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率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率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 标签: 人体血液 辐射处理 培养时间 微核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老年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漏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 留置导尿患者 漏尿发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取我院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96%、73.91%,而对照组两者的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3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患者)与实验组(6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那普利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24h尿微蛋白排泄量及24尿蛋白含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38%,实验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h尿微蛋白排泄量及24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贝那普利 前列地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对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研究采取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例数合计总数200例,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3日—2018年5月20日,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护理干预(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BCr恢复正常时间、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指标、并发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在护理后,其BCr、尿量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且没有发生并发症,其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方案于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当中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Alb/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76例Ⅱ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对照组为80例该院健康体检者,收集二者血清及尿液标本,检测U-mAlb/Cr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U-mAlb/Cr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mAlb/Cr可以作为发现尿蛋白阴性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根和传统多次根治疗牙髓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8例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多次根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一次性根管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用药时间以及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91.30%vs96.15%)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1.9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13.0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用药时间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一次根和传统多次根治疗牙髓炎患者均具有高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但一次性根管法治疗其复发率更低和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传统多次根管治疗 牙髓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6例后半规(P-SC)合并水平半规(H-S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的26例P-SC合并H-SC的BPPV患者,P-SC的BPPV采用改良Epley法复位,H-SC采用Lempert法复位。结果治疗后随访1月时治愈19例(73.08%),有效4例(15.38%),无效1例(3.85%),复发2例(7.69%)。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P-SC合并H-SC的BPPV患者安全有效,准确定位受累半规的侧别及位置是复位成功的前提。

  • 标签: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在B超引导下接受PICC置的患者采取全程心理干预后对应激反应的改善以及对置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是在本院接受B超引导的PICC置患者12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行全程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一次置成功率、置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中VAS疼痛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B超引导下PICC置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全程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改善置效果。

  • 标签: 全程心理干预 PICC置管 B超引导 置管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比较。方法选取正常体检者和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炎患者和口服华法林患者,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样品各20份样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PT精密度结果比较,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重复对同一混合血浆测定,结果表明精密度比较,仪器法高于手工法。对三组不同方法测定的PT结果进行比较,健康体检者与肝炎患者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华法林组两种方法对比仪器法与手工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以纤维蛋白转变瞬间出现的浊变为测定终点信号,不损伤纤维蛋白的形成,灵敏度较高,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使用仪器检测可以提高正确性和精确度。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手工法 仪器法测定
  • 简介:摘要低年资护士目前在临床上数量较多,作为医院护理团队的新生力量,能够充实护理队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护士本身存在很多的不足,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不佳,护理操作技巧不熟练,有些护士在工作中受到外界因素的感染不能安心工作,对待患者态度不佳,责任心不高等等,这些不良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甚至会上升为护患矛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用ABC时间管理法,这种管理方法是将工作内容分为三类,按照轻重缓急划分,重点、紧急的工作先完成,然后完成中等工作,最后完成不太重要的工作,这样护士明白了自己的工作顺序,工作井井有条,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每项工作,效果佳。

  • 标签: ABC时间管理法 低年资护士 工作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后,分别于未放置、及放置1h、3h、6h后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比较4个时刻的检验结果。结果与未放置标本检验结果相比较,放置1h后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后GLU有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后ALT、AST、K+、Na+有所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3h后TBIL、DBIL、BU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h后TBIL、BUN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进行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空腹静脉血标本 放置时间 常规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口服依那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住院病区收治的5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于清晨7时口服依那普利,另一组于晚19时口服依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治疗后复查发现,两组患者白天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无明显差异,晚上血压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依那普利,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给药时间 依那普利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共110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将其置于EDTA-K2真空采血管内,分别评价对比静脉血在30min及4h后平衡30min时间点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结果静脉血在静置4h并进行混合均匀之后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测,除了白细胞计数(WBC)和血红蛋白(HGB)不存在差异外,其他各项检测结果同30min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静置4h后混合均匀并平衡30min进行血常规检测,同采血后30min内的结果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测定,对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样本应当采取静脉血液混合均匀操作,再放置30min的测定来纠正其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液样本在放置较长时间后对于血常规的测定影响,获得非常理想的测量结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测定 纠正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清创缝合术后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行门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后,给予相同换药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换药一次,研究组患者每2~3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7.4±1.1)优于对照组(8.7±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清创缝合术后间隔2~3天换药,更有利于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清创缝合术 换药间隔时间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早吸吮干预对术后初乳分泌时间以及泌乳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650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是否对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早吸吮干预;观察组(1500例)临床实施早吸吮干预;对照组(150例)临床不对其实施早吸吮干预;通过对比产妇分娩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妇分娩后1天~5天泌乳量以及1天内泌乳次数等,以突出早吸吮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产妇1天~5天泌乳量充足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新生儿,对其给予早吸吮干预,针对患者的乳头神经末稍传导垂体前叶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催乳素释放的情况,针对初乳分泌能够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分娩后初期泌乳量显著提高,进而将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

  • 标签: 早吸吮 剖宫产 初乳分泌时间 泌乳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技术的实施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对60例重症患者静脉穿刺置技术患者的实施操作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列患者实施股静脉置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置后可带活动,置时间最短70小时,最长60天,拔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操作程序规范,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使用安全,并发症少,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护理便捷。

  • 标签: 静脉置管技术 实施操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科应用PICC置术行化疗的398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术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了化疗药液的顺利输注。结论应用PICC置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利于化疗周期的完成。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气管插管患者擅自拔是护理不良事件,并时有发生。后果严重。据本人在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预防气管插管患者的方法1加强看护病人2气管插管固定器的使用、3.气囊管理、4.正确掌握插管深度、呼吸回路放置要妥当、治疗护理时防滑脱、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8合理使用镇静剂.9、心理护理及宣教,详见下文

  • 标签: 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