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HMGA2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HMGA2的表达,与临床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胃癌组织中HMGA2mRNA有68.0%(34/50)呈高表达,HMGA2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MGA2的表达与和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HMGA2在胃癌中呈过度表达,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高迁移率蛋白A2 胃癌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使用VSD治疗皮肤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依据皮肤缺损病人的证候属性及VSD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采用日常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VSD治疗与护理配合等方法进行辩证施护。结果2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感染通过VSD治疗与护理配合,创面自然愈合,未行二期植皮手术。结论VSD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并感染,护理上需保持持续有效负压引流,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加快创面愈合。

  • 标签: 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感染 VSD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患者,男,19岁。面、颈、双上肢散在丘疹、结节8个月。左前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鳞状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组织细胞瘤样增生,部分细胞化生过度,纤维组织化生,间质血管扩张积有血窦,淋巴细胞、白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侧前臂组织细胞瘤,部分细胞乳头状增生。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为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

  • 标签: 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 丘疹 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小儿群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埋置80个扩张器,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针对本组患儿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儿中有3例发生伤口裂开与感染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由于发现及时,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3例患儿均未出现血肿与皮瓣坏死情况,其余17例患儿手术过程与术后恢复均十分的顺利,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对于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的患儿,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与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这样即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小儿患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地研究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内组织物残留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5例宫内有组织物残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点,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与刮宫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及与刮宫术诊断法及经腹部超声诊断比较。结果55例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均考虑组织物残留,刮宫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绒毛组织或蜕膜组织或胎盘的有54例,为凝血块及增殖期宫内膜的有1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8.2%。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内组织物残留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诊断价值优于刮宫术诊断法及经腹部超声诊断,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阴道超声诊断 宫内组织物残留 准确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提高对早期蕈样肉芽肿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11例早期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案、预后及随访等情况。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52.7±4.9)岁,临床表现以红斑(9/11)、斑块(5/11)、鳞屑(9/11)、瘙痒(10/11)为主。皮损组织病理显示81.8%出现亲表皮现象(9/11),63.6%出现“表皮内Pautrier微脓肿”(7/11),45.5%出现“真皮浅层见异形淋巴样细胞呈片状、带状浸润”(5/11)。免疫组化主要表现为CD3+(7/7)、CD4+(5/7)、CD45RO+(9/10)、CLA+(6/6)、CD20-(6/7)。治疗方案以皮肤靶向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为主,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早期蕈样肉芽肿皮损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对早期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蕈样肉芽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虎杖伤痛酊治疗军训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基层部队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云南白药气雾剂喷于伤害部位,每天5次;观察组患者虎杖伤痛酊涂抹于伤害部位,每天5次,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10天一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军训软组织损伤时,可以采用虎杖伤痛酊,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适合基层医疗部队机构进行推广。

  • 标签: 虎杖伤痛酊 软组织损伤 自由基 抗氧化 白藜芦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SSD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调整。方法对近年来我院的病区护理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管理模式的组建方式、责任制度与注意事项。结果我院对病区护理组织管理进行改革后,营造出了一种清洁、整齐、安全的工作环境,提升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了错误率,临床满意度与物品合格率达到100%。结论实施新型的护理组织管理模式之后,科室实施了新型的层级考核方式,这不仅能够保证护士长与责任组长及时的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也能够及时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因此,该种护理组织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组织管理模式 调整
  • 简介:摘要组织胚胎学时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所学习的对象非常细微,肉眼不能见,且名词繁多,内容抽象,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其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科的教学质量。故,本文就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如何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谈几点感受。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实验教学 体会
  • 简介:摘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组氨酸去乙酰化酶。SIRT1作用于炎症反应、胰岛素通路等而在代谢途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SIRT1与改善脂肪细胞炎症密切相关。研究SIRT1与脂肪组织炎症的关系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提供新靶点。

