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余珍珍 ,王瑞哲 ,王萍 ,文旭辉 ,江雅丽*

伊犁州友谊医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置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置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对提高PICC置管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式PICC;送管方法;PICC置管成功率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简称,该技术能够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势,非常适用于使用放化疗药物或者使用刺激性相对较大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2]。该技术因为留置时间相对较长,同时能够安全的输入刺激性药品,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PICC对患者而言是一种无痛性的输液手段,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还能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收益。但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当中,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影响以及操作影响,可能导致送管受阻[4]。这些均有可能造成置管失败,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为了尽量避免送管失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本院对PICC进行改良,本文中主要探讨改良式PICC送管方式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随机遴选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100例。所有入组对象符合PICC置管标准,同时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按照送管方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采取传统的置管方式、而观察组则采取漂浮式导管置管法。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性例数分别为:24例、26例,年龄范围:在35岁至76岁之间,组内年龄均值为(56.8±4.2)岁;25例肿瘤化疗患者、1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6例危重患者。

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范围35~74岁,平均为:56.7±4.4岁。24例肿瘤化疗患者、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8例危重患者。

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送管方法: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静脉测量置管长度后进行消毒,然后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针芯拔出,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向血管内送入导管。用力均匀缓慢后,将导管置入静脉,直到导管进入肩部以后,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完全将导管置入到预计位置。

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漂浮式置管法,置管过程中辅助影像学技术,观察置管位置是否,避免发生导管移位。置管结束后,拍放摄片,最终定位导管头端位置。置管前对预穿刺侧手臂评估,B超引导下血管定位,穿刺点应避开关节及皮脂层,置管前预测管道具体路径,置管中注意严格无菌操作,轻柔缓慢送管,尽量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能有效预防置管后并发症,确保预期带管时间。

操作规范与流程:让患者正确的摆放体位,明确静脉和穿刺点,随后测量长度。对穿刺点建立无菌区(消毒),预冲导管再次超声定位,随后静脉穿刺,放入导丝。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进一步扩皮,沿导丝放置血管鞘,撤出导丝,并推进导管至15cm处从导管尾端将导丝撤出15cm。缓慢推进导管至预定刻度,立即撤出血管鞘,随后修剪导管并安装导管连接器,安装输液街头,回抽后出血,安装思乐扣将导管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1. 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PICC置管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

组别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n/%)

置管时间(min)

对照组

40(80.00)

45.31±3.90

观察组

48(96.00)

34.90±2.85

卡方值/t

9.842

6.730

P

<0.05

<0.05

  1. 讨论

PICC置管是通过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一种治疗手段。该治疗方式因为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的血管与刺激性药物之间接触,所以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安全作用[5-6]。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置管效果,会采用数字造影或超声等方式辅助观察。然而,想要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仅靠超声检查等方式并不能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传统的PICC送管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存在穿刺失败率较高等特点[7-9]。一旦穿刺失败,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压力。因此,在本文中,对本院设置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展开研究,在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后的置管方法,置管成功率大大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改良后的制管方法更加具有优势,而且更加便捷。不仅能够减少对血管的损伤程度,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置管过程中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带管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为我院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中选择了一条安全通路,进一步提高我院的中心静脉置管水平[10]

    总之,PICC置管作为安全可靠的用药途径,已经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干预效果,采取改良式的送管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置管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静,秦玮,杨碧媛. 两种扩皮方式在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4):51.

[2] 贾莉,吴月丽,赖海芳. 分析改良式扩皮方法预防PICC置管后出血的效果[J]. 东方药膳,2021(8):84.

[3]范菊红,谢珺,宋娜,等. 钝性分离在儿童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8):84-87.

[4] 耿红梅,王凌玲,包永华. 改良复位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2018,4(10):942-944.

[5] 滕海英,欧海文,韦海清. 高龄患者PICC疑难会诊置管问题分析及处理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99.

[6] 何彬. 改良式徒手盲视鼻空肠管置入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学,2020,48(8):1065-1069.

[7] 周巧丽,胡婷. 静脉输液使用医用输液贴"V"型固定的方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188-189.

[8] 陈凤朱,潘艳,陈梁,等. 改良穿刺角度在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91-1293.

[9] 孔慕贤.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改良操作的效果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7):196,198.

[10] 江秀田,何美容,贺新艳. 改良式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2):24-26.

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天山雪松名医培育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漂浮式导管送管法在PICC置管中预防导管异位的研究

项目编号:y12021py14

通讯作者:江雅丽1989.06临床研究院实验中心主任助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实验师E-mail:3246222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