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分型的特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F1伴脊柱侧凸者采用螺旋CT行胸椎连续扫描。在Lenke分型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型)。A、B、C、D、E型胸椎椎弓根分别为911个、561个、334个、422个和172个,共2400个。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在图像编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逐层阅片,选择胸椎椎弓根显示最清楚的层面对椎弓根横径进行测量并分型,分别统计不同组别的NF1伴脊柱侧凸(scoliosissecondaryto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类型发生率,并对其畸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NF1-S中,畸形率(B~E)为62%;其中非萎缩性脊柱侧凸1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41.1%;萎缩性脊柱侧凸8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5.7%,萎缩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χ2=78.8,P<0.001)。凹侧、中立椎和凸侧椎体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下降(80.8%>66.8%>47.9%,P<0.001)。(40°~59°)组、(60°~79°)组与≥80°组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上升(50.7%<59.6%<69.2%,P<0.001)。≥18岁组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55.3%)明显低于<18岁组(63.5%,P=0.001);此外,不同性别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63.4%,女60.4%,P=0.13)。结论在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2%。其中萎缩性脊柱侧凸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凸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凹侧;随着Cobb’s角的增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增加;在成人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未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脊柱侧凸 胸椎 分型 Neuroifbromatosis 1
  • 简介:目的探索能够代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进而设计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案。方法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悬吊或支撑力线获得,通过手术前后髋轴的支撑力线可寻找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躯干重心。38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比较AS矫形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verticalaxis,SVA)、C7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C7,HDHC)、T5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T5,HDHT5)、T9距髋轴中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T9,HDHT9)、肺门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hiluspulmonis,HDHH),将矫形前后测量值做统计描述及配对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衡量HDHH的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reliability)及观察者内复测信度(intra-observerreliability)。结果矫形前SVA、HDHC、HDHT5、HDHT9、HDHH分别为21.1cm、12.7cm、3.5cm、-3.8cm、2.7cm;矫形后分别为9.1cm、4.2cm、-2.1cm、-5.6cm、0.9cm。SVA、HDHC、HDHT5、HDHT9矫形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HDHH矫形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DHH的观察者间总体信度与观察者内总体复测信度分别为0.958、0.963(P<0.001)。结论矫形前后肺门垂线通常总是落在髋轴上,肺门可作为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应用于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矫形设计。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肺门 矫形外科手术 胸椎 腰椎
  • 简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 标签: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中华骨科杂志》 脊柱外科专家 中华医学会
  • 简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 标签: 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外科 海军总医院骨科 中华医学会 尸体标本 北京市宣武区
  • 简介: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范围颌眉角对颈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颌眉角范围,进而为截骨矫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颈椎强直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矫形前后均完成视野相关生活质量功能及期望评分调查问卷表。不考虑手术与否,按照自然站立位颌眉角将所有外观照所对应病例(n=50)分为6组:A组,CBVA<0°;B组,0°≤CBVA<10;C组,10°≤CBVA<20°;D组,20°≤CBVA<30°;E组,30°≤CBVA<40°;F组,CBVA≥40°。将6组患者每项调查问卷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总体评价:C组(10~20)°获得最优的期望值评价,P<0.05。B、C、D组(0~30)°获得较其它组更好的功能评价,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象评价:A、B、C组(<20°)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形象满意度及期望值,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外活动:A、B、C、D组(<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值评价。室内活动:C、D组(10~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较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评价。结论颌眉角在10°~20°时,患者视野相关活动功能及满意度最高,因此,10°~20°为颌眉角的最佳矫正角度。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颈椎 胸椎 腰椎
  • 简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拟于2013年9月在北京昌平温都水城大酒店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协办。本次学术会议将就当前脊柱外科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辩论,以期达到规范治疗方案及手术适应证、操作规程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目的。殷切希望各位中西医界的脊柱外科同仁热心支持,共同推动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脊柱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事业的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 脊柱外科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术中大量出血(massivebloodloss,MBL)的预测因素。方法共收集147例PSO治疗AS后凸畸形的病例数据。其中106例资料完整,分为两组:A组(n=69)术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的30%,B组(n=37)术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的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大量出血所有可能的预测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全部106例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与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65%)中,GK角≥70°、固定节段数≥9、双节段截骨的例数比B组(35%)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固定节段数≥9以及双节段截骨是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出血的发生率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的增加而下降,二者呈线性相关。结论PSO手术治疗AS后凸畸形的患者中,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为65%。术前GK角≥70°、双节段PSO截骨以及固定节段数≥9是大量出血的预测因素,后两者是独立预测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量的积累,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下降。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失血 手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 简介: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Half-Half技术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TD)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PETD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CT、腰椎三维重建CT和腰椎MRI),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D2)、横断面上入针最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最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PETD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CT测量D1距离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8.4-10.9cm、9.6-12.7cm、11.1-14.3cm、12.4-15.7cm、13.6-15.9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cm、12.7-16.3cm、13.4-17.6cm、14.9-18.4cm、15.1-18.5cm。入针最大水平角度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最小水平角度在L(1-2)至L(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L(4-5)和L5-S1节段则分别为2°-4°�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影像学评估
