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食管癌病灶的最佳keV值并评估其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男42例、女8例,年龄49~78(65±7)岁。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并重建得到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应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不同能级水平图像与SNR、CNR的相关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CT和最佳keV值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结果常规CT图像与40~200 keV VMI图像的SNR、CN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40 keV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CT图像和70~200 keV VM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200 keV VMI的能级水平与SNR、CNR呈负相关(SNR:r=-1.000,P<0.001;CNR:r=-1.000,P<0.001)。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8.37,P<0.001),其中40~6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CT图像(P均<0.05)。40 keV VMI和常规CT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期的准确度均为62.9%(22/35)。结论新型探测器光谱CT 40 keV VMI显示食管癌病灶最佳,其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与常规CT相似。

  • 标签: 食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空间扫描统计量在乙型脑炎聚集性探测及其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对2007年四川省乙脑发病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空间聚集性探测结果显示,在乙脑具有聚集性的时间段内其空间聚集区域存在明显差异。7月共探测到发生乙脑聚集的区县19个,8月共探测到发生乙脑聚集的区县14个。结论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有效对乙脑的空间聚集性做出早期预警。

  • 标签: 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 传染病 空间聚集性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双层探测器光谱CT带来了全新的能量成像模式,其基于双层探测器实现“同源、同时、同向”的能量成像要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中华放射学杂志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临床应用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在心脏、腹部、外周血管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阐述,旨在总结应用经验,为提升临床应用水平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能量 专家共识
  • 简介:分析了探测器位姿误差对三维CT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计算机模拟和MTF曲线对比结果表明:探测器沿x、y、z方向的位移不会对重建质量产生影响,只影响断层的位置。而其绕x、y、z三坐标轴的摆动会对重建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偏摆角控制在"0.2°以内、俯仰角控制在"1.0°以内、扭转角控制在"0.4°以内即可满足重建图像的质量要求,从而为实际的三维CT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三维CT 探测器 误差 FDK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在床旁DR检查中应用无线平板探测器的作用。方法 400例需要接受床旁DR检查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根据抛硬币法对其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均为200例。前者使用有线平板探测器检查,后者则应用无线平板探测器检查,观察对患者的检查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摄片质量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床旁DR检查 无线平板探测器 有线平板探测器 检查质量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颅脑血管成像(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10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层探测器头颈部光谱CTA及颅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CTA重建的碘密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上测量并比较灌注缺损区及健侧的碘密度值、有效原子序数值,在CTP图像上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脑血容量(CBV)值、脑血流量(CBF)值,同时测量脑灌注缺损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碘密度值与CBV值、碘密度值与CBF值、有效原子序数值与CBV值、有效原子序数值与CBF值、CTA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与CTP-CBF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碘密度值[(0.22±0.07)mg/ml]、有效原子序数值(7.38±0.05)、CBV值[(1.9±0.7)ml/100 g]、CBF值[(15.1±5.9)ml/(100 g·min)]均显著低于健侧[碘密度值(0.44±0.10)mg/ml、有效原子序数值(7.52±0.06)、CBV值(3.4±0.7)ml/100 g、CBF值(57±27)ml/(100 g·min),t值分别为-14.7、-14.5、-11.2、-9.7,P<0.001];光谱CTA显示的脑缺血面积[(2 292±1 393)mm2]与CTP-CBF图显示的脑缺血面积[(2 290±1 359)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94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碘密度值与CBV值呈正相关(患侧为r=0.350,P=0.039;健侧为r=0.551,P=0.001);有效原子序数值与CBV值呈正相关(患侧为r=0.488,P=0.003;健侧为r=0.552,P=0.001);光谱CTA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与CTP显示的脑灌注缺损面积存在强相关性(r=0.993,P<0.001)。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A可实现对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脑组织灌注缺损程度“一站式”评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的评估方法。