  • 标签: SIRT1 脂肪细胞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接诊并收治5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根据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包括对糖尿病的基本形成机制的了解,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对照组27例患者并未采取社区健康教育。于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2、4、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形成机制的了解程度,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控制饮食作息、是否进行运动及自我监测习惯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比较,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的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94.5±1.5)分,对照组糖尿病知识的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74.5±2.5)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健康宣教后的2、4、6个月定期随访调查中,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影响是确切肯定的。不仅起到了控制疾病恶化的作用,而且治疗依从性较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社区健康教育 糖尿病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妇产后中轻度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90例产后中轻度抑郁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与干预组(实施认识行为干预),比较二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二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GQOLI-74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中轻度抑郁者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同时辅助于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产妇 中轻度抑郁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女性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为指导的效果,为广泛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行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妇科病普查发现的409例有轻度症状的FPFD患者(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规范的行为指导,并进行3次随访交流指导,一年后再次普查观察疗效。结果409例患者接受规范的行为指导后,11例因各种原因失访;398例一年后的普查显示近70%症状得到控制,其中8%恢复正常(显效)、60.6%例症状明显改善(有效)、20.1%例症状减轻(中效)、11.3%效果不明显(无效)。结论FPFD严重影响成年妇女生活质量,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伴或不伴压力性尿失禁(SUI)最多见,规范的行为指导,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行为指导 盆底肌肉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化疗间歇期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提高患者依从性、主动配合,减少化疗反应,使下一疗程的化疗如期进行,提高满意度。方法将未开展健康教育的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不同患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的2011年1月-2011年11月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遵医行为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效果评价。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护患沟通和教育后,患者遵医行为、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融洽护患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遵医率,有利于减轻化疗间歇期患者的不适,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健康教育 化疗间歇期 遵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2。方法邀请市防艾宣讲团及我科室专职人员对县本级社区及所辖的12个个乡镇广泛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巡回讲座活动(参加人员包括县级社区群众、乡镇卫生院的所有医务人员、乡镇各单位的主要分管领导及部分村民)、现场咨询、发放/张贴宣传材料、知晓率问卷调查等,全县共参加人数2203人,其中乡镇参加人数350人,社区大众专场培训13场,参加人数863人,全县医务人员专场培训16场,参加人数634人。全县公共娱乐场所业主、性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宣传培训17场次,参加人数356人,发放宣传资料680份,免费发放安全套18000只。结果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收到有效问卷1738份,普通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由原来的62.3%上升到89.2%,高危人群总体知晓率由原来的79.8%上升92.38%,两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和防范意识,促使潜伏HIV感染者主动检测,是预防控制艾滋病,改变不健康行为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县开展健康教育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艾滋病 行为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出血最多见,在我国脑出血主要由高血压病诱发,因此一直用高血压脑出血。在中老年群体中尤为常见,已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直接影响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康复,认知护理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脑出血的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认知护理树立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 标签: 认知护理 遵医行为 血压控制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对护士长关怀行为的真实感知,为人性化护理管理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深入访谈20名临床护士,并采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归纳为3个主题(1)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2)公平公正的管理行为(3)协助护士平衡生活与工作的行为。结论护士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护士职业的发展;加强非权力性影响;了解并满足护士合理需求对护士进行人性化关怀管理。对稳定护理队伍和提高优质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护士 人文关怀 护士长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感染源、求医和防病等行为特征。1方法对天水市第一人民院、天水市中医院、天水市四0七医院、秦州区医院、天水市妇幼保健院、秦州区妇幼保健院、天水市博爱医院、天水市仁和医院等八所辖区内皮肤性病门诊的127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司机、餐饮服务者、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等高危人群易从非婚性接触感染性病,且安全套使用率低。70%因为有了症状才求医;分别只有60%、55%和30.0%性病患者表示会鼓励其配偶、同居者、性伴和临时性伴就诊作性病检测;虽然女性患者的求医行为较为积极,但性病患者整体上治病不及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在暗娼中,安全套使用率不到5%,即使知道感染性病后使用率也只有10%左右。结论对性病患者应加强宣传、咨询和健康教育,减少性伴数和慎重选择性伴,提高防病意识及使用安全套的意识。

  • 标签: 性病患者 感染源 求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患者的资料,就其相关因素及使用凶器,攻击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攻击行为的因素中幻觉、妄想,情绪因素占相关因素的大部分。结论对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的防护。

  • 标签: 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