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药房调配发生差错原因份析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门急诊药房调配发生差错原因份析及预防措施

袁中华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4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门急诊药房中心调配时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份析以及实施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门急诊药房调配出现差错的140份处方,对其原因进行份析,根据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40份差错处方中药品种类差错有68份、剂型剂量差错有21份、药品数量差错有18份、用法用量差错有14份、包装相似差错有8份、发出药品不合格错差有7份、错发差错有4份。结论 通过完善调配流程、加强药房药师专业水平培训、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奖罚制度的具体实施,可明显减少门急诊药房调配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门急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原因;预防措施

门急诊药房属于医院专门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的药学服务窗口[1],主要服务包含审核处方、药品调配、核对发出、用药交代、划价、药品请领等,且工作人员配比相对较少,工作量相对较大且繁杂,因此在工作中易出现差错,进而对安全用药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医疗纷争[2]。而差错的发生可能出现在每个环节当中,如药师在核对处方时,因为自身对药物知识的缺乏,极有可能导致审核失误等,故想要降低差错的发生几率,需要对每个可能发生差错的环节做好预防工作。基于此,本研究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门急诊药房调配出现差错的140份处方,对其差错原因进行份析,并根据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临床治疗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门急诊药房调配出现差错的140份处方进行研究,对其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详细份析。

1.2 方法

对140份差错处方原因进行详细份析,并找出原因,其中包括药品种类、药品数量、剂型剂量、用法用量、包装相似、错发、发出药品不合格等,并根据出现差错原因制定相对的预防措施。

结果

140份差错处方中药品种类差错有68份、剂型剂量差错有21份、药品数量差错有18份、用法用量差错有14份、包装相似差错有8份、发出药品不合格错差有7份、错发差错有4份,详情见表1。

表1  140份差错处方占比情况

差错原因

数量

占比

药品种类

68

48.57

剂型剂量

21

15.00

药品数量

18

12.86

用法用量

14

10.00

包装相似

8

5.71

发出药品不合格

7

5.00

错发

4

2.86

讨论

3.1  差错原因进行分析

对140份差错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发现: ①68份药品种类差错,其中包含药品名称类似,但药品效果不同、相同种类药物名称发音或书写类似、相同种类药物化学名称相同,但厂家或商品名不同。在68份药品种类差错中,药品名称类似但药品效果不同有52份,占76.47%,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药师审核时出现错误、书写处方时潦草、核对人员没有细心核对、药师缺乏专业水平以及药品的摆放位置不合理等,如山梗菜碱与山莨菪碱,而山梗菜碱属于呼吸中枢兴奋药物,山莨菪碱则为抗胆碱药物;相同种类药物名称发音或书写类似有12份占17.65%,该类原因的发生主要与药师本身有关,如在临床工作中,药师多数为独自工作、工作繁杂以及自身问题等原因,致使其状态欠佳,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药师连续值班或带病值班,同样也会导致其身心疲惫,药师工作思想不集中,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该类药物均为降低血压药物,红霉素肠溶片和地红霉素肠溶片均为抗生素类药物,但药师若不细心极易出现差错;相同种类药物化学名称相同,但厂家或商品名不同有4份占比5.88%,该类差错出现的原因基本为在开具处方时未注明药品生产厂家或处方中明确标注但药师并未仔细观看处方或同类药品摆放一起拿错所导致,如缬沙坦,该药物有穗悦及代文两种名称,生产厂家同样为北京赛科和北京诺华,若医师没有细心审核处方极易出现差错。②剂型剂量方面有21份差错占比15.00%,其主要原因为药师工作时不细心以及处方错误导致,医师在会针时根据患者病情会采用不同剂量的药品,然而药剂师在工作时一旦出现精力不集中或不仔细,便极有可能出现发放剂量和药方剂量不吻合。如酸氢氯吡格雷片具有75mg与25mg两种剂量、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硝苯地平片等,药师在拿药时若未能认真仔细审核处方极易出现差错。③药品数量方面出现18份差错占比12.86%,其主要原因为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出现涂改的地方较多,而药师审核处方时具体数量没有看清或电子处方在录入时出现失误而造成。④用法用量方面导致的差错有14份占比10.00%,其主要原因为少数药师在放发药品时未能将药物的使用说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描述或在药品包装上未贴服用标签或标签粘贴错误等造成。⑤包装相似方面出现8份差错占比5.71%,因少数部分药品外包装极为相似,其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厂家,药品调配时若未能细心核对,极有可能出现差错的发生,如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胶囊均属于同一家公司生产且外包装相似,在调配时易出现差错。⑥发出药品不合格方面出现7份占比5%,其主要原因为在清理过期药品时工作人员未能及时的将过期药品清除或在保存药品方面未能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致使药品发生霉变。⑦药品错发方面出现4份占比2.86%,其主要原因为患者在取药时拿错发票而药师对发票也未细心审核造成。

3.2  预防措施

总结上述差错原因我院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①加强药房管理,完善调配流程[3],如对处方认真核对、粘贴药品服用标签、细心告知患者药品的用法用量杜绝凭个人印象拿药并实施奖罚制度。若遇到手写处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剂型等内容不清晰因与医生联系并确定,然后再进行配药。②加强药房药师专业水平培训[4],定期对药师展开培训,对其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对引进的新型药品及时了解,鼓励药师参与本院开展的专业知识讲座以及药师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其药师的专业水平,减少临床差错发生。③加强药品管理,其中包含药品摆放和有效期,药品的正确摆放有利于调配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对药品进行摆放时需相关药学人员进行操作,需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等与摆放货架上的标签相对应,如读音或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同肝规格不同等应贴上醒目标签进行警示,贵重或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需单独选择区域进行摆放;对货架上的药品进行责任制,责任人应定期检查药品的使用有效期和存储条件,对于不合格的药品及时上报并安全清除,确保每一份药品都处于有效期内且无霉变发生。

3.3  小结

针对我院门急诊药房调配出现的差错原因,通过完善调配流程、加强药房药师专业水平培训、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奖罚制度等的具体实施,现阶段我院门急诊药房调配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宁,赵瑞,刘丽宏.我国公立医院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18(11):78-81.

[2]姜疆,李媛,柴昱,等.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及防范措施的系统性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22,40(2):188-192.

[3]马陈芳,杨金芬,罗春飞.住院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与用药安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174-175.

[4]张贤尉,吴佳琪,陈一鸣,等.临床药师参与急诊药房审方药师在岗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南药学,2019,17(8):1341-1345.

[5]韩珊颖,钟绍金,邱英麒.GCP药房试验药品管理模式介绍[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8,18(3):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