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应用中药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消癌平注射液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癌平注射液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右侧前胸壁及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约3cm,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中给予化疗栓塞,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及定期护理。结果10例病人成功植入10个导管药盒系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病人生存期最短10个月,最长约37个月。结论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区域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途径。在床边或门诊即可实现区域化疗,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的效果,易为病人接受,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良好手段。

  • 标签: 导管药盒系统 植入术 恶性肿瘤 介入
  • 简介:对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已不再单纯依赖手术切除,而已经开始使用包括分子治疗在内的手段来完善现有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对恶性疾病进行干预。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将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分子或细胞置入瘤腔,从而起到杀灭残存肿瘤细胞的作用,防止肿瘤局部复发。在脑肿瘤分子治疗时代,神经外科医生能在分子水平上干预恶性脑瘤的发生、发展,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肿瘤的切除。所以,治疗脑(神经系统)肿瘤的神经外科医生,应该是既善于操手术刀,又会操"分子刀"的神经肿瘤外科医生。本文简要介绍在手术切除脑肿瘤的同时还可以应用的,包括已经可以临床实施的和正在研究的局部治疗技术,主要有局部化疗、间质内放疗、局部免疫治疗、微包囊技术在神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神经干细胞技术、对流增强的药物释放技术。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肿瘤学 局部治疗 分子治疗
  • 简介:最近,我们对海绵窦特别是内侧壁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我科的经验,探讨蝶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技巧。解剖学研究成人尸体头部标本20个,对海绵窦内侧壁进行显微解剖和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平均厚度156.9±32.7μm,上壁和外侧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30.4±97.6μm,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的胶原纤维层明显较海绵窦上壁和外侧壁为薄。其中,有3例标本中,可见海绵窦内侧壁存在缺损,垂体部分突人海绵

  • 标签: 海绵窦 侵袭性垂体腺瘤 内侧壁 解剖学研究 经蝶窦显微手术 全切除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效果。方法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等分为45℃、50℃、55℃(导管流出温度)3个亚组,每亚组各2头。热灌注14d,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检。结果热灌注后2wk,12头实验猪均存活,处死实验猪,取出肝脏,实验组共取得四个热凝固灶,50℃、55℃亚组各两个。病灶局限于目标肝段,呈契形,尖端指向肝门,基底远高肝门,与邻近肝段分界清楚,由内向外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凝固坏死区、炎性反应区和纤维化区。对照组和试验组45℃亚组肝脏未见典型热凝固坏死。结论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高温灌注高于50℃生理盐水,并维持10min,可使目标肝段发生彻底凝固性坏死。

  • 标签: 热灌注 肝癌 热凝固坏死 病理学 经动脉导管灌注
  • 简介:目的总结恶性肿瘤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的初步处理经验和体会,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的20例PD术后并发胰瘘、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胰瘘2例,死亡1例;并发胆瘘2例,死亡1例;另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余17例治愈出院。远期效果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术后并发胰瘘应以内科治疗为主,通过减少胰液的分泌,并且保持局部引流的通畅,多数胰瘘可治愈。术后并发胆漏,通过保持支架管及局部引流通畅,多可治愈,出现肝汁性腹膜炎时应考虑手术处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对18例中下段直肠癌切除后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残端用缝合器关闭形成盲端,腹内一次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5个月~3年15例,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便秘1例,2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余病人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费时少,适用于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 标签: 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 中下段直肠癌 切除术 术中 临床应用 弯管吻合器
  • 简介:长期以来,肝脏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多在影像学界和介入放射学界开展,肿瘤临床学专业的医师参与较少,使与肿瘤介入治疗相关的肿瘤学某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讨论,其结果可能导致治疗用药与肿瘤细胞代谢特点及药代动力学相悖.我们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植入性动脉导管药盒输注系统(PCS),持续长程CF+5Fu灌注化疗为主治疗各种晚期肝癌27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植入性药盒系统 CF 5-FU 长程灌注化疗 治疗 中晚期肝脏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均被认为是颅外肿瘤的晚期表现,不适于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我们应用眶颧颅内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根治性切除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以期提高侵及海绵窦区域的颅底贯通性恶性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造成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收集了我科自1998年3月~2002年2月收治的14例海绵窦区颅底贯通性肿瘤病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9例;年龄22至73岁,平均43.2岁;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成纤维细胞瘤2例,鼻咽癌2例,上颌窦癌1例,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1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手术全部采用眶颧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整体游离眉弓和颧骨、切除蝶骨嵴外侧、打开眶上裂、眶下裂和视神经管。肿瘤切除常规按无瘤原则(enbloc)进行。结果:本组共14例患者均达到肿瘤根治性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CT/MRI随访3个月~3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应用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可避免术中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减少手术中颅内操作的时间、并且在巨大型肿瘤的切除过程中控制海绵窦和肿瘤的出血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大大地提高了颅底贯通性肿瘤的根治率,并相应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了患者恢复的过程。

  • 标签: 眶颧人路 海绵窦 颅底贯通性肿瘤 根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