  • 简介: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lumbarpediclescrew,LPS)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CT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LPS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骨螺丝 矫形外科手术 置钉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7例腰椎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77岁,平均5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复发病例,术前及术后3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6±0.4)分、(3.4±0.7)分、(2.1±0.2)分、(1.7±0.4)分,JOA评分分别为(7.4±0.4)分、(11.2±0.6)分、(14.4±0.2)分、(15.2±0.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脊柱功能,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 布氏杆菌 病灶清除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椎间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加重,与术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33例后凸>70°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截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节段(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平均34.8±10.6)岁;脊柱后凸Cobb’s角(82.6±17.5)°(70~108)°;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之间的垂直距离(sagittalverticalaxis,SVA)为(18.3±14.8)cm(11~35)cm;站立位颌眉垂线角为(67.2±21.9)°(43~130)°;单节段(closing-openingwedgeosteotomy,COWO)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2~43(平均31.2±8.5)岁,脊柱后凸Cobb’s角(76.3±11.2)°(73~98)°;SVA为(16.7±7.3)cm(10~26)cm;颌眉垂线角为(63.5±15.6)°(47~86)°。比较两组的临床矫形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双节段PS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4.2±8.3)%,(86.2±9.5)%和(83.6±10.2)%;COW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0.2±6.5)%,(86.6±8.3)%和(88.0±8.7)%,以上矫正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两节段PSO组明显高于COWO组(P<0.05)。COWO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节段PSO组(P<0.05),尤其以术中螺钉松动和截骨断端移位发生率高。结论对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COWO可以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单节段COWO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对要高。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胸椎 腰椎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是由骨基质分泌的一种疏水性非胶原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1-3]。是美国MarshallR.Urist教授于1965年发现的,Urist将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bonematrix,DBM)置于动物肌肉袋中诱导异位骨形成。其属于BMP家族,其中BMP-2,4和7的生物活性最高,成骨活性最强[4-6]。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中并发症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改善P53蛋白的功能,并研究它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人野生型P53(wtP53)融合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GEX-3X—PTD—P53,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P53融合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GEX-3X—PTD—P53,通过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wtP53融合蛋白。MTT法和细胞流式分析证明该蛋白对几种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细胞凋亡。结论这种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人wtP53融合蛋白保留了wtP53蛋白的生物学性状。

  • 标签: 人野生型P53 融合蛋白 抗肿瘤
  • 简介:目的构建携带融合基因SLC-Her-2/neu-P53-Fc(SLC-HP-Fc)的重组腺病毒AdEasy^TM-SLC-HP-Fc表达载体。方法提取SLC-HP基因及含Fc段基因的质粒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SLC-HP-Fc,经酶切线性化后转入含有pAdEasy-1质粒的E.coli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AdEasy^TM-SLC-HP-Fc。线性化后的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细胞,通过包装扩增并经PCR鉴定后得到大量复制病毒并纯化保存。结果得到重组腺病毒AdEasy^TM-SLC-HP-Fc,成功转染293细胞出现细胞病变反应,经酶切及PCR法确定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SLC-Her-2/neu-P53-F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重组腺病毒AdEasy^TM-SLC-HP-Fc种子病毒库和工作病毒库,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基因与肿瘤相关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C-ERBB-2 P53 趋化因子SLC 重组腺病毒 表达载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对4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5.9岁。累及节段:胸椎(T(6-10))6例,胸腰段(T(11)-L1)32例;腰椎(L(1-2))9例。GulhaneAskeriTipAkademisi分型,Ⅱ型28例,Ⅲ型19例。病程3-15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采用Cobb’s角纠正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6-57个月,平均(45.6±6.3)个月。钛网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8个月,平均(14.2±3.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结核复发,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3个月Cobb’s角、VAS评分(t=20.967,P=0.000;t=59.671,P=0.000)及末次随访Cobb’s角、VAS评分(t=19.746,P=0.000;t=80.113,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除10例由D级恢复为E级、4例由C级恢复为D级外,其余患者术前、术后均为E级。结论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充分减压,同时实现固定、融合以及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病灶清除
  • 简介:目的:构建双特异性细胞因子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及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瞬时表达。方法:应用PCR方法对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并经测序载体pGEM-T-Easy测序后,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的多克隆位点将二者融合融合基因TK-TNF-α,并将其亚克隆至pEGFP-N3的EcoRl和BamHl位点间,成功地构建表达载体pEGFP-TK-TNF-α仅,并在该载体转染人肝细胞癌细胞HCC9204后观察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证实TK-TNF-α融合基因片段已克隆到pEGFP-N3的EcoRl和BamHl位点问,并在转染人肝细胞癌细胞7901中观察到TK-TNF-α融合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pEGFP-TK-TNF-α表达载体便于观察转染细胞中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蛋白定位,为双特异细胞因子基因疗法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HSV-TK2 TNF-α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载体 肝细胞 癌细胞 自杀基因
  • 简介: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等,在临床广泛开展,其术后感染发生率极低。回顾文献,既往报道多建议积极清创引流。笔者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利福平治疗了1例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葡萄球菌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 利奈唑酮 利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