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追踪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随机平衡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患者,甲组常规护理,乙组追踪护理联合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明显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为老年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稳定患者提供追踪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提倡。

  • 标签: 追踪护理 健康指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围绕老年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推进阶梯式运动康复治疗处置的临床效能。方法:2022年3月-2024年1月,将88例老年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分两组,各44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治疗处置,研究组执行阶梯式运动康复治疗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FEV1指标、FVC指标、FEV1/FVC指标、血清SOD物质含量指标、血清TGF-β1物质含量指标和血清bFGF物质含量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FEV1指标、FVC指标,以及FEV1/FVC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指标、FVC指标,以及FEV1/FVC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血清SOD物质含量指标、血清TGF-β1物质含量指标,以及血清bFGF物质含量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SOD物质含量指标、血清TGF-β1物质含量指标,以及血清bFGF物质含量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老年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实施阶梯式运动康复治疗处置,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阶梯式运动康复治疗处置 常规治疗处置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氨茶碱治疗慢阻肺稳定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患者76例,进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氨茶碱治疗。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呼吸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增高、呼吸功能改善,P<0.05,差异明显。结论:氨茶碱治疗慢阻肺稳定患者的疗效较好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氨茶碱 随机对照研究 慢阻肺稳定期 生活质量评分 呼吸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对 COPD 稳定患者肺功能康复及自护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本院一共收治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 60 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依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研究组给予延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肺功能指标( FVC 、 FEV1、 FEV1/FVC、 VC)对比无差异 ( P>0.05 ) ;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大于干预前 ( P<0.05 ) ;研究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大于对照组 ( P<0.05 ) 。两组干预前的自护行为(一般性自我护理需求及健康偏理性自我护理需求)评分对比无差异 ( P>0.05 ) ;两组干预后的自护行为评分大于干预前 ( P<0.05 ) ;研究组干预后的自护行为评分大于对照组 ( P<0.05 ) 。 结论: COPD 稳定患者实施连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可促进肺功能康复,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协同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肺功能指标 自护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孟鲁司特与噻托溴铵联合用于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随机取样法将其按照11比例分成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与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每组各有20例患者。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6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加突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也有多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孟鲁司特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2-01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稳定COP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稳定COPD的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延续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连续组则加入延续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延续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连续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采用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缩唇呼吸锻炼。出院第12周后,分别用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Borg呼吸困难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和缩唇呼吸,都能增加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较缩唇呼吸锻炼效果好。

  • 标签: 气球吹摆法 肺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彭山县中医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中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75%VS93.75%),(P<0.05);对照组患者SGRQ总分、呼吸道症状、疾病影响维度、活动受限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 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 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 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 37例患者中有 18例患者在稳定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 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6例,肺炎克雷伯菌 3例,大肠埃希菌 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 -6( IL-6)、白介素 -8( IL-8)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三烯 B4( 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IL-8、 LTB4水平较稳定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或 P < 0.01)。稳定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IL-6、 IL-8、 TNF-α、 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 ]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0月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随机分组,普通治疗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用普通方法进行治疗干预,康复训练治疗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在普通治疗同时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运动耐力6MW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训练治疗组临床效果、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运动耐力6MW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时间方面相较普通治疗组更好,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康复训练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临床效果 肺功能恢复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进行治疗时探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其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对比研究方法完成本次分析,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社区中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分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对症治疗的设为参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视为研究组,各组40例,统计临床效果及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势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使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耐力和肺功能,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稳定期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对稳定慢阻肺(COPD)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方式 划分48例稳定COPD患者至2组(对照组24例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24例联合中医疗法),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佳,尤其体现在生存质量提升、肺功能改善方面,呈P<0.05。结论 中医结合疗法对提升稳定COPD患者生存质量更为有利,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阻肺(COPD) 稳定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圣乔治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实施多元化中医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2~2020.10期间从我院选取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8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常规中医健康教育)和观察组(n=40,行多元化中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基础知识、治疗知识、自我护理、健康锻炼等疾病认知评分均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元化中医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疾病认知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慢阻肺稳定患者予以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对临床效果与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3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诊治老年慢阻肺疾病的患者81例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41例患者采用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ADL评分。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大于对照组,ADL评分探究组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用于老年慢阻肺稳定患者中,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还可以提高ADL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 老年慢阻肺 稳定期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精神分裂症稳定应用后相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稳定患者84例纳入到2021年8月开展的相关护理研究中,闭环时间为2022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一用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一组采用减量治疗方法,称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维持药物剂量治疗,视为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阴性症状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精神分裂症稳定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副反应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稳定期 抗精神病药物 减少 症状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稳定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8例慢阻肺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千金苇茎汤,对比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比对照组的79.41%要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和FEV1明显增高,且试验组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持续增高,且试验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稳定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中西医结合 生活质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很多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其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分析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患者后对其营养不良的改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中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不进行营养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展开营养护理措施。对比患者TST和MAC以及ALB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不同措施对患者进行实施后,对比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可以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稳定延长。结论:通过使用膳食营养对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的营养状态得以有效改善,同时还可以对其稳定进行延长,让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得以减少,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营养不良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稳定 COPD 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CAT评分、6MW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CAT评分、6MW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稳定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中药内服 八段锦功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改善老年COPD稳定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年龄≥60岁的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划分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专科质量指标,面对患者使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健康管理,明确质量指标同时对指标采取培训应用,从而实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指标管理。结果 研究组SF-36的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落实专科质量指标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能够改善其肺功能,提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良好,因此可以认为通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专科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锻炼 专科质量指标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