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疗靶勾画中PET/CT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来我院进行根治性放疗的中段食道癌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CT图像和PET/CT图像进行靶勾画,比较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PET/CT图象靶勾画的GTV和PTV体积小于C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ET/CT所获得的图像信息能够取得很高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较为详细的解剖信息,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情况以及复发所体现的规律特征,能够为患者制定更加完善的放疗计划。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 靶区勾画 PET/CT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在低场强MRI下的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听神经瘤17例,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瘤2例,表皮样囊肿、动脉瘤及转移瘤各1例。根据生长部位、肿瘤病变特征和MRI信号特点,能对大多数桥小脑角肿瘤进行定性诊断。结果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表现。结论桥小脑角肿瘤中以听神经瘤较多见,MRI能对桥小脑角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后牙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接受上颌后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且上颌窦底骨量较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在微创拔牙后采取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总结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窦底的高度提升为3到5mm,57枚种植体在6个月时实行上部修复,成功负载,全景片、根尖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理想,无任何种植体低密度影像,上颌窦无炎症反应。结论上颌后牙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益,治疗时间短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作为临床常规手术方式。

  • 标签: 上颌后牙区 即刻种植 上颌窦内提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上海市青浦居民蛋类、鱼虾类消费量基本达到推荐量,但畜禽肉类、油脂和盐消费过多,谷薯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消费不足。居民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摄入不足,但脂肪、钠的摄入偏高。结论上海市青浦居民膳食状况有所提高,但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

  • 标签: 营养调查 膳食结构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下颌后牙牙髓炎患者分别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和使用传统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种方式麻醉起效后开髓过程中穿髓时的患者主观疼痛感。方法将下颌后牙牙髓炎需局麻下开髓引流的患者20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B组患者使用传统一次性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五分钟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情况,在麻醉有效患者中记录患者开髓过程中穿髓时的疼痛感。比较A、B两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评价A、B两组患者开髓过程中穿随时的疼痛感。结果A、B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开髓过程中穿髓时的疼痛评分为3.72±1.01,B组为3.02±1.5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评分值均较低,计分在“疼痛不明显”范围。结论在下颌后牙牙髓炎需局麻下开髓时,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总有效率无差异。两者麻醉效果比较,选择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好,但两者在开髓过程中穿髓时可能存在的轻微疼痛感均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

  • 标签: STA无痛麻醉仪 牙周韧带注射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疼痛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央回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回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当中达到辛普森Ⅰ级切除13例,Ⅱ级4例,Ⅲ级1例,经过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有1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当中达到辛普森Ⅰ级切除7例,Ⅱ级7例,Ⅲ级4例,经过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有3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央回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使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镜下不同的肿瘤切除手段,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显微手术的具体方法以及常见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接诊,均按照显微手术施于治疗。任选组内25例,施于有效术后并发症防治,即观察组,余下则施于常规处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结果结合统计可知,两组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为8例,P<0.05。结论针对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施于有效并发症防治措施,可实现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控制,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桥小脑角区肿瘤 显微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14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发病特征,并结合治疗实践分析手术方法。结果14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全切除10例治愈,次切除4例好转,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右侧轻度面瘫,术后头MRI平扫+增强证实结果,三年内无复发病例。结论颈静脉孔,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精确细致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静脉孔神经鞘瘤患者症状,切除肿瘤,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临床特点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2003年我国发生SARS流行以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越来越重视包括疾控体系在内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随着政府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区县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但在运行机制、功能定位、人员素质等软件建设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改变这一状况,自2010年起,合川疾病预防控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工作分析,编写完善各工作岗位的职位职责,和作业指导书,为今后对各岗位进行人员选用、调整、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培训等做好准备,探索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富有开拓精神的疾病控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合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

  • 标签: 公共卫生 疾病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老年科托养用药差错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托养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入住老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两组托养老人口服药发放差错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用药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1.6%下降到改善后的0.6%,且圈员的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托养老人药物差错率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托养区 药物 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4年奉贤医疗救护站儿童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奉贤医疗救护站院前急救病例的疾病谱、出车站点、呼救地址、送达医院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奉贤医疗救护站儿童院前急救中有完整资料者492例,男女比例为1.931;以13个月-3岁最多(27.85%),其次为>7岁(23.17%);疾病分布占前5位的依次为交通伤(27.85%)、高热惊厥(12.20%)、意外伤(11.38%)、消化系统疾病(10.98%)、呼吸系统疾病(8.33%)。出车站点以南桥站点261例(53.05)最多,其次为奉城站点107例(21.75),最少为四团站点22例(4.47)。呼救地址以中心医院175例(35.57)最多,其次家中112例(22.76)。送达医院儿科医院181例(36.79),中心医院165例(33.54),儿童医学中心69例(14.02)。结论对儿童院前急救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应以交通伤、高热惊厥、意外伤、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作为重点,同时应加强医疗资源投入,合理安排急救资源。

