE,CDK2,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在体内瘤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情况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说明,化合20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 标签: 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 化合物209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HT-29细胞株
  • 简介:摘要全氟及多氟类化合(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河流、土壤、人体及野生动物体内均能检测到PFASs的存在。PFASs能诱导实验动物的多系统毒性,包括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内分泌毒性及免疫毒性等。PFASs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PFASs主要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通路,干扰雌激素,影响甲状腺系统、糖皮质激素、炎症反应及DNA甲基化,从而危害子代健康。我们综述PFASs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PFASs宫内暴露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 标签: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 母亲暴露 出生结局 生长和发育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淀粉样斑块形成以及进行性神经元丢失。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机磷化合暴露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有机磷化合可以通过抑制酶的活性、促进氧化应激、影响轴突转运和神经生长因子通路等机制诱发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导致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我们就有机磷化合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有机磷化合神经毒性的认识,加深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理解,并进一步帮助思考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诊疗方向。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农药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对影响棉花黄酮提取效果的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90%乙醇为溶剂提取,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及固液比为因素

  • 标签: 中黄酮类 化合物超声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黄酮类化合来源于很多植物,它是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它们是酚性组分,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单体已达8000多种。它们结构繁多,目前的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抗癌、抗突变、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它们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药用来治疗骨质疏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很多中草药的治疗骨质疏松的化学成分都是黄酮类化合,本文综述了这些化合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 标签: 骨质疏松 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黄酮类化合是具有高药理活性的一种天然化合,其不仅具有抗炎、抗氧化的效果,还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作用。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本文旨在分析本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并发症 糖尿病 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全面探究黄酮类化合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深入了解其对肝脏微粒体及不同CYP酶的影响以及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体外实验中,通过肝脏微粒体的制备和体外CYP酶代谢活性的抑制实验,详细评估了黄酮类化合对CYP1、CYP2、CYP3家族的影响。动物实验中,以大鼠和Beagle犬为模型,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组织分布分析,全面揭示了黄酮类化合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综合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为黄酮类化合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药效,药代动力学,体外试验,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C-MS/MS法测定药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的含量。方法:选择甲醇作为提取试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药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含量,主要为药品中 N-亚硝胺类化合的痕量检测提供科学数据。结果:本次检验药品中不含N-亚硝胺类化合,NDEA、NDMA、NDIPA的平行加标回收率为最大为114.6%,最低91.5%,相对标准偏差:0.975%~3.02%(n=6)。结论:GC-MS/MS法操作方便,能够为药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含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可推行。

  • 标签: GC-MS/MS法 药品 N-亚硝胺 回收率 气质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利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的方法,给患者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患者90例作为对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禁饮方法,观察组采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康复指标评分、围术期血液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康复指标评分、围术期血液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来说,医院为他们提供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的方法,可以优化患者的临床康复指标,改善血液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 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患者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口服碳水化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石症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传统禁食禁饮组(C组)和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组(P组)。2组术前晚20:00后均禁固体食物,C组术前晚21:30后禁饮,P组术前晚21:30服用12.5%碳水化合800 ml,并于术晨05:00至05:30服用同类碳水化合400 ml。于术日07:30(口服碳水化合后2 h,T1)行胃窦部超声检查,确定胃内容物性质,并进行Perlas分级,计算半坐位和右侧卧位下胃窦横截面积(CSA),计算胃容积(GV)和胃容积体重比值(GV/W比值)。胃内含有固体或胃内容为液体且GV>1.5 ml/kg定义为饱胃状态。T1时评估为饱胃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口服碳水化合后3 h,T2)再次行胃窦超声检查。记录T1、T2时饱胃发生情况,T2时记录患者饥饿感、口渴感以及禁食期间满意度评分,记录返流误吸、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1时P组半坐位CSA、右侧卧位CSA、GV、GV/W比值、饱胃发生率和Perlas分级增加(P<0.05),T2时饱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饥饿感、口渴感评分下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0.05),术后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口服碳水化合可能存在胃排空延迟,可适当前移口服碳水化合的时间窗(术前3 h)。

  • 标签: 碳水化合物 手术前护理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胃排空
  • 简介:你知道什么叫“顺序进餐法吗”?女演员积由美子小姐为大家亲身讲授有效、实用的瘦身秘诀。

  • 标签: 瘦身法 碳水化合物 食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073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方法以2.2.15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073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在最大无毒浓度以下将药物用培养液对倍稀释成50、25、12.5μg·mL^-1加入2.2.15细胞进行培养,每4d换同浓度药物培养液;分别收集第4、8天以及停药后4天的培养液上清,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HBsAg、HBeAg含量。结果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073最大无毒浓度为50μg·mL^-1,在最大无毒浓度时对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8天时的抑制率为59.3%,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9μg·mL^-1,治疗指数(TI)为3.1;但对HBeAg无明显抑制作用,第8天时的抑制率仅为25.5%。结论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073对2.2.15细胞HBsAg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 2.2.15细胞 HBSAG HBEAG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合急性毒性的可行性,为建立细胞毒性试验预测急性毒性试验平台,开展化合急性毒性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种受试,开展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以IC50结果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进行线性回归,将拟合的曲线与RC模型曲线进行比较。同时,将受试的IC50值代入RC模型方程获得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依据GHS急性毒性分级法进行分级,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分级进行比较,同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结果符合试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受试拟合曲线与RC模型曲线几乎平行,11种受试中,LD50预测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一致的有9种。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IC50值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r=0.997,P〈0.01)。受试分级结果与实际分级具有等级相关性(Spearmanr=0.905,P〈0.01)。结论在本试验体系下,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能够较好地预测急性毒性。既可以作为化合急性毒性的快速初筛,又可为动物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BALB/C 3T3细胞 中性红摄取试验 急性毒性预测 验证研究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用已烷萃取浓缩滴滴涕,六六六,除草醚以氯苯系化合的具体步骤,并且找到了同时测定以上项目的最佳色谱条件,把国家标准检验法用三种萃取剂萃取,在三种不同的色谱条下测定的三类项目,简化为一种萃取剂萃取,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测定,减轻了2/3的工作量,节省了2/3的分析时间,对水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水质测定 气相色谱法 滴滴涕 氯苯系化合物
  • 简介:目的:对粘细菌SorangiumcellulosumSo0157-2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色谱层析对提取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一维、二维的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合的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seco-epothiloneA(1)和1-methyl-seco-epothiloneA(2)。结论:化合1和2都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其中1是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

  • 标签: 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 埃博霉素 NMR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日用化学品等引起的室内污染逐年增加,室内空气的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挥发性有机化合(Voliatileorganiccompounds)与人体健康有一定关系,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其标准系列的配制有气体外标法、液体外标法,

  • 标签: 体外 室内空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人体健康 外标法 质谱分析
  • 作者: 罗小练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罗小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无法治愈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出现记忆障碍、失语、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这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