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家教育是以父母可以选择更适合子女潜质、能力的教育为前设的。在家教育入,其目的在于通过确立父母在家教育子女权利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权保护构成了在家教育立法的终极价值目标,其法律规范的构架也应以此为基准。在家教育入要避免法律工具主义,真正以未成年人发展权为立法价值目标。法律规范则要围绕未成年人发展权,围绕政府职责、父母职责、在家教育与现行学制的融通三个重点进行设计。

  • 标签: 在家教育 价值目标 未成年人发展权
  • 简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机关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警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出现、新媒体环境的形成以及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使公安机关与媒体倾向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公共关系学意义上的沟通关系。公安机关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与媒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公安机关与媒体沟通关系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及挑战,从而为双方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 标签: SWOT分析法 警察公关关系 媒体沟通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3年8月30日(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

  • 标签: 工商行政管理 侵权人 在先权利 注册申请 初步审定 侵权行为
  • 简介:新民诉第55条拉开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序幕。不过,该条有关主体资格、诉讼请求、程序设置、证据制度、救济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均付之阙如。归纳总结修前各地就此展开的实践,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明确今后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之上,从理论上对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主体资格 救济方式
  • 简介:大连市侨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侨情和侨务工作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同时,注重推动侨办系统加强自身建设。针对基层侨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的实际情况,市侨办于11月18日、20日派员分别赴大连旅顺口区、西岗区日新街道开展"侨务政策法规专题讲座"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侨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市侨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 标签: 侨务工作 西岗区 大连旅顺 人员更换 自身建设 工作能力
  • 简介:证明责任分配本质上是法官适用法律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实体法的价值本质,悉心分析实体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并仔细辨析法律事实在实体法中的效果,才能探究出每一具体案件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本文以《侵权责任》为样本,通过对法律规范的深层分析,指明一个法律规范抑或几个法律规范之间所指向的内在的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则,为法官在证明责任分配过程中,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提供一种思维模式。

  • 标签: 侵权责任 证明责任分配 过错推定 因果关系推定
  • 简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游离于司法途径之外的上访因其与法治的固有冲突而备受诟病,甚至有人断言"信访一日不除,则法治一日不能实现"。本文从如下四个方面论证了转型期司法与上访之间的融通:一是融通于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之中;二是上访培育了法治所必须的社会基础;三是上访有利防治法律异化、实现法律发展;四是二者融合与转型期社会客观现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从法治理念与我国传统观念、法律的形式理性与社会生活多样性、上访和诉讼成本以及当前权利话语的角度分析了涉诉讼上访激增的原因。最后从上访和司法体制、农村经济、社会保障、农村法律服务以及司法公正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涉涉诉上访问题的出路。

  • 标签: 农民 上访 涉法涉诉 信访
  • 简介:近数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切实威胁到岛屿国家和沿海小国领土的存在。如果国家领土被淹没于海平面以下,其是否仍有国家资格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国际在国家资格上确立了创建和消失的一般规则,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领土和人口、没有政府、没有完全主权的国家,此种特殊性使得国家资格不能简单以几项标准来判断。从国际的实践来看,一项或几项判断标准的缺失,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失去国家资格。而导致领土被海水淹没的原因,是全人类所造成的,被淹没的国家只是受害者。所以,于情于理都不能轻易剥夺被淹没国家的国家资格。国际应该调整自身的规定,发展和创造出更好的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被淹没国家的权益。

  • 标签: 领土完全淹没 国家消失 国家资格 主权国家
  • 简介:<正>一、案例、规范与学理(一)案例的引入原告柏某诉称,2009年3月2日我入职被告A公司担任保洁员,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4月12日我因病住院治疗未再提供劳动。2010年7月12日我提出劳动仲裁,但仲裁委认为我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故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决被告支付我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5400元。为支持上述主张,原告提供了下述证据:(1)有原告姓名的工资条,除工资构成外没有

  • 标签: 证明责任 劳动合同 工资构成 双倍工资 劳动仲裁 工资条
  • 简介:作为中国特殊历史产物的劳动教养制度,长久以来在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期限和管理方式等存在比较明显的制度性缺陷,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的同时,意味着我国劳动教养时代的正式终结。但是对于劳动教养的后续讨论并未终止,如何更好的保护人权、健全法治,完善刑罚与治安处罚之间的空白地带,就需要进一步确立“违法行为矫治”的独立法律地位,明确违法行为矫治的基本性质,制定一部违法行为矫治,进而在整个社会治安制裁体系中,将违法行为矫治与刑法和社会治安管理处罚进行协调设置,更好的完善我国社会治安制裁体系,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 标签: 违法行为矫治 刑罚目的 刑法结构
  • 简介:《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古代中国,君子的任务是弘道,与之相对的文吏则执掌具体事务。古代执掌刑名、审理案件的司法官员,属于"文吏"一类,他们常常被称为"刀笔吏""巧吏""酷吏",地位上低于清要官员。中国古代所谓能吏,多指有吏才但操守欠缺的官吏,有的甚至近于法家的酷吏。然而,明清鼎革之历史巨变,引发了人们对待吏的观念转变,随着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法律知识和法律职业者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清朝初期,出现了一批精于法律的能吏要员,如汤斌、陆陇其、于成龙。本文将分析明清之际吏观念的转变,并介绍清初善于司法事务的能吏群体及其特征。

