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民族特色之一,也是艺术辨证法的一种体现。苟子对“中和之美”有他的创新见解,使“中和之美”的传统美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苟子赋予“中和”以新的含义,在“中和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则可从”的主张。他说:有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贯之大体未尝亡也,乱生其思,诒尽其详,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天论》)苟子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出发,在兴废治乱的发展变化中,探求贯穿其中的常衡之路,寻找一

  • 标签: 荀子 发展变化 我国古代 艺术辨证法 美学思想 传统美学观
  • 简介:五月下旬,马思聪诞辰100周年学术思想论坛在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厅举行。广东省文联、马思聪的故乡海丰县人民政府、中央音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广州培正同学会的领导,以及马思聪生前的学生、好友、亲属,著名小提琴家叶惠康、杨宝智、向泽沛、黄晓和、黄旭东、顾小梅、李自立、马之庸等嘉宾、专家出席活动。

  • 标签: 广州大学城 学术思想 马思聪 论坛 华南理工大学 诞辰100周年
  • 简介: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本文拈出“观物”与“观我”、“对待”与“旁通”、“物一无文”与“物无一则无文”三对范畴,对其关于书艺之本质论、发展论和方法论的审美理想作了简要考察,认为“辩证”是刘熙载书艺思想最突出的表征,而且刘氏对艺术创作中一系列矛盾关系的辩证本性的探讨,较其前人更为自觉、深刻和全面。本文同时指出,刘熙载关于书艺的理想境界是“中和”,而“中和”也是其辩证思想的最终价值取向。

  • 标签: 刘熙载 文同 自觉 学思 审美理想 古典
  • 简介: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先行者和启蒙者,他们通过音乐教育和创作实践,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李叔同为中心,从分析和论述他在音乐教育、创作、理论等方面的实践入手,对其音乐教育思想作全面论述.

  • 标签: 李叔同 先器识而后文艺 以学生为本 爱国奉献 乐歌创作 《音乐小杂志》
  • 简介:徐悲鸿(1985—1953),原名寿康,别署江南布衣、东海王孙、黄扶等。江苏宜兴人。七岁学书,九岁随父徐达章学画,早年入上海震旦、明智大学学习。后东渡日本,翌年赴法,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弗拉孟画室学习西画。,归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国立艺术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在绘画创作上,他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在继承中国绘画优秀传统上吸取西画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书法上,他推崇自然天真之美,书风雄强洒脱,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 标签: 书法风格 徐悲鸿 美学思想 中央美术学院 大学学习 高等美术学校
  • 简介: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多方面证据显示出作曲家将多重的思想寓意寄予其中。歌剧首先显示出明显的基督教内涵,并且在场景、剧情等方面使人联想到基督教的教义。而在基督教的表象之下,歌剧也体现出佛教的某些寓意,这一点从歌剧中对于重点剧词的强调,对人物整体经历和命运的设计中能够揭示出来。不仅如此,众多评论家的全方位解读,也使得歌剧反映出更为复杂的寓意内涵,包括种族主义等多方面的内容不断地成为重要的话题。瓦格纳呈献给世人的这部复杂、如谜一般的经典作品,也将随着它的广泛上演展现出更为多样的思想内容。

  • 标签: 瓦格纳 《帕西法尔》 思想寓意 基督教 佛教 种族主义
  • 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记载,古车的设计大致能反映出某个时期设计的总体水平。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以及稍后的金文,均已出现了“车”字。甲骨文中的“车”字.主要画面为两个车轴辘。因此,

  • 标签: 设计思想 中国 车轮 古代 甲骨文 “车”
  • 简介:丁鸣是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坚持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强调创作激情和创作态度对师承和创作流派的重要意义。他善于处理音色和力度的细微变化与作品情感的关系,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

  • 标签: 丁鸣 音乐创作 音乐思想
  • 简介:塞尔日·达内(SergeDaney)是法国著名影评人,曾任《电影手册》主编、《解放报》文化版主编等职,在近30年的电影批评中,塞尔日·达内发表了近千余篇文章,他的评论思想既继承了巴赞的迷影色彩,又试图赋予电影以干预现实的权力,其中关于“电影的现实幻觉”、“电影此在”和一系列意识形态批评在法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继安德烈·巴赞之后法国最重要的影评人。1991年创办了电影杂志《Trafic》,成为法国最重要的专业电影杂志之一。

