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80例艾滋病病人,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采用HIV/AIDSQOL-46量表分别在3个时点(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HIV/AIDSQOL-46量表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表评分中3个维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两组量表评分及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对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一般性感觉方面有显著优势。

  • 标签: 艾滋病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血液透析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我院肾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饮食护理干预(观察组,n=30)对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营养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ALB、PAB明显高于对照组,MQS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及管控对策。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间纳入的35例检验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研究主体。对所有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各个因素,再给予相对应的管控对策。结果影响其检验质量的因素为人为因素采集方法不规范4例(11.43%),样本溶血4例(11.43%)和患者自身因素27例(77.14%)。患者自身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比有差异(P<0.05)。而8例人为因素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低于3年所占比率最高(75.00%),与其他年限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采集环节、送检环节与保存环节均可能导致样本的检验质量出现问题,且检验流程不规范同样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期间应积极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量,确保检验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样本 检验质量 因素 管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提高输血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市医院30家与本市血站作为研究目标,向30家医院发放本市血站中心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并总结输血站服务质量问题,针对问题,强化血站与医院联系后,分析并评价输血站服务质量。结果输血站服务态度评分(9.2±0.6)分、技术水平评分(9.4±0.5)分、血液质量安全水平评分(9.1±0.3)分、综合服务质量评分(9.2±0.6)分。医院总满意度93.3%(28/30)。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加强血血站与医院联系后,可有效提高血站服务质量评分,从而推动国内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加强 血站 医院联系 输血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基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安全护理和急救物品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2015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工作;2016年,我院在以往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控制理念,总结工作不足并提出改进及完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6组误差率仅为0.12%,合格率则高达99.88%,显著优于2015组误差率1.04%、合格率98.9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进行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几率,使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患者生命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之后患者各项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舒适护理 生命质量 护理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神经外科NICU收治的43例病人作为研究组,另对神经外科NICU2017年3月前收治的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病人护理过程中护士长参与环节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士长参与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士长 重症病人 环节质量控制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点环节管理在运行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2016年第四季度9000份,2017年第一季度9500份运行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环节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评价每个季度的病历质量。采用重点环节管理的办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监控。结果2017年第一季度的电子病历的质量明显的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电子病历质量高(P<0.05)。结论对电子病历的质量不断的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可以使病历整体的质量显著的提高,值得在电子病历管理的工作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重点环节管理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以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显著增加,入睡延长以及睡眠困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脑梗死 睡眠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成分输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感染几率低、节约血资源和针对性强等优势,但是在成分血液制备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必须开展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保证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规范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具体措施,以期能为血液成分制备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质量控制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到脑血栓患者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予以的影响。方法选出在2015年4月到2018年2月这一段时间之中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8例,并凭借不同护理方式加以分组,组一本组44例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组二本组44例患者辅以早期康复护理,比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结果组二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到对脑血栓患者施行护理后,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并促使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得以增强,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运用 早期康复护理 价值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助产士护理对于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100例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助产士助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产妇实施助产士助产护理可明显提升分娩质量,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助产士 助产护理 产妇分娩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探讨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为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提供相关的优质护理措施与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在我院做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能够增加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痛护理技术 手术室护理质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疗治疗持续改进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段期间内,将38例护理人员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借助品管圈活动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最终比较两组护理小组医院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31.58%、68.42%,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5.26%、97.74%。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其有助于提升药品发放正确率,促进医疗质量改进,值得医院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提高X-ray摄影技术质量效果,总结质量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间该科5000张X光片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5000张X光片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之前X线摄影片,观察组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之后X线摄影片,对比分析两组X线片质量、废弃X线片数量等指标。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011年5000张X线片中,甲级、乙级、丙级X线片分别为4042张、671张、287张,全年废弃线片183张;2016年1—12月间该科5000张线片中,甲级、乙级、丙级X线片分别为4430张、492张、18张,全年废弃线片0张。两组丙级和废弃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X线片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X线机出线量不准、患者移动及技师主观因素。结论质量持续改进在X线摄影技术中,使X线摄影技术质量明显提高,废弃X线片有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辅助功能,使医生和患者更满意。

  • 标签: 质量持续改进 X 线片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