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1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放射诊断57例、放射治疗49例、核医学52例和介入放射学56例共4组。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工种间放射工作人员间无着丝粒片段(ace)率、易位(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6、19.965、32.82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的ace率、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高于放射诊断组(χ介入2=4.711、10.798、10.845,P<0.05;χ核医学2=3.853、7.674、7.708,P<0.05)和放射治疗组(χ介入2=9.209、9.772、21.330,P<0.05;χ核医学2=8.010、6.969、10.812,P<0.05)。不同工龄组间放射工作人员的t率和总畸变率存在差异(χ2=7.706、6.667,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的ace率、t率和总畸变率亦存在差异(χ2=12.263、15.360、21.478,P<0.01),且t率和总畸变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升高趋势(r=0.347、0.263,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工种和年有效剂量是影响染色体畸变水平的因素(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和0.5~1 mSv组的IRR=1.797、2.136、1.422,P<0.05)。结论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这两个工种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染色体畸变 工种 工龄 年有效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是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等,而在日常工作中,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会与污染物品及有害物质发生接触,进而面临职业暴露风险,对健康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本文特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围绕防护措施展开探讨,也可以为业内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影响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的活度,并估算年待积有效剂量,分析碘治疗人员的内照射现状。方法选择甲状腺内照射碘测量仪,对山东省6家医院进行调查并进行甲状腺131I活度测量,得出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的检出率和活度值,进而计算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6家医院共有63名碘治疗工作人员接受测量,其中有52人甲状腺内检测到131I,检出率83%,测得131I活度大多低于200 Bq。估算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0.23~7.78 mSv,其中有84.6%的人年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各医院在辐射防护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内照射 131I 甲状腺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病因概率的计算方法,为我国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判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日本原爆幸存者拟合得到的男性乳腺癌超额相对危险(ERR)模型与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VII提供的女性乳腺癌超额绝对危险(EAR)模型两种方法,对既往1例被诊断为男性乳腺癌病例进行乳腺剂量及其病因概率的计算。结果通过男性乳腺癌ERR模型计算病因概率(PC)均值为94.6%,95%PC上限为98.3%。女性乳腺癌EAR模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基线,PC均值为70.3%,95% PC上限为153.3%,而采用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基线则PC均值为99.2%。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均可判定该男性所患乳腺癌是由职业性放射性暴露所致。结论采用女性乳腺癌EAR模型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基线计算95%PC上限高于男性乳腺癌ERR模型,但对于女性乳腺癌EAR模型估算病因概率的不确定度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建议将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列入我国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对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补充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满足潜在的索赔需求。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电离辐射 职业性放射性肿瘤 病因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苗后不良反应与抗体水平,为疫苗接种提供研究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广州某三级医院的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受北京生物或者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完成2剂次接种后14 d、6个月后新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 2种抗体结果。1 280人中新冠疫苗接种后14 d自愿检测抗体者有375人(A组),接种6个月后自愿检测者有238人(B组),接种14 d后与6个月后均有检测抗体者123人(C组)。其中男469人、女811人,疫苗接种年龄段为18~59岁,分为18~38岁(低年龄组)与39~59岁(高年龄组)。分别统计分析A组、B组、C组内性别之间以及高、低年龄组之间产生的IgG和IgM 2种抗体水平,并且比较C组2种抗体在接种后14 d与6个月时的变化。数据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2 428人次接种信息,监测不良反应信息27条,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27/2 428),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8%(19/2 42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42/2 428)。A组阳转率IgG为92.0%(345/375),IgM为45.6%(171/375);抗体S/CO值IgG为14.90(5.80,31.70),IgM为0.88(0.30,2.98)。B组阳转率IgG为49.5%(118/238),IgM为0.8%(2/238);抗体S/CO值IgG为0.99(0.35,3.01),IgM为3.00(0.20,0.07)。C组接种14 d后IgG抗体S/CO值为14.80(6.98,29.60),接种6个月后为0.95(0.29,2.80);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为0.89(0.30,2.94),接种6个月后为0.03(0.02,0.07)。B组接种6个月后IgG抗体以及C组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男性均显著低于女性(均P<0.05),其他各组接种后14 d或6个月后IgG和IgM 2种抗体均于性别、高低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中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高、低年龄组,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IgG、IgM 2种抗体S/CO值均较接种14 d后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北京生物和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在该医院工作人员中的应用,取得了近期的预期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产生了免疫抗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在 2019年末在我国武汉爆发,由于其爆发突然性、高传染性以及高致病性,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地区的医疗资源出现挤兑,对其他多种疾病的诊治造成了影响。