  • 标签: 卒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碘密度图 有效原子序数图 脑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对移植肾动脉显示的最适能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因肾移植术后血压升高、肌酐升高或超声疑诊移植肾动脉狭窄而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移植肾动脉成像的患者16例。重建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和40~20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对120 kVp PI和VMI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客观指标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SNR、CNR与能级水平的相关性;SNR和CNR最高的VMI与其他各能级VMI及120 kVp PI间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结果VMI的SNR和CNR与能级水平呈负相关(r=-0.86、-0.88,P均<0.001)。40 keV VMI的SNR[22.80(18.57,34.16)]和CNR[35.38(25.97,39.01)]最高,显著高于120 kVp PI和50~200 keV各能级VMI的SNR和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 keV VMI和120 kVp PI的容积再现图对移植肾动脉显示情况的主观评分分别为5(5,5)和4(3,5)分,基于40 keV VMI的评分显著高于120 kVp PI(Z=-2.60,P=0.009)。40 keV VMI与50、60、70 keV VMI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1.41、-1.73,P=0.317、0.157、0.083),而基于40 keV VMI的主观评分高于80~200 keV VMI的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移植肾动脉成像的最适能级为40 keV。

  • 标签: 肾移植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虚拟单能量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探测颈项透明层厚度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妇产科例行产前检查的胎儿畸形高危性的60例孕产妇资料,并且所有孕产妇全部接受B超探测颈项透明层厚度数值的检查。观察并有效评估B超探测颈项透明层厚度值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60例胎儿畸形高危性的孕产妇在B超探测颈项透明层厚度进行胎儿畸形筛查中,有2例胎儿被发现为畸形,其畸形发生概率为3.33%;在尚未被发现的畸形胎儿中,有10例胎儿通过B超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均≥2.5mm,有48例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2.5mm;在被发现的畸形胎儿中,有2例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均≥2.5mm。结论孕周数为11~13周的孕产妇,通过B超探测颈项透明层厚度,对于胎儿畸形的筛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优生优育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并广泛推广。

