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在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42指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指,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疼痛,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是修复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同步设空白组、模型组、雷米普利组、雷米普利组给予雷米普利2mg/(kg·d)灌胃28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d后,观察老鼠的死亡率,取血液上清后测定血清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测定LC3B和P62的蛋白含量表达。结果感染柯萨奇B3型病毒后的BALB/c小鼠的死亡率变高,精神状态变差,炎症因子TNF-α以及LC3B的蛋白水平均上调,P62蛋白水平下降,而雷米普利可以改变这种因病毒引起的死亡和炎症因子以及自噬水平升高。结论雷米普利可能通过调控病毒性心肌炎的自噬水平和炎症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损伤的目的。

  • 标签: 雷米普利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组织 自噬水平
  • 简介:2015年5月中下旬,湖北省健康教育所工作人员对孝感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的16家医疗卫生单位控烟工作进行了暗访。其中医疗机构11家,卫生行政部门2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暗访重点考察了室内是否有人吸烟,室内吸烟是否有人劝阻,以及张贴禁娴标识、摆放控烟宣传材料、销售烟草制品、设置戒烟门诊和室外吸炯区等项内容。

  • 标签: 控烟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 湖北省 暗访 周边地区 武汉
  • 简介:马钱子碱是中药马钱子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为了开发马钱子碱囊泡凝胶制剂,我们首次建立可靠快速的液相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用于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马钱子碱的含量,并对口服及局部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后血浆中马钱子碱的含量明显高于局部给药,但局部给药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效果,并且发现在膝骨关节中有相当数量的马钱子碱。本研究结果为该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 标签: 马钱子碱囊泡凝胶 药物动力学 组织分布 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皮肤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皮移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23例(57.5%),有效15例(37.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40.0%),有效15例(37.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2.3±3.5)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18.4±4.0)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7.1±4.0)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24.1±5.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都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创面愈合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实施烧伤整形的较好治疗方案。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采取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选取本院收治10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四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的5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的50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诊断符合率评估值、漏诊率评估值、误诊率评估值)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实际获取数据高于对照组实际获取数据,P<0.05。观察组误诊率实际获取数据、漏诊率实际获取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方法并规范实施,具有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误诊率 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 漏诊率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采取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选取本院收治10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四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的5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的50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诊断符合率评估值、漏诊率评估值、误诊率评估值)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实际获取数据高于对照组实际获取数据,P<0.05。观察组误诊率实际获取数据、漏诊率实际获取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方法并规范实施,具有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误诊率 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 漏诊率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复合皮移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更短。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相比于复合皮移植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TRAILR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60例肝癌组织,两种肝癌细胞株以及20例正常肝组织中TRAIL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肝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DR)DR5和DR4,但肝癌组织DR表达量显著强于正常肝组织DR表达量。54例肝癌组织不表达诱捕受体DcR1(90%),25例肝癌组织不表达DcR2(41.7%),而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DcR。肝癌组织中DR的高表达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肝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性。两种肝癌细胞株中均检测到DR5,DR4,DcR2的表达。但DcR1表达缺失。HCC组织中D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分级有关。低分化的肿瘤DR表达减少(P<0.010。Ⅲ/Ⅳ期肿瘤DR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级DR表达(P<0.05)。DR的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HBsAg阳性与否,AFP水平,肿瘤振奋小以及是否转移无关。肿瘤细胞耐药株DR表达降低。结论:HCC普遍存在TRAILR的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DcR1的表达大多缺失有利于TRAILR治疗HCC。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肝细胞 TRAILR 凋亡 肝癌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凋亡改变率与NO含量的变化及葛根素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左侧:MCAOlh.再灌注23h后处死。动脉闭塞后15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葛根素。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TUNEL染色测定缺血侧海马CAl区的凋亡细胞数。结果对照组、治疗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NO含量分别为(1.39±0.08)μmol/g、(0.82±0.04)μmol/g、(0.57±0.03)μmol/g;缺血侧海马CAl区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56.83±17.14)、(27.8±8.41)、(1.67±0.58),治疗组脑组织NO的含量及海马区的凋亡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脑组织NO的合成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脑组织NO的合成增多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葛根素可抑制脑组织NO的合成,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脑组织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氯
  • 简介: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它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不但参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而且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抑制作用。研究表明,PTEN是继p53基因之后发现的人类肿瘤中最易发生突变的抑癌基因。人类许多肿瘤中存在着PTEN功能的失活。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抑癌基因PTEN 临床病理特征 组织芯片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目的:评价胃癌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1,STMN1)、Ⅲ型β-微管蛋白(β-Ⅲ-tubin,TUBB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9/2014-10在本院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STMN1、TUBB3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STMN1和TUBB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0.0%(4/20),5.0%(1/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8.5%(37/54),33.3%(18/54),两者在胃癌组织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均P〈0.05);STMN1蛋白在低分化组织中高表达(P〈0.05)。胃癌组织中STMN1和TUBB3共同表达阳性率为29.6%(16/54),通过秩相关分析显示STMN1和TUBB3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76)。结论:胃癌组织存在STMN1和TUBB3过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且STMN1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以上研究表明STMN1表达情况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虽然不能用来早期诊断,但是可以为选择治疗药物以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 免疫组化 STMN1 TUBB3
  • 简介: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果糖激酶(PFK)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SFI组),每组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再灌注模型,TTC染色测脑梗死面积,并检测PFK活性及PFK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灶的面积。IR组与Sham组比较,PFK活性明显降低(P〈0.05),PFK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SFI组PFK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FK表达及活性有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 磷酸果糖激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犬椎体内置入骨水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放疗后,局部椎体和脊髓组织的分布剂量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将16只比格犬分为2组: 空白对照组8只、 PMMA组8只。每只比格犬于术后对胸10椎体实施精确放疗,总剂量为50Gy。放疗后一个月处死试验犬,取椎体和脊髓,进行组织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应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 HE染色观察到对照组骨陷窝内骨细胞大部分坏死,偶见正常细胞,空骨陷窝增多。PMMA组骨陷窝内骨细胞部分坏死,骨小梁纹理排列紊乱。透射电镜提示对照组可见大部分细胞完全崩解,细胞膜形态消失,细胞核及细胞器完全崩消失。PMMA组见细胞质疏松,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TUNEL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很多凋亡神经细胞,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前角及白质。 PMMA组犬脊髓可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结论 犬椎体植入骨水泥PMMA后,对局部的射线形成了一定的遮挡和散射效应,椎体骨组织和脊髓组织的损伤较轻。

  • 标签: 骨水泥PMMA 犬椎体 局部椎体 分布剂量 病理学改变
  • 简介: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预防的恶性肿瘤,因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意义深远。目前,宫颈癌初筛检查项目包括: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然而,大多数患者宫颈HPV常常为一过性感染,数月后可转阴,且细胞异型性通常会自行消失,进展为宫颈癌者寥寥无几。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较低,临床常出现过度诊治,同时还会造成患者的心理恐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分型检测 E6/E7 组织病理 mRNA
  • 简介:目的:探讨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s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s共同表达40例(48.19%)。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s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达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s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最为重要。

  • 标签: 非细胞肺癌 MMP-9 CD44vs FAS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胃溃疡中采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再生黏膜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88例2017.5至2018.11胃溃疡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艾司奥美拉唑治疗,保护黏膜组则采取艾司奥美拉唑加上铝碳酸镁治疗。比较结果。结果保护黏膜组效果、胃体溃疡、胃窦溃疡和胃角溃疡愈合时间、症状积分、SOD以及MDA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保护黏膜组副作用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加上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胃溃疡 艾司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 再生黏膜组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