  • 标签: 儿童 院前急救 转运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015年麒麟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麒麟辖区中的2155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以进行描述性流行病的统计分析。结果215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15例癫痫引发的精神障碍,70例中、重度精神发病迟滞合并精神症状,3例双向情感障碍,2例偏执型精神病,2065例精神分裂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城市为主,城乡分布比例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2015年麒麟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以城市居民为主,探其原因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大等的关系密切。

  • 标签: 麒麟区 重性精神疾病 调查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医疗再生器械)在去污采取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对医疗再生器械进行去污流程再造,并与流程再造前再生器械对比,观察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流程再造后再生器械的日均清洗合格率(5倍放大镜法检测达标率、目测法检测达标率)明显高于流程再造前,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在去污实施流程再造,不仅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还有效实现了医疗效率最大化,适于各级医院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再生医疗器械 去污区 流程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市龙泉驿成分用血现状,指导本地区医院合理用血。方法取自成都市龙泉驿储血点2015年-2018年发往区域内各医院的血液制品,分析其月度、季度及年度变化。结果2015年-2017年红细胞悬液、其他血液制品使用量均呈逐年上涨趋势,2016年-2017年涨幅接近20%;2015年-2018年新鲜冰冻血浆、辐照血小板用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2016年小幅上涨,2016年-2017年,2017年-2018年,涨幅分别为20%、50%左右;而普通冰冻血浆较为稳定,2018年下降较多,成分血使用率每年均为100%。每年的2、8月份临床血液成分用量较少,6、7、10、11月份临床血液成分用量较多,全年中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用量较其他季度多。结论成都市龙泉驿用血总体科学、合理,成分输血率符合国家规定的成分输血要求,应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城市流动人口变化和临床用血增速等情况对采供血的影响,为市血液中心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依据,促进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

  • 标签: 成都市龙泉驿区 用血现状 用血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松江医疗机构贯彻、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的实际情况。方法是选取松江15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消化内镜室、口腔科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松江15家医疗机构的120名工作人员进行标准认知度调查,并对手术室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供应室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化内镜室物体表面、消化道内镜外表面、内腔面,口腔科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总数。结果所调查的15家医疗机构中,了解该标准的工作人员占76.0%,2009年至2014年间采样检测样本的合格率分别为93.4%、94.9%、97.7%、99.3%、96.2%、97.6%。结论本研究较全面的了解松江医疗机构执行GB15982-2012的现况,为下一步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松江区 医院 消毒 卫生标准 现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536例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分析,评价其妊娠中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DELFIA),对孕15~20w孕妇血清AFP、Free—B—HCG、uE3的浓度进行检测,结合母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妊娠261例,筛查阳性率为4.7%,2例经羊水检查确诊唐氏综合征,而在低高危妊娠中发现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检出神经管缺陷高危妊娠38例,筛查阳性率为0.7%,均经过B超检查,共检出4例神经管缺陷胎儿。检出18三体综合征61例,筛查阳性率为1.1%,1例经羊水检查确诊l8三体综合征。结论利用孕妇血清AFP、free—B—HCG、uE3进行孕中期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NTDs无创伤性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和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对优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神经管缺陷 18三体综合征 产前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2007~2011年居民跌倒的流行特征,为开展针对性的跌倒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和Excel2003对松江2007~2011年伤害报告中跌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松江共报告跌倒病例114225例,男女性别比为1.511。跌倒发生以夏、秋季多见,一天中的下午跌倒发生最多,占31.64%。不同人群跌倒发生情况不同,地区分布中外省市占50.8%,且在工业和建筑场所发生较多,占22.82%。年龄分布以25~44岁为最多,占32.39%。随着年龄的上升,跌倒的受伤程度“重度”的构成比例逐渐上升。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跌倒干预,以降低跌倒发生率。

  • 标签: 社区居民跌倒流行特征