  • 标签: 影评 塞尔 《电影手册》 意识形态批评 《解放报》 电影批评
  • 简介:大幕拉开,在庄严肃穆的布景下,一位披着金色斗篷的主教庄严地坐在椅子上,在听从一位姑娘的忏悔,他神情庄重,话语深情……然而他们的谈话却不时被邻近传来的惨叫声所打断。最后主教站起身来,脱掉衣服,却原来是一位扮演者,那位虔诚的忏悔者原来是一位妓女,他们所处的环境竟然是一所妓院。这就是中央实验话剧院排演的《阳台》的

  • 标签: 日奈 阳台 戏剧思想 荒诞派戏剧 警察局长 话剧院
  • 简介:为使律学研究走出象牙之塔,与当代音乐实践接轨,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挖掘了律学家朱载埔丰富的思想内蕴:1.从其逻辑律学思维中获得了律学内在发展规律的启示;2.从其辨证律学思维中获得了律学变通规律的启示;3.从其道器并重的律学思维中获得了律学实证规律的启示。以期寻求开拓当今学科的发展,达到古为今用之目的。

  • 标签: 朱载埔 律学 思维 古为今用
  • 简介:包世臣是推动清代碑学运动的中坚力量,他的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碑学观念吸引了众多书法学习者,并凝聚成“包派”。那究竟什么是“包派”呢?为什么包世臣的思想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文章从清代经世致用的大的学术背景出发,挖掘包世臣的经典碑学理论《艺舟双楫》中贯穿的经世思想,并从包世臣本人出发,阐述他的社会经历、人格魅力以及广泛交游在“包派”形成中的关系网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传播途径特别是包世臣论著的大量出版在“包派”形成中的媒介因素。

  • 标签: 碑学 经世致用 出版业 包世臣 书法艺术
  • 简介:滇西北民间所称的福猫即民间造物艺术瓦猫。福猫蕴含“驱鬼”“镇邪”或“消灾”“免祸”及“镇宅”“纳福”等意义,目前在学界的流行观念中被视为滇西北福猫民间造物的根本思想。而本文经由现象学的分析发现,其实祈祷居家平安和一种“在物的逗留”即“栖居”才是福猫其最原初的民间造物思想

  • 标签: 福猫 瓦猫 猫福 民间造物思想
  • 简介:蔡元培是二十世纪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在1917年上任北大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提出治学为本、砥砺德行和尊敬师长三条主要学习宗旨。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巨大,"以美育代宗教"一说拉开了中国近代美育的帷幕,通过美学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整一,由民族文化、个人主体性和道德性挖掘,对审美教育的非功利性强调,蔡元培以研究为本和艺术启蒙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现代性文化中心和中西融合的局面。

  • 标签: 内在 超越性 文化学统 美育 审美现代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13
  • 简介:从王阳明以心体排斥人欲到王艮以天性为本体,天然自有之理为良知天性内在所固有,认为良知即天理

  • 标签: 中的泰州 大潮中的 学派
  • 简介: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其在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相对于当时比较先进、科学的美术教育思想。其中包含了社会艺术化、因材施教、人才全面发展等多种理念,这些思想直至今天,对当下的美术教育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林风眠的美术创作和教育经历谈起,就其美术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 标签: 林风眠 美术教育 思想解读
  • 简介:现代社会几乎没有人会对莫扎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位一生历经坎坷的作曲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音乐在他逝世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会得到全世界人民如此热烈的欢迎。甚至产生了一连串的“莫扎特效应”。如今,莫扎特音乐似乎成为了明朗、热情、欢快、乐观风格的代名词,提起他的音乐,总会与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宫廷贵族生活相联系,而这恰与他现实中贫困潦倒,磨难重重的生活完全背道而驰。

  • 标签: “莫扎特效应” 音乐创作 美学思想 现代社会 全世界 作曲家
  • 简介:苏门四学士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书论思想。黄庭坚以禅论书。晁补之重意师心。秦观“不以法度病其精神”。张耒尊唐重法。“苏门四学士”的书论思想的影响。

  • 标签: 苏门四学士 书论思想 影响
  • 简介:<正>贝多芬的那些奠定他声誉的创作,特别是那些把他的声誉推向巅峰的不朽名作,几乎都与所谓“英雄性”构思有关。因此,那种刚劲豪迈的性格,英勇顽强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如史诗长卷般的宏伟壮丽等等,便自然成为这些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所在。因此,既往和当代的史家与传记作家们,把关于贝多芬研究的主要视角,自然也就对准了这个方面。以至于在浩如烟海的贝多芬研究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描写与诠释,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分量上都占有压倒其它的优势。

  • 标签: 贝多芬音乐 表达式 音乐思想 弦乐四重奏 音乐创作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