消化科 是医院中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消化内镜工作人员对患者检查需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及内呼吸道,感染风险较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自己,避免不被新冠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从医院防控与自身防控两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内镜工作人员 防控措施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管理理念对护士产生影响的不同,探讨现代人性化管理理念促进医院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在职护理工作人员分层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现代人性化管理理念对护理工作人员正面影响的评分均高于独裁式领导行为管理理念,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人性化管理理念可广泛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护士长 管理理念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标准是为实施国家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众健康,结合实际需求,对职责范围内相关事项,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亦是标准化活动的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我国疾病防控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卫生标准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疾病防控与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国家强制实施的公共卫生标准在各部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对公共卫生标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欠佳,导致疾病监测与预防工作不甚理想,故而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效果。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公共卫生标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性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30名,并采用综合性干预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步骤和流程。记录干预前后按照正确方式进行带手套、口罩进行操作、穿防护衣服和无菌鞋、洗手方式等操作的例次。结果综合性干预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平均分数从51分上升到9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也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干预不仅强化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同时提高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质量,降低了职业感染发生率,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值得各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性干预 消毒供应室 职业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场和医院放射线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方法将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体检的2 239名放射线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其中杭州市某机场放射线工作人员519人为观察组,医院放射线工作人员1 720人为对照组,收集个人外照射剂量及晶状体浑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剂量统计,对照组2017年度人均年受照射剂量为(0.137 8±0.142 5)mSv/a;观察组晶状体浑浊率为2.03%(12/519),对照组为6.51%(112/1 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0,P=0.000)。两组不同年龄段晶状体浑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5年工作人员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晶状体浑浊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8,P=0.004)。结论机场放射线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率低于医院放射线工作人员,但机场放射线工作人员未按照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应加强监督管理。

  • 标签: 人员,放射工作,医院 人员,放射工作,机场 浑浊,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高峰期采用 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宝山区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评分。结果共调查了 613 医院工作人员。其中焦虑自 评量表评分(41.02± 9.2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3.40±11.94)分,SAS 和 SDS 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 均< 0.05)。女性、 本科及以下学历、临床护理岗位、平时身体状态差等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充分了解医院医护人员心理情况,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干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医务人员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异常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方法采用胸章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00人次剂量监测中,有106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占0.71%。最大剂量为51.0mSv,最小剂量为1.62mSv。结论剂量异常大多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剂量偏高主要是介入工作人员床旁操作。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正确佩戴剂量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个人剂量 放射工作 监测
  • 简介: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整体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还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发展。近年来,我院围绕“三个提高”,努力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素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基层医院妇产科 护理人员素养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规范ICU工作人员手卫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ICU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25名工作人员,包括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实习生、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110人,实验组1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式,两组在进行培训前先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考核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讲授法和操作示范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自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培训。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在干预前、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正确率及执行率.结果:培训后,实验组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思维导图 工作人员 手卫生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技能培训对药房工作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药房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及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措施,观察技能培训前后药房工作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的变化。结果技能培训后药房工作人员各项工作差错率明显对于技能培训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能培训后责任心、团队凝聚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无形成果评分明显高于技能培训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能培训可显著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且可增强凝聚力、责任心等无形成果,在药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技能培训 药房 人员素质 服务水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