  • 标签: 明清之际 法律知识 法吏 能吏
  • 简介:在假释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假释的适用对象问题,合理地确定假释对象对于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但我国在假释对象条件上采取一刀切的立法方式,没有过多考虑犯罪人的不同和犯罪类型的不同。而域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规定了不同的假释条件.这有利于行刑个别化的实现以及更好地实现假释制度的功能,因此在借鉴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规定不同的假释条件。

  • 标签: 未成年人 老年人 累犯 短期自由刑
  • 简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看,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尽管不平等的1895年《马关条约》把钓鱼岛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又把钓鱼岛归还中国。无论日本等国对钓鱼岛采取任何措施,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传统国际上的先占制度,当代国际上的条约效力、无效和解释制度、国际与国内的关系规则以及国际强行的意义等,为中国拥有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提供了坚实的国际基础。

  • 标签: 钓鱼岛 中国领土 国际法基础
  • 简介: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从法治视野下完善信访运行机制,从以行政为主导的权力控制模式转向以司法为主导的权利救济模式。当前,以“一票否决”作为涉涉诉信访处置的动力机制,以“实质正义”作为涉涉诉信访的评价机制,以“稳控”作为涉涉诉信访的应对机制,使涉涉诉信访运行陷入难以有效终结的困局。涉涉诉信访案件难以有效终结的难点和原因还在于其终结的依据不充分、程序不科学及效力不确定。破解这些难点,构建涉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终结的制度逻辑主要在于:要凸显法律在终结涉涉诉信访案件中的支撑作用,要发挥听证制度在终结涉涉诉信访案件中的沟通作用,要实现救济制度在终结涉涉诉信访案件中的巩固作用。

  • 标签: 涉法涉诉信访 终结机制 制度逻辑
  • 简介: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实行网络军控势在必行。武装冲突基本原则在应用于网络军控中面临着现实挑战,应制订网络空间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网络军备审查机制,确立我国网络军控活动的基本原则。

  • 标签: 武装冲突法 适用 网络军控
  • 简介:法国是近代人类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实践方面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总体上来看,法国在法治发展进程中较早地确立了议会立法权威和对于法律的尊重,同时也通过行政法院系统的设置和运作实现了对于行政权力的规范,第五共和宪法创设的宪法委员会专司合宪性审查之权,此项法律制度在实践中也较为成功地发挥了作用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法国在法治发展之路上的这些经验具有明显的法国本土特征因而也显得十分难得,弥足珍贵,而这些法治发展的经验也正是法国对世界法治文明的独特贡献之处。

  • 标签: 法国 法治 法律至上 行政法院 合宪性审查
  • 简介:嫖宿幼女罪从其设立之初到现在,经过十余年的司法检验,该罪不仅造成立法的自相矛盾,违背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而且不能起到保护幼女身心健康的作用;所谓“嫖宿幼女”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奸罪和猥亵儿童罪进行规制。虽然贵州习水官员嫖宿幼女案的司法处理具有适性,但是该罪在立法上不具有合理性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 标签: 嫖宿幼女 猥亵儿童罪 法条竞合
  • 简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海上搜救合作不但能显著提高搜救绩效,更能有效增进相关国家的互信,维护地区的和平.现实的选择是利用已有的10+N框架,通过召开部门联席工作会议,设立搜救信息共享中心,开展常态化、实质性的搜救演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共同推进东南亚海上搜救联合行动协调机制的建设.

  • 标签: 东南亚 海上搜救 联合行动 机制
  • 简介:驰名商标制度从在我国《商标》中诞生之日起就被畸形化利用,其在畸形化的发展中,误导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给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驰名商标制度多年来为学界所诟病,为驰名商标正名的呼声终于在《商标》第三次修改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这次《商标》对驰名商标制度的修改还不够彻底,驰名商标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驰名商标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 驰名商标认定 驰名商标保护
  • 简介: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核心构成要件是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责任财产混同,股东对造成这一财产混同具有主观故意。指导案例15号不符合《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但关联公司在控制股东的恶意操纵下形成责任财产混同与第20条第3款的核心构成要件具有相似性,适用连带责任的法律后果也具有妥当性,因此,法院决定类推适用《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决定是正确的。类推适用是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其适用的条件应符合如下四点:存在法律漏洞、法律解释工具失效、构成要件的相似性和适用同一法律效果的妥当性。商法作为民法之特别,应适用与民法相同的法律方法论。当今中国商法学研究的重点不应再纠缠于商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问题,而应转向以法教义学为基本方法的解释论研究

  • 标签: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刺破公司面纱 类推适用 法教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