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谈起曾经深切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遭遇,并与中国人民同心协力,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士,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埃得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路易·艾黎等国标友人。而对于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事业中,曾一度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友人罗别愁(MAGDALENAROBITSCHE),知道的人却不多。其实,罗别愁不仅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帮助过我们,而且还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 标签: 捷克斯洛伐克 国际友人 中国人民 中共领导人 战争年代 外国人
  • 简介:21世纪伊始,被称之为新经济的文化产业,依托高科技的创新之势,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跨越式迅猛发展的态势。与世界新经济同步,中国文化产业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文化与产业的嫁接,学术与现实的交融,战略与发展的创新,使得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文明,得以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 标签: 中国文化产业 国际论坛 世界范围 中华文明 历史文化 当代中国
  • 简介:2004年7月28日至31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主办的"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印尼、台湾、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部分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一些最新考古发现;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安阳殷墟和和其他一些古文化遗址.在考察殷墟遗址并听取了安阳市领导关于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报告后,均认为安阳殷墟遗址完全具备列入"世遗"的条件,一致呼吁将安阳殷墟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安阳殷墟 古文化遗址 殷商 商文化 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遗产
  • 简介:2014年10月10日至11日,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暨草原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福建、浙江、贵州、四川、广西、宁夏、洛阳、北京、上海、重庆等省(自治区)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考古文博院系,中国文物报、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新闻媒体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文物部门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研究 文物考古研究所 草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 简介:<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历史系、广东民族研究所,广东社科联、广东历史学会,汕头历史学会,汕头大学及汕头历史学会香港分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国际汉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苏联、美国、日本、新加坡、港澳地区以及北京、上海、云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国内外学者济济一堂就“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

  • 标签: 汉民族研究 学术讨论会 少数民族 汉族 历史学 发展与进步
  • 简介:在“千城一面,千城一色”的城市发展压力下,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面临着如何保留与传承城市的专属记忆,进而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如何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与地方感和增强外来游客的城市记忆体验等问题,而城市记忆重构无疑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节事活动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节事活动记忆重构更成为城市记忆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与理论研究课题。文章选取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研究案例,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记忆重构等问题。文章主要从记忆载体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不同记忆主体(居民和游客)的重构过程、记忆媒介、记忆主题与内容、权力主体等五个方面,探析青岛国际啤酒节记忆的重构过程,并做出讨论。

  • 标签: 国际化 城市记忆重构 青岛国际啤酒节
  • 简介:为庆祝我国第三个航海日,2007年7月10日,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国家有关部委领导、600年前郑和舰队下西洋所经沿岸的20多个国家或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官员、国内外嘉宾、新闻记者共300多人参加论坛。

  • 标签: 郑和航海 国际论坛 经济文化 青岛 市人民政府 乌云其木格
  • 简介:2008年4月16~28日,新疆地方志编委会、新疆地方志学会和宁波大学联合举办宁波大学第一届新疆第二轮修志人员业务骨干培训班。来自《新疆通志》各专业志编辑室和各地(州、市)、县(市、区)史志办公室的98位学员参加培训。新疆地方志编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疆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编审刘星出席开学典礼和结业仪式。

  • 标签: 《新疆通志》 宁波大学 业务骨干 修志人员 培训班 地方志学会
  • 简介:2002年9月9日,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隆重开幕。当我们《北方旅游》杂志社一行人到达丹东时已是傍晚时分。西天正燃烧着绯烈的红云,雄伟的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在万顷江水的映衬下,如同一道起伏的波浪,一直延绵过江心。与大桥相隔不远,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那场战争的见证——鸭绿江断桥。在渐浓的暮色中,它的剪影肃穆庄重,在江心线中国一侧巍然屹立,它象征着中化民族坚强不屈,终将美好的精神。昨夜的一场小雨,把今天的空气洗得分外清新。断桥正对面的四星级饭店——中联大酒店内灯火通明,二楼宴会厅里中外宾客汇聚一堂,市政府主抓旅游工作的于怀乐副市长正在向中外来宾致辞,作为这届旅游节重头戏之一的大型文艺演出《望丹东》,就要在新落成的万隆体育场拉序幕了。晚7点,街道上人头攒动,体育场上空几道雪亮的探灯直刺天幕,这个沿江,沿海,沿边的边境小城人民的盛大节日正在渐进高潮。

  • 标签: 丹东市 国际旅游节 中国 黑龙江 旅游业 旅游资源
  • 简介:中印“兄弟”情谊的大起大落,是尼赫鲁时代中印双边关系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尼赫鲁时代中印“兄弟”情谊的大起大落与许多因素相关,国际关系的演化变迁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全球冷战背景下的印巴敌视、中美对抗、中苏友好、美巴结盟催生了中印兄弟情谊的到来;而中苏分歧、印苏友好、中美敌对、印美接近、印巴对抗、中巴联合则加剧了中印关系的恶化与破裂。尼赫鲁时代中印“兄弟”情谊的大起大落,从国际关系演化变迁的视角,为当代和未来中印关系提供了值得反思和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 标签: 国际关系 中印“兄弟”情谊 中印关系
  • 简介:许多明史界和国际关系史界的研究者都认为,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最为典型的“华夷秩序”体系。帝制中国的“华夷秩序”体系可谓“春秋公法”,牢牢笼盖朝鲜、琉球和日本,使东北亚诸国诚心向化、恭谨输贡、严守藩封,心悦诚服奉帝制中国为天朝上国。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十分复杂、十分诡谲,“华夷秩序”体系遭到严峻冲击和挑战。日本始终没有承认明代中国的宗主地位,明日关系与明朝关系、明琉关系不可等同视之,有本质差异。特别是日本在十六世纪中叶结束南北分裂后,侵朝鲜、伐琉球,叫板明朝独大地位,俨然在构筑“华夷秩序”之外的“和夷秩序”,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二元的。

  • 标签: 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 “华夷秩序” “和夷秩序” 二元结构
  • 简介:当代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从新中国算起将近70年,从新时期算起将近40年,已经到了应该总结也可以有所总结的时候。问题是如何总结,如何来看待和总结当代中国古代史研究所走过的学术道路。赵轶峰教授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学术总结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认识路径,给会议定了一个很好的主题:“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这个题目显示的是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

  • 标签: 古代史研究 国际视野 新中国 路径 中国古代史 学术道路
  • 简介:回顾1977年以来博物馆日的主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全球博物馆发展的成熟和博物馆学理论的完善,博物馆的目光聚焦从单纯的存在环境、职能解释越来越倾向于与社区、社群关系、文l"g流动产生关联,表现出对自身能力延展一探究竟的兴趣,致力于增强其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尤其是近年来,当记忆、创新这样的表述频繁加诸于上,是否可以理解为博物馆已不满足于成为传统的“物”的功能性聚集场所,更是人类行为发生的传递者甚至是主动引导者,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将要或已经成为社会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 标签: 国际博物馆日 理念创新 博物馆发展 社群关系 自身能力 社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