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药房在中药处方调配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差错和相应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药房当中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共抽取5000份样本。对500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调配问题处方,并且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结果对500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调配问题的处方有67份,具体问题主要有药物搭配划价错误、规格选择错误、药物错配以及其他问题。对影响中药处方调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调配过程、调配人员以及药材质量等。结论一定要重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的制定相关的策略,控制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出现,并且认真地对相关要求进行落实,让差错出现的概率有效降低。

  • 标签: 调配 差错 中药处方 解决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门诊西药房常见处方差错,探究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发生处方差错42例为分析对象,对常见处方差错的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处理方差错主要以用法用量和给药途径不当为主分别占61.9%和28.57%;处方差错的类型上以数量、相似药品包装和相似药品名称问题为主。结论:加强对规范西药房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药师专业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减少差错率。

  • 标签: 西药房 门诊 处方 常见差错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1月-2021.12月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处方100份,其中2019年有39份、2020年有31份、2021年有30份。结果:通过研究出现调剂差错的处方得知,45份(45%)的处方为剂型差错、29份(29%)的处方为剂量差错、13份(13%)的处方为数量差错、6份(6%)处方为书写差错、4份(4%)处方为错发差错,还剩下3份(%)处方为其他因素的差错。经过对100份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的调查,得知59%为医师因素、34%为药师因素、7%为患者本人因素。结论: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形成会从多方面造成,具体实践当中,应全方位、多角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以此降低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概率,让处方用药更加安全。

  • 标签: 西药房 处方调剂 差错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用药中中药房饮片调配差错与中药处方点评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2月内,挑选我院门诊中药处方共计163个,随机分为观察、参照组,分别82、81例。前组进行中药处方点评,后组不点评,对比两组处方的质量以及处方点评前后存在的问题。结果:参照组处方不合理率为21.95%,观察组为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其他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处方点评模式 医院门诊 中药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差错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本院中的1000例医疗事件纳入管理前,实施常规质量管理,选择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中的1000例医疗事件纳入管理后,实施差错管理,分析管理前后医疗差错出现概率。结果:管理后差错概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运用差错管理推进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可降低差错事件出现率,可运用。

  • 标签: 医院质量管理 差错管理 行政科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和预防治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从我院门诊西药房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之间的处方中选择10800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研究其差错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得差错发生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结果 在这10800份处方中,出现调剂处方差错的有32份,差错率为0.29%,在经过有效的管理后,出现调剂处方差错的有9份,差错率为0.083%,相比较管理前,具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处方调剂 差错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原因分析并寻求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102张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处方,重点对调配差错原因加以分析、然后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处理调配差错问题。结果:①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类型包括漏配、错配(包括中药饮片品种错配及特殊调配要求错配等)、多配、规格错误。②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原因和药师因素、处方因素、其他因素有关。结论:为有效防范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问题出现需对具体发生调配差错的原因实行分析,再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解决问题。

  • 标签: 中药房 中药饮片 调配差错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门急诊药房中心调配时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份析以及实施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门急诊药房调配出现差错的140份处方,对其原因进行份析,根据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40份差错处方中药品种类差错有68份、剂型剂量差错有21份、药品数量差错有18份、用法用量差错有14份、包装相似差错有8份、发出药品不合格错差有7份、错发差错有4份。结论 通过完善调配流程、加强药房药师专业水平培训、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奖罚制度的具体实施,可明显减少门急诊药房调配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门急诊药房 药品调配 差错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中的差错原因调查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90张中药饮片调配出现差错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调配中出现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在90例中药饮片调配差错事故中分析得出,其中漏配次数为最多,占总调配差错次数的 32.22%,错配占27.78%、多配剂数占8.89%,多配饮片占11.11%,少配剂数占7.78%,重量错误占8.89%,其他原因占3.33%。结论:中药饮片处方在调配中出现差错的现象较多,临床中应当详细了解处方调配差错的类型,对其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将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的准确率提高,保证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用药的安全可靠。

  • 标签: 中药饮片处方 调配差错 原因调查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差错管理在血站采供血服务水平及血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供血服务的相关护理管理情况,根据差错管理实施前后分组,2020年1—6月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7月—2021年1月为试验组40例,实施差错管理,比较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实施差错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血液质量合格率,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血液质量合格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依次为t=7.945,x2=5.000,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血液质量合格率是(94.42±3.26)分和97.50%(39/40),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血液质量合格率是(80.45±2.12)分和82.50%(33/40)。试验组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结论中心血站采供血服务实施差错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减少差错发生率。

  • 标签: 差错管理 血站采供血 服务水平 血液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乡镇卫生院临床检验期间的常见差错和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市10所乡镇卫生院为例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乡镇卫生院的临床检验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期间总共入选2000份临床检验样本。基于回顾性分析方式总结关于2000份临床检验样本在检验期间的差错问题。总结乡镇卫生院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结果:61份样本中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人员因素、仪器设备因素、试剂应用因素以及操作流程因素。结论:乡镇卫生院对于周边居民群众的生理健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乡镇卫生院应当高度重视检验质量控制,针对性强化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管理,促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临床检验 常见差错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原因分析并寻求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102张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处方,重点对调配差错原因加以分析、然后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处理调配差错问题。结果:①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类型包括漏配、错配(包括中药饮片品种错配及特殊调配要求错配等)、多配、规格错误。②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原因和药师因素、处方因素、其他因素有关。结论:为有效防范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问题出现需对具体发生调配差错的原因实行分析,再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解决问题。

  • 标签: 中药房 中药饮片 调配差错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究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根因,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发现药房人员疲劳、缺乏专业培训和沟通不畅是常见的差错根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药房人员轮班管理、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等持续改进措施。本研究对提高门诊药房调剂质量、减少患者用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处方调剂差错 沟通机制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预防工作差错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12位工作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6例,每组分别管理100件医疗器械。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管理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包装问题等4项不良事件总占比6.0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回收等5项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器械清洗等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应用意义。方法:在2022.06--2022.12、2023.01--2023.05期间,本院西药房治疗患者80例为样本,时间段分组处理(n=40),2022.06--2022.12为对照组,未实施管理干预,2023.01--2023.05期间为实验组,实施药品使用防范措施,分析对比处方评价结果。结果:实施药品使用防范措施后,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数据具有积极的改善趋势,(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处方差错的因素,临床诊断信息未完整填写、处方缺少必要信息、未按规定执行处方、用法和用量不合适、适应症不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西药房的内部管理效果,需要采取药品使用防范措施,以及优化流程和规范操作。这些措施将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及时避免上述问题,并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门诊 西药房处方 调配差错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物整合在防范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差错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结合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对患者实施药物整合服务的案例,分析药物整合在防范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差错中的作用。结果药物整合能够避免发生药物遗漏、重复给药、药量不正确、给药时间不争取、对药物禁忌掌握不到位等等现象出现。结论药物整合在防范患者用药差错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推广还需政府、医疗机构、医生、临床药师、患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 标签: 药物整合 心脑血管内科 用药差错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院药品发放情况,2017年2月-2018年1月为要药品管理实施前,药品共计发放1900份,2018年2月-2019年1月为药品管理实施后,药品共计发放2010份,回顾性分析差错类型及差错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后药品发放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出现的药品发放错误主要为剂量差错、剂型差错及药品差错,可通过引进电子处方系统,改善规范药品管理,提高药剂师综合素质等改善措施进行管理,有效降低门诊西药差错率。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药品管理 发放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