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解决栓道附着体箱状洞型牙体预备中易损伤牙髓的问题.方法:应用栓道附着体,根据磨牙就位道方向置栓体于前磨牙全冠蜡型之外(桥体之内),包埋铸造后,栓道就位于栓体之上制作桥体和磨牙蜡型.结果:11例患者咀嚼功能良好,牙龈健康,牙周膜间隙正常.结论:改良栓道附着体增加了其临床应用适应证,较好解决了倾斜基牙的固定桥修复活动连接问题.

  • 标签: 栓道附着体 半固定桥 临床应用 牙体预备 倾斜牙 义齿
  • 简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缺牙区牙槽骨严重萎缩吸收,牙槽嵴骨组织丧失,无足够的骨组织提供给修复体,特别是下颌双侧后牙区牙槽嵴的高度低平而浅,仅前牙区或者其它牙位残存部分牙齿,而余留牙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冠过长,伴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为了保存余留牙,增强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持、固位和稳定,保存剩余的牙槽骨,我们对Ⅲ.松动牙采取了保存治疗,待牙稳固后,再行夹板固定,进行覆盖义齿修复.

  • 标签: 铸造联冠 固定夹板 覆盖义齿 修复术
  • 简介:MRI检查结果对颅脑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口腔内的一些固定的金属修复体在MRI图像中会产生伪影,干扰脑组织的正常解剖学结构和病理组织形态,给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口内固定修复材料对MRI图像伪影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金属合金 MRI 伪影
  • 简介:锤造固定义齿在基层口腔牙列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但临床常出现因桥体原因造成固定桥制作失败,如桥体磨损穿孔、变形、折断、金属(牙合)面与塑料脱离等.为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将桥体设计为金属全冠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没有铸造条件下按此法制作固定桥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25-60岁,均为后牙双端固定桥,缺牙l-2个.缺1个牙57例,缺2个牙19例.上颌牙39例,下颌牙37例.桥体全冠内的空隙用自凝或热凝塑胶填塞.

  • 标签: 后牙 锤造固定义齿 锤造固定桥 全冠式桥体
  • 简介:目的:创建羊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内固定术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内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的坚强内固定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髁突囊内骨折 颞下颌关节 坚强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前方牵引联合Hass快速扩弓矫治骨性前牙反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丹东市玉乾口腔诊所收治的乳牙期或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拾患儿56例,应用前方牵引联合Hass快速扩弓矫治前牙反矜,比较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矫治后56例骨性前牙反牙争患儿上齿槽座点一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角、Wits值明显增加,上颌骨矢状向有明显的骨性生长,上颌牙槽骨也有明显增长。面中长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以及下颌平面与鼻底平面的交角均增加(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Hass快速扩弓治疗骨性前牙反耠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侧貌,促进上颌骨的唇向生长。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骨性前牙反 Hass快速扩弓器 矢状向生长 上颌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修复技术的进步,烤瓷固定桥以其外观逼真,质地坚硬,生物相容性好,而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但由于金瓷修复体,制作工序繁琐,陶瓷韧性差,脆性大,当操作设计不良或患者使用不当,均可能导致崩瓷[1].虽有许多以树脂修补的方法和产品,但修复后的美观及持久性不够理想[2].

  • 标签: 金属烤瓷修复体 固定桥 崩瓷 修复技术
  • 简介:目的:本文报告用Replace种植体支持和固位的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伴有颌骨缺损的牙列缺损患者12例(43个种植体),从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种植体及义齿稳定性,美观和功能等角度评价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测量结果,确定治疗方案,选择Replace种植体数量、类别与规格。在颌骨成形、种植体植入、义齿修复后,定期复查。12例患者中的9位在种植体植入的同期接受了自体牙槽骨、粘骨膜移植或人工骨植入手术。根据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情况、高度、外形和色泽的临床观察,检查种植体及义齿稳定性,结合医、患双方对种植修复体的美观效果、功能状况满意度评价来确定修复效果。结果:12例患者都按期进行了复查,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面容和语音功能有显著改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金属烤瓷全冠和修复基台的接缝位于龈下,对接密合,给人以从龈下长出来的视觉效果,美观。11例患者的修复体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为满意,1例评价为可接受。结论:用Replace种植体支持的、螺钉或粘固剂固定的金属烤瓷桥或义齿能够获得医、患双方都满意或可接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修复重建 牙种植体 牙列缺损 骨缺损
  • 简介:(牙合)因素,精神因素,个体易感性等[1,2]是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可能因素.特别是病理性(牙合)因素,不仅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也可能导致牙体、牙周组织的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进行过各种实验研究,探讨牙髓(牙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致病作用[3-7].作者在临床修复中发现了9例固定修复体过高,导致牙齿损伤,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发生的典型病例.

