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茉莉扎根中华香飘四海五洲———记《茉莉花》的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及其文艺生涯□许士坤1997年6月30日午夜,在香港会展中心会议大厅举行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当《茉莉花》的旋律在全世界面前...

  • 标签: 茉莉花 搜集加工 整理者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淮海战役 文艺大众化
  • 简介: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与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同一类型的教育,近些年来,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与台湾技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今后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可以吸取台湾技职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大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台湾技职教育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其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希望能为大陆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 标签: 台湾 技职教育 机械专业 课程教学
  • 简介:1956年工资改革奠定了计划经济时期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希望通过建立等级工资制、扩大级差、推广计件工资和建立奖励制度等方式,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笔者以上海市档案馆藏相关档案资料为依据,对全行业合营前后上海纺织业新合营企业工人的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1956年的这次工资改革在增资指标不断降低、保证工资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贯彻所谓"按劳取酬"的工资原则、建立合理等级工资制度、促进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目的。而在全行业合营前后积累的如工资制度混乱、冻结工资、取消变相工资等问题,更加剧了这次工资改革的负担,最终导致这次工资改革只能是一次十分不彻底的调整性改革,不仅没能建立稳固的工资体系,甚至加剧了工资工作的随意性。此后企业职工工资制度不断受到政治、文化等非生产因素影响,逐渐走向"平均主义",成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非制度"化的集中表现。

  • 标签: 上海 1956年工资改革 纺织业 新合营企业 平均主义
  • 简介:迳启者案奉汉口市政府普字第一四八二号密令内开:【查现值抗战时期交通阻梗、本市烟煤来源亦因之断绝,虽经武汉煤炭消费管理委员会设法接济统筹支配,无奈供不应求,艰困日深,尤以电厂关系市民日需,需煤最巨,前因不得已停止日电供给,勉维现

  • 标签: 汉口市 同业公会 银行业 煤炭消费 照明 抗战时期
  • 简介:民国前期江南地区的新式灌溉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往的研究成果重心多在农田灌溉形式的转型,本文则从生产资料供给部门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工促农”。民国前期江南农村对新式灌溉的需求带动了城市机械工业的发展,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则以其熊彼特式创新精神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农村的技术,保障了灌溉机械的供给,新旧部门间形成良性互动。然而,由于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迟滞,机械工业无法对农村经济社会施加更加正面的影响,产业间的联系仍相当脆弱。

  • 标签: 机械制造业 灌溉 江南 以工促农 熊彼特式创新
  • 简介:解放后,上海机械工业同业公会面临强势国家介入下的重组,国家权力由“不在场”而登上前台,公会则由同业组织异化为政策工具。然而,早在解放前,公会曾主动请求政府实施类似加工订货的反市场政策,但旧政权无力施行。因此,解放后以加工订货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实现了公会的期望,符合行业利益。然而,随着国家可以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公会的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本身也趋于解体。该案例表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可以一致,同业公会的消亡并不一定与产业的衰败相伴随。

  • 标签: 同业公会 机械工业 产业政策
  • 简介: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使贵州小松机械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销售业绩像滚雪球般膨胀,一年比一年强,从成立之初年销售额600多万,一跃而至现在的6至7个亿。员工数量也从最初的10余人增至300多人。

  • 标签: 机械工程 服务质量 政协委员 市场竞争 贵州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