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均接受补肾强督治偻汤治疗,研究组40例均接受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小针刀治疗。结果完成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2.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枕墙距、指地距、脊柱痛等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产生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补肾强督治偻汤 小针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选做研究对象,为其依次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指标。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在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61.54%(32/52);在实施CT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78.85%(41/52);在实施MRI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为96.15%(50/52)。结论对于临床中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而言,MRI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运用,能支持患者获取准确有效的检查诊断结果,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X线影像学检查 CT影像学检查 MRI影像学检查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F钉内固定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行后路减压、RF钉复位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结果26例均获满意复位,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优良率92.31%。结论腰椎滑脱患者有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CT片显示椎管和根管狭窄时,后路彻底减压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RF钉纵向撑开力及复位拉力大,能撑开椎间隙使滑脱的椎体最大限度复位,固定可靠;横突间植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是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 内固定 RF钉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是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医学教育的发展。其中,人体解剖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不仅是医学知识的基础内容,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性、实践性的重要环节。为了更进一步加强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人体解剖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IF、IL-23、RANKL、OPG、DKK1水平变化以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群体MIF、IL-23、RANKL、OPG、DKK1以及和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血中MIF、IL-23、RANKL、OPG、DKK1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且MIF、IL-23、OPG与疾病活动历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MIF、IL-23、RANKL、OPG、DKK1含量明显提高,且MIF、IL-23、OPG含量增加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用来判定病情和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在后路寰枢内固定融合术在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后路寰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面的影像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价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效果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安全、有效,全面的影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提供适应症、置钉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

  • 标签: 颅骨牵引 后路枕颈融合术 枕颈部畸形 寰枢椎脱位 影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侧CAGE椎体融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单侧Cage椎体融合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 CAGE椎体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位一体融合教学技巧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带教方法融为一体应用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结果三位一体融合带教使教学过程得到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护理部组织的学生组长会议上显示学生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满意度提高。结论三位一体的融合带教技巧有助于提高急诊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教学方法 实习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16kD-38kD-19kD融合基因重组质粒,并对融合蛋白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16kD、38kD及19kD基因,经过双酶切依次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pET28a-16kD-38kD-19kD融合基因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株BL21中,经IPTG诱导获得目标蛋白,并进行镍柱纯化。结果经过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pET28a-16kD-38kD-19kD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经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16kD-38kD-19kD融合蛋白,为结核病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16kD蛋白 38kD蛋白 19kD蛋白 融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4例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胸腰椎结核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术前、术后、随访时术后1年Cobb角平均值;入院时、术后、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血沉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前Cobb角平均值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随访时术后1年Cobb角平均值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入院时血沉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血沉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恢复Cobb角,降低血沉,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胸腰椎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病理诊断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此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彩超示左肾不均质等回声包块,CT示左肾占位。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临床罕见,儿童及青年人好发,肉眼血尿较普通肾癌常见。增强CT可呈“少进-慢出”式强化,病理免疫组化TFE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为诊断“金标准”。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成人预后较差。

  • 标签: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用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8年1月—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6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对照组,n=30)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随访,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率为96.7%,疼痛显著减轻;对照组骨性愈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较高的骨性融合率,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踝关节炎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骨均呈现骨性融合,疗效突出。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椎结核 经前路病灶清除 单钉棒固定术 疗效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比较单纯减压手术与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中央型腰椎键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n=26,行单纯减压手术治疗)与B组(n=26,行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评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JOA评分低于B组,其VAS评分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减压术,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积极推广。

  • 标签: 中央型腰椎键盘突出症 减压并植骨融合 单纯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