  • 标签: 固定修复体 咬合过高 口颌系统 He干扰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 简介:近年来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但是由于受到上颌骨的解剖形态、上颌骨吸收形式、种植区牙槽骨的质量、上颌骨在发音中的重要作用、上前牙在面部美学中的重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生在进行上颌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的诊断和设计时需要非常谨慎。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上颌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牙颌面部美学诊断、设计的文章,通过对牙颌面部进行垂直向美学分析,为需要进行上颌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提供美学设计基础。

  • 标签: 无牙颌 种植 美学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下颌骨及后牙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数学模型基础.方法:利用头面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以及UG和MARC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共有单元4740个,节点5697个,模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进行旋转、缩放、透视、剖开等多种方式观察,还可以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删除和添加材料或组织.结论:将CT扫描技术与有限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为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与优化修复体设计提供了研究手段.

  • 标签: 三维有限元模型 固定义齿 下颌骨 生物力学 CT扫描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下颌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上颌为全口义齿修复时是否会出现类似联合症侯群的情况。材料和方法在悉尼联合牙科医院种植中心选择11名符合要求的无牙颌患者,按临床的标准测量步骤对其义齿的适合度、咬合的完整性及上颌前部牙槽骨的丢失进行测量。结果上颌前部牙槽嵴年均骨丢失量为0.17mm,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然而,所有患者均出现在咬合时前部牙槽嵴的压力增加,在后退位时单侧或双侧后牙有脱离咬合接触的情况。结论后牙咬合的丧失可能与上颌前部牙槽骨的丢失无关。然而,为保持修复体的完整性,维持支持组织的健康,定期的咬合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下颌 种植 固定 修复 上颌总义齿 颌骨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口内磁力矫治对于治疗OSAS和习惯性鼾症病人在打鼾,白天嗜睡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效果,同时分析对颅下颌复合体的影响,调查该装置对颅面结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25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4.1岁,范围33~80岁)。患者为习惯性...

  • 标签: 矫正器 鼾症 血氧饱和度 磁力矫治器 白天嗜睡 习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用超强玻璃纤维树脂嵌体对牙周炎松动牙进行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牙周病患者14例,其中9例10组牙齿作为固定组,基础治疗后,在相邻牙齿的舌侧制备嵌体固定,分别测定3个月、6个月基线指标(PD,PBS,AL,BMD,PLW,BI).结果:固定后咀嚼效能显著提高(P<0.01).固定组6个月以上临床及X线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1),出血指数除外(P>0.05).固定组内的固定牙不同时期的各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有利于牙齿保存及牙周病控制,但经6个月后,须再次牙周治疗维护才能取得长期效果.

  • 标签: 玻璃纤维 光固化复合树脂 嵌体 牙周炎 切牙
  • 简介:目的:获取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生存数据.并基于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参数评价这类修复体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其纤维支架由多聚体和单体混合的连续单向玻璃纤维材料构成。本研究记录了修复体的生存时间、失败事件和临床参数。根据改良的USHPS/Ryge标准制定质量分级评估体系:有效修复功能且无失败.为“完全修复”;出现小的不足并需做出后继修补.定为“功能性修复”:修复体脱落,称作“失败”。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2个月。24例修复体为”完全修复”.7例为”功能性修复”.1例“失败”。在中位随访时间内能达到完全修复的病例占744%。对于大多数病例.该质量分级评估体系(USHPS/Ryge标准)给出了优秀级的临床效果:没有效果不佳或差的修复体。结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在特定临床适应症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方面性能显著。

  • 标签: 纤维增强义齿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单向玻璃纤维 临床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的、可快速成形的缺隙保持,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的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的缺隙保持,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在对重度牙周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来重建健康、功能良好的牙列已经成为可能。本文报告了一例正畸治疗后使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牙周炎累及的松动下前牙的病例。患者为一名30岁的女性,有重度牙周炎,由此导致前牙有间隙和后牙倾斜。在牙周一正畸联合治疗后对其进行了修复重建,在两尖牙之间的区域应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正畸后的牙周受累牙。4年后随访观察发现,夹板未松脱,也没有进一步的牙周组织破坏。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夹板固定 下前牙 粘接 树脂 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