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PICC置患者导管维护依从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20年6月-2022年5月期间诊治的78例PICC置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处理,先入院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入院的39例PICC置患者为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导管维护依从及并发症。结果:比较两组PICC置患者导管维护依从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导管维护依从,降低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CC置管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导管维护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者PICC置后非计划换药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07月-2022年07月本院85例白血病患者开展研究,均采取PICC置,观察非计划换药发生情况,探索原因,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85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非计划换药,发生率为24.71%;21例非计划换药中,有8例为穿刺点出血,有6例为体外导管打折,有4例为局部不适,有3例为局部感染。结论 接受PICC置白血病患者容易出现非计划换药,原因较多,制定针对护理措施,以提升置安全。

  • 标签: 白血病 PICC置管 非计划性换药 原因 护理措施 穿刺点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PICC带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其对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并进行术后化疗的42例乳腺癌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延续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4.28%,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PICC带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当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标签: PICC带管出院 乳腺癌 术后化疗 延续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食管癌PICC置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化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整体护理 食管癌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ICU危重病人实施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 ICU危重病人60例,按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导管护理、导管固定及问题处理上的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轮转护士进行非计划拔预见性进行培训与ICU轮转护士未进行非计划拔预见性培训的两组人员发生非计划拔率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 2020年 1月—2023年 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一科轮转护士进行随机分组,进行非计划拔预见性培训的轮转护士25人。未进行非计划拔预见性培训的轮转护士25人。结果  经过培训的轮转护士非计划拔率低于未经过非计划拔培训的轮转护士。结论  经过培训的轮转护士可熟知患者管道放置的位置、管道的作用及观察护理要点,可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制定出不同的预防非计划拔的措施 ,患者管路均进行二次统一固定,同时对非计划拔管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经过预见性培训的轮转护士非计划拔率远低于未经过培训的轮转护士。

  • 标签: 预见性 轮转护士,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PICC置患者带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12月我院维护的100例PICC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B组患者总体治疗依从率为98.00%,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80.00%(P<0.05);同时B组患者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与健康知识水平四个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PICC置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从而促使其有更高的治疗依从与更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因此,该护理措施值得在该类患者护理中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胃肠减压非计划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欧维克实施胃肠减压插管治疗患者1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68例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非计划拔率以及出现的原因。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拔患者8例,非计划拔率为9.52%;对照组护理后出现28例非计划,非计划率为33.33%,两组非计划拔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的情况,实验组有2例由于感觉不适自行拔除,1例无法配合治疗自行拔除,2例睡眠无意识拔除,1例管道脱落,2例牵拉脱出;对照组有8例由于感觉不适自行拔除,5例无法配合治疗自行拔除,3例睡眠无意识拔除,3例管道脱落,2例牵拉脱出,7例胶布固定不牢。结论:为普外科胃肠减压治疗的非计划拔率较高,导致非计划拔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分析,针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非计划拔的几率,保证胃肠减压治疗患者的有效和安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普外科 胃肠减压管 非计划拔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普外科胃意外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留置胃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胃意外拔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胃意外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2.5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普外科留置胃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胃意外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肠内营养期间堵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2022年1月至2月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施肠内营养的159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利用品管圈对肠内营养期间的堵情况进行基线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评价,制订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并推广实施,促进封和堵的规范处理执行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完善合理用药配伍,配合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将2022年10月至12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肠内营养期间堵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组肠内营养期间堵发生率为3.77%,低于实施前组的9.25%(x²=3.949,P=0.047)。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期间堵的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冲方式在预防鼻肠管堵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普通外科74例接受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患者,包括急性胰腺炎、胰腺肿瘤术后、胃瘫、胃潴留、胃瘘、胃癌术后等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38-40度温开水40ml每2-4小时脉冲式冲方法,试验组每日清晨使用温开水(40-42度)30ml脉冲式冲后,再取38-40度的5%碳酸氢纳溶液30ml脉冲式冲,夹30min,再用40-42度的温开水30ml脉冲式冲,其他时段采用40-42度温开水每2小时脉冲式冲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堵率及堵时间。结果  试验组堵率为2%(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3/37)(P<0.05);试验组鼻肠管肠内营养堵发生时间为置后第28天,晚于对照组置后的(15.7+2.3)天。结论  适宜温度的温开水和碳酸氢纳溶液冲能有效推迟鼻肠管堵发生的时间,降低堵率。

  • 标签:     温度 冲管液 夹管 肠内营养 堵管 冲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PICC置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一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3~2021.12期间从我院选取50例重症颅脑损伤PICC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25,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一次成功率分别为68.00%、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机械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以及穿刺部位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PICC置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一次成功率,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满意认可,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重症颅脑损伤 PICC置管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对于无菌术操作的不断规范,预防感染为护理工作中的一大侧重点。留置尿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泌尿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是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后的尿失禁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治疗。留置尿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但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若置方式不当或清洗消毒不当,会引起尿路感染。一旦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提高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的留置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尿路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 标签: 留置尿管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显著增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口腔健康状态是好的生活质量重要保障,有赖于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及适宜的治疗方式。根治疗是现阶段适用于多种口腔疾病的基础治疗措施,本文对相关治疗方法应用之后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根管治疗 术后护理 口腔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PICC送方法,对PICC置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置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置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置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PICC送方法对提高PICC置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降低胃意外脱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入本次研究的患者有280例,均是2020年1月-2020年12月行胃插管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采用数字标注法分成两组,将针对护理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将基础护理措施给予参照组患者,对比每组意外脱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胃意外脱率,研究组(2.14%)低于参照组(10.71%),差异显著(P<0.05)。护理总满意率,研究组(97.56%)高于参照组(86.43%),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胃意外脱率,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胃管 意外脱管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PICC置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PICC置患者(PICC置组)与30例输液港患者(输液港组),两组患者都开展血栓形成因素的分析,并给予针对的护理。对比两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输液港组并出现血栓1例(3.33%),PICC置组出现血栓4例(13.33%),输液港血栓生成风险更低。结论  PICC置和输液港置时临床常用的两种静脉通路置方式,对两种置方式可能诱发的血栓危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栓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

  • 标签: PICC置管 输液港置管 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术(UVC-PICC)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穿刺置中的应用及置疼痛的动态变化。[方法]将新生儿科NICU病房的60例重症患儿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UVC-PICC置术组)和对照组(浅静脉置术组),每组3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估疼痛程度,观察两组置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表现、置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PS、PIPP评分在开始置、置完成时、置后5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开始置、置完成时、置后5minNIPS、PIPP评分较置前5min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机械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应用UVC-PICC术可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可减轻患儿穿刺操作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护理价值。方法:  收治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需实施全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患者90例,通过计算机软件分组,将患者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45例: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服务:比对不同方案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 探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 结论:  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全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慢性脓胸 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