  • 标签: B超 颈项透明层厚度 胎儿 畸形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探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初诊12例、经治57例)前列腺癌患者99mTc-PSMASPECT/CT结果,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和(或)转移灶的价值,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所有69例患者中,6例根治术后PSA<0.2ng/mL患者为治愈状态,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阳性率77.8%(49/63)。99mTc-PSMA阳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25.52ng/mL,范围0.853239ng/mL)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0.35ng/mL,范围0.0039.28ng/mL)(P<0.001);在初诊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中,阳性率高达97.4%(37/38)。99mTc-PSMA阳性组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阴性组患者(P<0.001)。结论:对于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99mTc-PSMASPECT/CT对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决策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99mTc-PSMA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64排CT探测器Z轴参数在头颅CT平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头颅CT平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Z轴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研究组应用Z轴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的CT值、CNR以及S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用64排CT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平扫的过程当中,Z轴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与Z轴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最终获得的图像在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所需扫描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射线的利用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质量 64排CT探测器 Z轴 噪声
  • 简介:摘要石油资源是国家发展中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石油勘探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石油物探测量精度,本文将针对3S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石油物理勘探测量 GPS技术 RS技术 GIS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方法选取75例3~7岁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儿童,依次进行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测试,并记录结果和参数。结果腺样体Ⅲ度肥大患儿出现A型鼓室图的概率、声反射引出率、平均峰压值均明显低于I度及II度肥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III度肥大患儿的DPOAE较I度肥大患儿(1~8kHz),较II度肥大患儿(1.5~8kHz)引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抗为A型的患儿中,声反射未引出者的DPOAE在0.5~2kHz区域引出率低于声反射引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腺样体肥大的学龄前儿童应常规行声导抗和/或耳声发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该人群是否伴有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的中耳影响不同,III度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大,程度重。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增殖腺 中耳炎 伴渗出液 声导抗 耳声发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使用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对诊断盆腔粘连导致高位输卵管患者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对我院21例临床高度怀疑输卵管妊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经阴道检查因盆腔粘连而导致输卵管位置较高,双侧附件显示不清,改用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结果经阴道探测均未显示异常回声包块,后改用阴道探头在腹部探测,19例在腹部均可见异常回声包块,其诊断符合率达90.5%。结论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是经阴道探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提高了高位输卵管妊娠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阴超探头 高位输卵管妊娠 异常回声包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对诊断盆腔粘连导致高位输卵管患者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21例临床高度怀疑输卵管妊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阴道检查因盆腔粘连而导致输卵管位置较高,双侧附件显示不清,改用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结果经阴道探测均未显示异常回声包块,后改用阴道探头在腹部探测,19例在腹部均可见异常回声包块,其诊断符合率达90.5%。结论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是经阴道探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提高了高位输卵管妊娠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阴超探头 高位输卵管妊娠 异常回声包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直肠癌病灶的最佳keV值,并探讨其对直肠癌T分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3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手术1周前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基于静脉期CT图像重建40、50、60、7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和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测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获得最佳keV VMI。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基于最佳keV VMI和120 kVp PI术前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图像CT值、SNR和CNR,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准确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直肠肿瘤SNR及CNR在40~70 keV VMI均优于120 kVp PI,40 keV VMI的肿瘤SNR高于其他图像(P<0.05),且在40 keV VMI可获得较高的CNR,但与50 keV 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60 keV VMI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120 kVp PI(P<0.001)。40 keV VMI为最佳图像。40 keV VMI与120 kVp PI术前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7.4%(29/43)、48.8%(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在术前诊断局部进展期(T3~4期)直肠癌方面,40 keV VMI的诊断准确率(83.7%,36/43)和特异度(58.8%,10/17)均明显高于120 kVp PI(P=0.016、0.031)。结论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40 keV VMI图像质量较好,可提高术前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光谱CT 虚拟单能谱图像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锂矿产深部探测与锂资源开发利用的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锂能源金属矿产深部探测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当前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提出了我国锂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keV)能级的图像以及常规图像,共计12组。测量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管腔直径,采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差值来表示晕状伪影,并以支架中段管腔的噪声来表示图像噪声。同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图像噪声、支架内管腔的强化程度、支架内管腔的晕状伪影以及诊断信心进行主观评估。各参数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在不同能级图像中的差异。结果在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直径测量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7.270、426.375、400.981,P<0.001)。120~200 keV单能级图像所测量的支架内管腔直径较常规及60~100 keV单能级图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之差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242.193,P<0.001),且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均低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值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161,P<0.001),且110~200 keV单能级图像低于60~10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强化程度、晕状伪影和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中,各组图像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33.827、455.989、276.824、399.497,P<0.001)。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噪声评分高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的强化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晕状伪影评分高于60~9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评分高于其他单能级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够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CCTA检查,且12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R以及两种DR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的使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CR以及两种DR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拍摄的照片各400份,由我科1名副主任医师与5名主治医师对所选摄片进行统一分析,对三种设备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另外由2名摄影技师评估三种设备的性能。结果经过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CR、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的甲级片率分别为71.00%、82.00%、85.00%;CR、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的综合得分分别为89分、92分、94分。结论从工作效率、摄片质量以及成像速度上来看,DR优于CR,但从灵活性上来看,CR优于DR,且CR可以与普通X线机、普通钼靶X线机、床边机、普通口腔全景X线机配合使用。

  • 标签: CR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2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在兆伏级光子束和电子束辐射中的性能。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提供的光子束和电子束能量对W2闪烁体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内容包括静电计读数稳定性、W2剂量和剂量率线性以及角度响应,同时研究W2校准系数给剂量测量带来的不确定度。结果静电计读数稳定性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在0.03~0.47之间;W2剂量的线性回归因子均为1.0;剂量率线性的最大偏差为0.61%;6和10 MV的切伦科夫校准因子(CLR)分别为0.741和0.746,6、9、12和15 MeV的CLR分别为0.750、0.753、0.757和0.757。照射能量为15 MeV时剂量不确定度最大,偏差为3.15%。结论经双通道信号测量修正得到的信号不随角度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在高能电子束流下也成立。证实切伦科夫校准因子线性良好,该探测器可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非共面射野剂量学测量。

  • 标签: W2塑料闪烁体 切伦科夫校准因子 角度响应 放射治疗
  • 简介:腹膜透析植管是腹膜透析的关键环节,如植管方法合理可减少漂管、疼痛、堵管、出血等植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率,减少患者痛苦。经典的植管方法只提到将导管末端植入真骨盆内(道格拉斯窝)即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目前尚未有针对导管植入该陷凹的深度及其与植管并发症关系的报道,本研究应用超声探测的方法,通过测量腹膜透析直管腹内段末端与道格拉斯窝底部的距离,研究其与植管并发症的关系,并为进一步寻找更为合理的腹膜透析植管的体表定位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腹膜透析管 超声探测 并发症 植管 内段 导管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